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随着现代性的兴起和传统共同体的解体,如何摆脱个体自由与集体价值对立的两难困境,成为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对于上述困境,霍耐特出于左派政治的立场,通过重新挖掘传统共同体的内涵,借助其承认政治学,力图以主体间承认的视角在后传统背景下重建共同体,来化解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进而解决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悬而未决的争论.而霍耐特的承认政治之所以在今天能够得到人们如此大的反响,其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就在于重新反思启蒙现代性规划的母题与当代入的生存状态,同时结合社会现实去实践人的解放构想,在后传统的解构时代毅然决然地提出有效的建构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桑德尔政治哲学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得出,桑德尔的政治哲学立场并非像国内学者普遍所界定的"共同体主义",而是共和主义.在做此界定之后,本文着力于分析共同体主义的理论缺陷以及桑德尔排斥"共同体主义"标签而发展共和主义的理由所在;最后本文指出,桑德尔所坚持的现代共和主义本身亦有着诸多尴尬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政治伦理论域中,尽管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义论辩激烈且影响广泛,但在差异政治的主将艾里斯·杨看来,仍不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多样性的支配与压迫的非正义境况,无论是自由主义的中立性理想还是社群主义的共同体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培育了对差异的否认,并进而造成了对某些群体和个体的非正义,因而,为削弱"自我发展和自我决定的制度化限制",杨以结构性社群和间接关系为根基尝试性发展了一种差异政治的正义构想.在明同别异的前提下开展差异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多边互动,既为彼此取益,更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  相似文献   

4.
社群主义自社群的经验出发,承认个人对其权利的追求,但否认自由主义"权利优先于善"的主张,强调社会公益的优先性。荀子在"义利"问题上,承认"义利两有",主张"以义制利"、"先义后利",断"义"为经验的养成,而非先验的存有,其正义观之社群主义精蕴显现无疑。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个人权利、资本人格和有限政府为核心建构起资产阶级统治的一般理论框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三个政治哲学命题:"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命题,以"阶级解放原则"取代"个人权利原则",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原则;"消灭私有制"命题,以劳动取代资本,复归劳动及劳动者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地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命题,用"自由人联合体"重构了个人原则与共同体原则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通过这三个命题,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原则的改写、政治哲学主体的倒转和政治哲学理想的重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关于卢梭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问题,不仅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否定性与共和主义的同情式理解的分歧,而且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纷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对卢梭的民主政治哲学作出了"近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肯定的理解,而阿尔都塞则以一种解构阅读方式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一个矛盾重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陷阱。作为阿尔都塞的学生,朗西埃同样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先是指出了卢梭式的共和主义的共同体民主政治之不可能性,但随后又认为现代民主的可能形式是一种充满着歧义与纷争的冲突过程。迥然相异的解读模式说明卢梭仍然是当代政治哲学不可绕过的重要思想资源。但由于缺少直接的政治实践经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过于文本化的解读,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具有建设启示意义的现代民主社会具体的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引人瞩目的议题之一。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切入这一论辩,可以看到,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的道德人格观念的基础之上的。社群主义者对这种人格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后期罗尔斯回应了社群主义的批评并进而发展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此外,基于拉兹对人类能动性的独特理解,当代完美主义实现了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和克服。  相似文献   

8.
我们可以把共同体当作一个透镜来解析麦金太尔的社群主义——自我理论、道德理论和正义理论。他的自我理论主张共同体优先于个人,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他的道德理论主张共同体的善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反对自由主义的"权利优先于善";他的正义理论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坚持应得原则,反对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或权利原则。但是,麦金太尔的自我理论、道德理论和正义理论也都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强调私人的自主权利,主张通过公民选举精英的民主模式来治理国家。在对个人自由的看护上,它寄希望于精英们的德性。相反,共和主义把民主视为一种整合社会的政治性组织,这种组织以全体公民的道德和伦理自觉为基础。哈贝马斯指出,自由主义赋予民主的规范性意义太弱,而共和主义赋予民主的规范性意义则太强,不具有事实上的生命力。据此,他提出了商谈民主概念。商谈民主是一种中立性的民主,它既对自由主义的私人自主权利保持开放,同时也积极吸纳共和主义的公民道德和伦理主张。这种中立的德性姿态,使商谈民主有效地调和了存在于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民主中的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论第三种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Berlin)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社群主义的崛起不但没有走出反而强化了这种二元对峙的概念樊篱。晚近以来公民共和主义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则另辟蹊径,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概念(Pettit;Skinner,pp.237-268),试图运用全新的理论架构全面整合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政治遗产。准确地把握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内涵,不但影响到政治哲学史的谱系构成,关系到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恰当理解,而且有助于在既多元分化又全球一体的复杂社会中对自由理想的坚持与捍卫。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转向哲学共产主义之前,马克思的思想总体上属于自由主义;在《莱茵报》时期的早期,马克思有一个从一般自由主义向自由共和主义的转变,其契机是《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时产生的窘境。对利己主义的拒斥是青年黑格尔派共和主义的一般特征,也是推动马克思向自由共和主义转变的内在动力。共和主义的国家崇拜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被清算,随后自由共和主义在《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中被马克思与雅各宾派联系起来,受到了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归入共和传统。马克思认为"政治共和"仅实现了政治国家的解放,由于市民社会内部"私人的等级"的存在,人依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扬弃和超越"政治共和",实现"社会共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人的解放。当社会完成了内部的"社会解放"和外部的"社会的解放",人类共同体将演进到马克思理想中"社会共和国"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所有权最终导致了对所有权的否定,这是自由主义劳动所有权理论的悖谬之处,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起点。正是通过劳动所有权批判,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从近代政治哲学有关劳动所有权问题转化为资本所有权问题,即从"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研究。就此而言,马克思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就不是基于某种需要的"外在嫁接",而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内生关系",正是基于劳动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构筑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石。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政治哲学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写的"资本论"或者大写的"法哲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构成了大写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体主义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作为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不断地受到挑战。滥觞于近代的自由主义,本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危机,日益丧失了对西方政治现实的解释能力。六、七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与自由主义几乎分庭抗礼。随着法兰克福学派末流向自由主义立场倒退,形成两股思潮合流的局面,其地位日渐被对自由主义采取批判态度的共同体主义所取代。 一、共同体与个人 共同体主义英文为“communitarianism”,国内和港台一些学者也有译为“社群主义”的,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两种译法各有所长。用“共同体”的译法,更直接地表达了commun…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本。由于学界对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的了解不多,从而对两人围绕犹太人问题而发生的这场政治哲学争论茫然无知。本文在揭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的共和主义和马克思在写作《论犹太人问题》之前的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对《论犹太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该文实际上是马克思对当时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领袖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共和主义的一个深刻批判,其目的是彰显共和主义政治之不足,以将青年黑格尔派的发展引向新兴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Citizemhip在1990年代之后复兴为西方学术界的关键概念,在新世纪之后逐渐进入汉语语境,但中国学者对该概念的译介存在严重混乱.Citizensllip是指一套涉及到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价值体系及其制度规范,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大致分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范畴,而当代英语世界中的内涵界定主要有现代国家、观念史和多元主义这三种范畴.本文主张从个体-公民-共同体的关系框架来理解,并主要以"公民身份"和"公民资格"两个汉语词汇来对应,但在具体语境中要考虑二者在汉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学海》2014,(3):88-94
共和主义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救赎之道。共和主义对爱国主义有特定的理解,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与公民参与密切相连。共和主义与现代性有着颇为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视共和主义为古代传统,共和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在现代世界基本秩序奠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际上,共和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在具有深厚传统主义情结及全能主义历史的国家发生转型的时期,共和主义比自由主义更具重要性。它是抵御现代世界极权化的积极力量,更是过渡时代、转型国家的人们清理全能主义社会政治残余、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政治秩序的主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共和主义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救赎之道。共和主义对爱国主义有特定的理解,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与公民参与密切相连。共和主义与现代性有着颇为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视共和主义为古代传统,共和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在现代世界基本秩序奠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际上,共和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在具有深厚传统主义情结及全能主义历史的国家发生转型的时期,共和主义比自由主义更具重要性。它是抵御现代世界极权化的积极力量,更是过渡时代、转型国家的人们清理全能主义社会政治残余、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政治秩序的主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孙磊 《现代哲学》2014,(3):74-79
与古典政治哲学相比,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伊壁鸠鲁派是其中对现代性影响最深远的一派。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以唯物论为基础,建立了快乐主义伦理学,其政治约定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基本安全,因此自然与礼法之争丧失了古典政治哲学中高贵的神性,而且体现庸俗的计算理性。伊壁鸠鲁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体现在霍布斯、马克思和后现代哲人身上。霍布斯继承了伊壁鸠鲁将善等同于快乐,政治德性变成了人追求虚荣的好名。马克思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启蒙精神,通过批判宗教和社会启蒙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后现代哲人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自我快乐"和"自我治疗",致使整个社会愈发陷入虚无和颓废中。  相似文献   

20.
社群主义之于个人主义的批评是其批评自由主义的重点指向。对于这一批评的理解是把握社群主义基本立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社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查尔斯·泰勒关于本体论题与辩护论题的界分为切入点,一方面揭示社群主义对于原子个人主义及其促成的西方社会现代性隐忧的批判,另一方面分析社群主义对于作为道德理想的个人主义以及追求个人权利的伦理正当性的态度,并进而指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生成和立足于西方社会,唯有在西方社会的具体背景下来考究这一论争,它的历史出场价值及其限度才能被很好地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