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时又对生产方式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所以,道德必定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以至于我们可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产关系的两重性,是指它既表现为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即一般的生产关系),又表现为经济形态的生产关系(即所有制)。表现为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进行生产,依照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生产技术的需要而形成的生产过程中的分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只讲物质生产,还应讲精神生产,不能只讲物质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关系的关系,还应讲精神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存在不能直接产生社会意识,只有通过精神生产这个中间环节才能产生社会意识形态,才能产生科学文化。不把精神生产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范畴来研究和考察,精神文明的产生将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彻底而仔细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被忽略了的中心论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和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辩证法构成了历史进化的基础;这个动力规定了历史的物质统一性,并推动它前进。生产力动力学评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管理的规制:关于制度伦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经济学家看来, 管理是生产劳动的一个条件, 没有管理就没有生产; 如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样,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 管理出高产、出质量、出效率。在社会学家眼里, 管理是一种职权系统, 最初是由少数上层人物来决定普通成员的行动, 随后一些管理部门开始施行家长式的管理, 再以后便出现了规章管理。政治家则侧重于把管理看作是一个阶级和地位系统, 它同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管理曾经是资本的人格化, 而现代社会管理是通过劳动者来增加社会福利并最终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管理即服务。那么, 究竟何谓管理? 什么是管理活动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经济基础?通常的定义是: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据说这个“定义”出自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其实未必尽然。让我们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说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必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定义分工,并且把它区分为生产的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消灭分工就是消灭生产关系中的异化,从生产的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从劳动过程本身中产生出来的异己性;从生产的所有权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生产在其中进行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产品的不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不加限制地提出任何时候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形而上学的。而现在在报刊上,有的文章提出以生产斗争为纲,这个提法是否恰当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一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关于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人们都接受的,理解起来也没什么困难。但是关于科学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就不那么容易理解和接受。障碍主要来自对科学以及科学与生产关系问题的传统观念。人们习惯于把科学看作一种理论认识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去说明科学的意义和对生产的作用。按照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意义。科学作为一种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经济结构观研究视角的重心,是以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变革为主体的。如果我们转换研究视角,把过去以生产关系为主体,转向以生产力发展为主体,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经济整体加以分析,便可以把它分解为如下四个层次。 (一)第一个层次:生产力的物质技术结合形式 生产力是人们凭借和借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所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生产力诸要  相似文献   

12.
尹红英 《学海》2002,3(2):175-177
阿尔都塞和柯亨的生产关系的偶像崇拜论 ,一直为人们所忽视。其实 ,对生产关系的崇拜 ,是2 0世纪上半叶一种较为多见的理论现象。它产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关系是适合一定生产力水平产生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能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沿用斯大林的见解仍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制约性。但历史昭示我们,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恰恰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制约性,而是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生产自动化的趋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现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剖析机器系统的演变造成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及其与生产自动化的内在矛盾,以期从一个侧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基础的涵义,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基础是指生产方式,既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生产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基础只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不包括生产力。后者是直到目前为止为多数哲学教科书所确认的观点。然而,无论是从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去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逻辑去看,把经济基础仅仅理解为生产关系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改革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深入探索生产关系的结构和性质,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并且正确地抉择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一、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段话涉及了三个概念:生产关系、现实基础(即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结构。它们在内容上和意义上似乎是完全一样的。除此以外,还有社会经济形态范畴,近年来哲学界大多数同志也都把它当作经济基础的同义语来使用。然而这四个范畴是否就毫无区别呢?在我看来,区别还是有的。它们之间尽管在所反映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社会层次理论:二层次说,即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三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四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这几种社会层次理论,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现象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并且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都能找到根据.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还有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从一国范围看,它们都把家庭、婚姻、民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的交往和  相似文献   

19.
本书围绕“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对当代国际、国内一些与这一理论有关的现实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对来自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作了应有的问答;同时,作者在回答当代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观点,在充实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书共分五章。第一、二章,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学术界的各种分歧意见,系统地考察和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于这一矛盾运动本身的内在作用机制重视不够,大都停留在抽象认识和表面讨论中,较少有人去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一般而言,我们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往往局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