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认识主体性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哲学界已展开了对认识的非理性因素的研究。现将讨论情况作一概述。一、非理性因素的内涵哲学界多数人肯定:人的认识既不同于一般动物对环境刺激的简单反射,也有别于计算机对输入信息的程序加工,而且有主体能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非理性因素有关。但对非理性  相似文献   

2.
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胡敏中非理性是指不受人的理性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和情感等精神因素和精神过程,它是作为人的精神因素和属性而存在的,它和理性一道共同表征着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非理性、理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构成了人的总体的和一般的性质,即人本论意义上的人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自为性和创造性,它表征的是人在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处于支配、控制和统治的地位。人的非理性是和人的理性相比较而得以规定自身的。人的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征,而人的非理性则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非抽象性和非逻辑性等特性。以上说明,非理性和主体性分别是在不同的参照和定义域中来规定自身的含义的。然而它们又都是规定人的,都是人的特性,相互间有许多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主体性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之上,并且是它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产物和集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仅就人的理性、非理性因素和主体性而言,如果说人的能动性和自主自为性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人的理性,那么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则主要依赖于人的非理性。在科学和艺术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总是和人的无意识、直党这样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去年刊登过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题目是《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吗?》。在这篇文章里,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对传统的财智看法提出质疑,认为人的很多经济行为都受到个人偏好,从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那么,如果不慎察,这种非理性因素会使理财能力高超的人士也犯下代价不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自由版式设计对传统版式设计的颠覆和反叛,呈现出非理性,模糊化,反常规的设计方式,但是,仍然没有脱离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这一中心。自由版式实验性的尝试,重新定义了版式设计,开辟了版式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创造出了面目一新的新形式、新风格。在信息过剩、视觉疲劳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人的心理因素,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时代人的需求,寻求功能性和形式美统一的更好方式,用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以传统西方绘画艺术教育为体系的艺术院校,素描是艺术教育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存在着。而现今素描教学模式以客观写实为主,对学生主观创造性引导得不够,且发现许多学生素描感觉的处理,把握不好尺度,无法吸引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的商业需求。尤其像商业美发素描这种偏向于商业价值的基础教学,如何运用素描绘画这款发型的修剪结构图和明暗与层次比例,强弱变化与空间处理等,赢取客户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常山 《美与时代》2005,(5):29-31
画家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创作中的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属于艺术家理智范围内的抽象思维因素,涉及理解、经验等心理因素;而非理性因素是指那种非艺术家的理智所能把握的主观活动,它涉及直觉、情感、灵感等心理因素。画家非理性因素方面的特点,往往是画家经验和潜意识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理性认识再次升华的潜在力量。因此,画家在创作中能否清醒地认识到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是否能恰当地驾驭自己的感性因素的能量,则是一位画家灵性与艺术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主要集中于生产力和人的尺度。这是从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的。文章从存在论内涵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哲学革命,分析了存在论角度被遮蔽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存在论意义:反映了哲学对于存在论问题解答模式的历史转变;评价尺度是辩证的、生成的标准;体现着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表征人的生存状态,彰显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哲学范畴的内涵及二重性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非理性”范畴内涵的确定作为哲学范畴的“非理性”应是对意识、行为主体中种种非理性因素的综合反映,既包括未经大脑的主体行为,也包括虽经大脑,但未被主体自觉意识的精神现象和主体行为。具体说来,“非理性”哲学范畴的丰富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其一,就人类精神整体而言,“非理性”哲学范畴是对统一人格中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现象的反映。人格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我”不仅是逻辑思维的主体,即求知、理性的主体;而且又是情感、意志的主体。情感、意志以及相应的兴趣、性格等是主体精神活动中伴随理性化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杨波  刘旭  杨苏勇  安莎莎  应柳华 《心理科学》2007,30(6):1413-1417
对273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测量,探讨了人格、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3因素对戒毒者药物渴求的影响,并对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作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1)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和非理性信念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人;(2)对吸毒行为持有的效果期待和自贬依毒的非理性信念,精神质的人格特征以及主观社会支持感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毒品渴求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力为61.9%;(3)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人格不能直接影响药物渴求,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人格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3因素共同解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85%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四、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文艺界对理性、非理性的问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1983年教育界的一些同志写文章讲到,我们过去对中学生、小学生着重进行智育方面的教育,后来也注意到了德育方面的教育,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对智力教育以外属于非理性范围的教育,比如意志、性格方面的培养等重视不够;意志与性格不是属于智力方面的东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进步的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问题在目前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就前者来说,它同围绕人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对历史进步的科学评价与价值评价的关系问题有关;就后者来说,又同当前如何评价改革的得失成败有关。讨论社会进步的尺度以承认社会进步的概念为前提,这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进步的概念就包含着价值的评价。而我们对历史及其进步的认识又应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因此我们就从能否把历史尺度看作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开始。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4,自引:0,他引:154  
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 《心理学报》1995,28(2):159-166
为研究区分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教学效能感,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382名中学教师及其相应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数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这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Ashton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模型相一致.通过对可能影响教师数学效能感因素的考察发现,教龄因素对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的影响,随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表现出上升的倾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与已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别和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卜筮与《周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包括古经与《易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古经为一诞生于西周时期的卜筮之书,但却内蕴着"人的发现"的时代主题。《易传》则对卜筮进行了创造性的哲学转化,充分揭示了人在天地人物相融为一的整个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令古经"人的发现"的意蕴,得到了空前的最高哲学层面上的丰富、深化与升华,即此而确立起易学天人之学的哲学品格。其中也透显出宗教巫术的非理性信仰向理性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另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透视,着重阐明其人文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文中提出原型与变型。理性与非理性、内在与外在。消解与重建等问题并进行了多层分析。强调指出,中国文化承认人的内在潜力及其创造性,主张实现自我超越的心灵境界,这在现代社会是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对于克服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有积极作用。该文还提出“人文主义宗教”的问题,认为中国文化既不是西方式的宗教文化,也不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是以人为中心而又追求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形态,兼有人本主义与宗教精神。中国文化也有自我封闭和完美主义的局限,只有在开放的心态下,经过自我消解,才能重建。  相似文献   

15.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大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是同化一个人。巨大的差距会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不确定性会使人具有强大的动力。美术活动的实现大概分为创作、展示、交流、思考、交流几个过程。只有通过这几个过程的美术活动才称得上是完整的美术活动,美术展览则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教育环境方面,美术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并不是强制性学习,而是通过观赏者的个人意愿选择性接受,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育上学生被迫学习的弊端,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美术馆内的知识涵盖面广,学科涉足多,不同学科之间又有交叉融合的现象,建构出了相对立体的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17.
时间相关决策中存在着时间成本模糊、时间感知不稳定和远近选择决策权重不稳定等非理性现象。心理账户因素、决策认知因素、决策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时间相关决策中非理性现象的产生。通过加强时间价值感知训练、理性分析和想象后悔、团队决策、制订合理时间计划和理解社会文化等方法, 可减少时间相关决策中的非理性现象。研究者在未来可关注主观心理时间和高科技对时间相关决策的影响、个体时间相关决策社会化的过程、改变学科视角和实验范式进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哲学界传统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人的本质作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定,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这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视角对人的本质研究的结果。近年来,伴随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和日益加剧,我国哲学界从另一视角即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得出了有异于传统哲学理论的新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①。根据笔者的有关论述,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这两维视角是统一的,因而从两维视角得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或观点也是不停的、一致的,而且两方面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神经生理层面刻画教育活动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动态性是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人际神经科学视角为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这一新兴的视角通过记录和分析进行同一认知活动时两人或多人大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来揭示大脑活动的群体模式。目前, 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已被应用于教育研究, 例如监控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和识别教学影响因素, 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大脑的互动机制及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应用于技能教学及线上教学评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陶冶情操,培养体育意识、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学因素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