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具有终极灵魂的地位.对刘咸炘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论,在其考镜源流、横中纵观、执两用中、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的学术理念中始终具有领贯性的特殊作用.刘咸炘先生一方面遵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坚持"理不与数对,事乃与数对",将<周易>视为历史哲学,既抓住了<周易>的要害,又汲取了大量的学术营养;既没有"尊敬太过",又为<推十书>整合中国学术,重振昔日辉煌,推十合一,求简求合,参悟大道,合归天地之大体的学术理想追求寻找到了理想的思想武器.从<推十书>对<周易>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刘咸炘先生崇奉老子的"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的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的老子,刘咸炘先生笔下的老子已经将儒家的仁义包容在道家的"道"之中了,老子的"静为躁君"与儒家的"执两用中"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的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书>重要的关节之处.  相似文献   

2.
学术天才刘咸圻为20世纪卓越的思想家、国学大师,与清末民初"二叔"之一的刘师培年相若、道相似、著相类,而见识更为超拔,故梁漱溟有"读之惊喜,以为未尝有"之极评.所著近千万字的<推十书>(增补全本)学术界赞誉甚高,其中<易>学思想体系完备,尤其是剖析<易>为宇宙根本大理、<易>史论新解、<易>学在蜀、象数义理不可偏废、<易>史互通互证相得益彰、以<易>学治他学等,无异学界春雷,令人振聋发聩,实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上博藏楚竹书《恒先》新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所载<恒先>篇,是一重要的思想史文献.整理者李零先生作了精当的释文和考释.①我们在李学勤先生的带领下,2004年4月2日在思想文化研究所进行了会读.②笔者后以自己在这次会上的发言稿为基础,并参照李学勤先生和李锐的会读意见,写成<上博藏楚竹书<恒先>简释>一文,分别发表于4月16日、22日的孔子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其间,李锐有<<恒先>浅释>③、朱渊清有<"域"的形而学意义>、④李学勤先生有<楚简<恒先>首章释义>⑤等作.而李学勤、李锐之作,则主要是4月2日会读时的意见.再后来,网上有关<恒先>的论文就愈来愈多了.本文在修改时,凡吸取了新见之处,均一一注明,以示不掠人之美.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看,中国哲学原本富含历程思想.因此在中西文化接触的初期,中国学者十分欢迎博格森(Henri Bergson)、詹姆士(William James)、杜威(John Dewey)、怀特海(A.N.Whitehead)等人的思想.中国哲学的历程思想最早渊源于<易经>.<易>视宇宙为创进不已的场域,所谓"生生之谓易",可说是最早论及"时间"概念的古代经典.当代中国哲学家方东美首先指出怀氏的机体哲学与中国的<易经>思想颇为接近.认为<易经>提供了儒家一套自然形上学,其中"宇宙"是基于时间迁流、生生不已的创化历程,而个人则是参赞化育、践形尽性的"时际人".方东美之后,程石泉先生踵其学.深究<易经">,进一步发挥其中的时间哲学.简而言之.方、程二先生均认为<易>之为书,广大悉备,贯通天人,实为儒家形而上学之本源.  相似文献   

5.
闵一得,<金盖心灯>、<古书隐楼藏书>、<道藏续编>的编撰者,道教全真龙门派金盖山支派的创派祖师.关于闵一得的研究,迄今已有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秦广沈的<闵一得传略>(<气功>,1987年第10期)、刘国梁的<闵小艮道教理论略说>(<宗教学研究>,1989年第12期)、盖建民的<道教"医世"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意大利学者蒙妮卡(Monica EsPosito)的<清代中国的龙门道:教义理想与地方实践>(Longmen Taoism in Qing China:Doctrinal Ideal and Local Reality),以及<闵小艮道学思想略述>、孔永劫的<闵小艮与西竺心宗刍议>、刘利的<闵小艮仙学思想泛言>(以上三篇,见http://vip.6to23.com/qgren)等成果行世.这些研究,显然更多地注意到了闵一得别具一格的"道教理论"、"‘医世'思想"、"教义理想"、"道学思想"或"仙学思想"等.对于闵一得其人,及其名下的金盖山支派,我们的认识仍是比较模糊的.鉴此,本文拟以<藏外道书>中的有关资料为根基,对闵一得的生平行迹等作一初步的考察.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力于闵一得的生平和师承渊源的考察: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其开家创派的事功,基本认定通常所谓的金盖山云巢支派与闵一得名下的金盖山支派,也就是陈撄宁所说的"调和派"、"非南非北派",属于指涉对象并不完全一致的两个概念.第三部分,主要论列其编纂<金盖心灯>、<道藏续编>和<古书隐楼藏书>等道门文献的不朽功业.  相似文献   

6.
否定<庄子序>(下文简称<序>)为郭象所作缘于<宋会要辑稿>的一条相关记载,而王叔岷先生以为宋人之说"未足据信".①然自王利器先生认郭象<庄子序>为伪作,②<序>的作者归属又成问题,余敦康先生指出王说"根据不足",③近年王晓毅先生和黄圣平先生分别在<文史>和<中国哲学史>上撰文,④(以下分别简称王文、黄文)或将史料与学理相结合,或专就学理分析以证<序>非郭象所作,二文启发笔者良多.然就已有的史料否定<庄子序>为郭象所作,其根据殊不充分;就学理而言,<庄子序>与郭象的<庄子注>并不存在二文所指出的那些矛盾.鉴于<序>对理解郭象<庄子注>及郭象玄学至为重要,故此不避简陋,谨陈浅见,以就教于黄、王二位并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7.
"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的"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的"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的,其中体现着非凡的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的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的"<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国学四十讲>问世,我得先睹为快.先读卞孝萱先生的<序>,再读胡阿祥先生的<中华文化及其演变与传承>和<后记>,然后一篇一篇地通读全书.以每日读100页计,前后历时约九日.  相似文献   

9.
在阳明的众多弟子中,黄宗羲独推邹守益,认为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而"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为宗子也"(<明儒学案>上册,334页,中华书局,1985年).为什么能得出这一论断?黄宗羲并没有给出有力的根据,只是概述守益之学得力于敬,言"道器无二,性在气质",反对"裂心体而二之"等等.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黄宗羲没有提到,那就是邹守益深刻地把握了阳明"良知说"的要义,以破"门面格式",做"实际学问"维护和发展了阳明的"良知说".  相似文献   

10.
张越 《管子学刊》2008,(4):F0003-F0003
由司马琪先生主编的<十家论管>,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该书是从五四运动以来,研究<管子>的大量专家学者中选出的十位对<管子>研究成果的汇编,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