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性信念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理智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发展 ,才露出了文明之光。人类有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灵光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被无知的黑暗所遮蔽。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 ,有文字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文字的出现为人类积累知识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 ,文字的出现 ,理性能力的提高 ,文化信念的内化 ,并不是只伴随着真理、智慧、正义和宽容精神的传播 ,有时 ,人类恰恰借助于新的能力去从事前所未有的恶。动物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同类做牺牲 ,去敬拜神灵。可是 ,许多有了宗教文明的早期人类 ,为了博得神灵的欢心 ,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超真实"作为后现代主词,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鲍德里亚"诊断"资本主义症候提出的概念,更是当下数字化符号时代人类的现实处境。其基本表征是:物化符号现实层面物的激增与溃烂;精神文化地基层面"真实"的终结与崩溃;大众消费生活层面的时尚与嬉戏。三重结构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超真实"的现实图景轮廓。走出"超真实"的"仙境"是人类"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唐正东 《现代哲学》2007,19(2):11-15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因而,他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路径的判断也是错误的。文章认为,鲍德里亚在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概念时,根本没有进入这些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的历史发生学视域,因而不仅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生产概念之本质的误判,而且还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的误读。至于鲍德里亚在资本对生活世界的统治模式以及未来革命路径等问题上的观点,则明显地具有方法论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以商品分析为研究起点,从工业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全面、系统地研究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家们对《资本论》的解读过多地从垂直向度(历史向度)着眼,很少从水平向度(空间向度)推进。理论家们从历史向度解读  相似文献   

5.
尽管具有英美传统的哲学家经常对他们研究对象的本性持不同意见,但是直到最近,他们却一致认为哲学完全不同于文学和艺术。哲学是论证和确实的真理的领域;文学,则是幻想、修辞、比喻的修饰和虚构的场所。但是这一潮流已经转变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引导之星不再煜煜发光,大陆哲学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是对哲学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的极为丰富的论述。总之,这一观点就是:哲学与文学,尽管它们享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但实质上是一回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大致可从三个理论主题进行描述:一是结合精神分析学、马克思哲学、语言学、媒介学等内容,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分析,揭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编码过程;二是对现代性思潮进行批判,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等主题进行批判性的消解,并以此为人口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三是从现代电子媒介视角对未来社会的哲学理念进行探索,提出了如想象科学等之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一书自发表以来,据说有着很大的学术影响。其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鲍德里亚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门内逆子,并没有像许多马克思的外部敌人,只是简单化地攻击马克思思想的不同历史派生形态,而是准确地直接爆破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内部最重要的支撑性结构———物质生产基始论和历史现象学批判逻辑①。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在此,我主要来讨论一下鲍德里亚该书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和反命题。一、鲍德里亚要反对什么?“一个幽灵,一个生产的幽灵在革命…  相似文献   

8.
姚顺良 《现代哲学》2007,23(2):5-10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仅有着直接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而且有其深层的方法论根源。正是这种错误的方法论,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对唯物史观解构的非法性,并在实际上从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反抗走向对资本主义反抗的绝望。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解放政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形成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规范维度和尺度的重要资源。但是,在乌托邦的设计中存在不同的倾向。哈维提出的是时空结合、后现代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所谓新的"辩证乌托邦"。这里关键是重新建构地方和城市的正义与权利,如此才能形成现代和当代解放政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杨生平  韩蒙 《世界哲学》2012,(5):88-98,161
鲍德里亚通过对马克思拜物教概念、政治经济学批判模式等理论分析后认为,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仅仅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揭示的人对实体物的迷恋,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模式不仅无法实现对拜物教的颠覆,最终还会陷入到资本逻辑的普遍化之中。事实上,鲍德里亚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严重误识,其根源在于非历史性的社会学方法。这一方法不仅使他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框架,还导致了在消解拜物教问题上走向了不可能的绝望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德里达的“解构”, 当前有一种很强烈的偏见: 认为解构就是摧毁, 就是破坏, 是“十足的虚无主义”。鉴此, 有必要对德里达的“解构”做一番梳理。本文的论点是: 德里达的“解构”有着双重面孔, 即否定的一面和肯定的一面, 而且否定肯定都是针对同一解构运动而言的。一、解构的来源德里达的“解构 (Déconstruction)”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法语里本身有这个词, 只不过很少人使用。下面引证的是德里达抄录的《里特尔》词典中的条目:解构: 解构活动。 [语法] 打乱句子结构。解构: 谈论结构的常见方式, 勒玛尔著, 《语言学习法》, 第 17…  相似文献   

12.
解构的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construction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颠覆和反叛为特征的哲学、文学理论思潮。人们大谈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声音中心主义”、“及在场的形而上学”之类,并以之为该思潮的实质和根本。这些看法要么源自“随意轻读”、要么源自“有意误读”,实际上未能触及Decon-struction之灵魂及其运作机制。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发现,Deconstruction无疑开展了一场革命,但它并非激进主义的代表。它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并产生持久的影响,恰恰是因为它开展的是一场有所保留的革命。一、解构逻辑的暖昧性Deconstruction清醒地认识到,人们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人格的分析从来不是抽象的,他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把对人格的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现象。通过对人格问题的分析,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入木三分的揭露。  相似文献   

14.
陶尔圣 《哲学动态》2012,(11):94-97
时间是一般的,可据以对任何一种"存在"获得领悟的可能的领域。———马丁·海德格尔对书法艺术由空间性把握进入到时间性理解,是书法创作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飞跃,这有如庖丁解牛。《庄子》书中称赞庖丁解牛有如绝妙的音乐、舞蹈。"合于《桑林》(古乐)之舞,乃中《经  相似文献   

15.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正在实现从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型社会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的转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生活消费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7.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8,30(1):25-26
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指证当代生活的新颖变化,成为当代思想的一种标志.就此而论,阅读鲍德里亚当是我们不能不做的重要之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鲍德里亚在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不断增强,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的研究也一度火热。从学术背景上说,鲍德里亚不是一个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学者,而是有着跨学科的积累,视野宏大,学识渊博,其研究涉及哲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精神分析学、玄学、物理学等等。由于学术背景丰富庞杂,思想特质与众不同,鲍德里亚的思想不但令人费解,难以归类,而且往往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多次提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呢?  相似文献   

20.
J.雷契  齐鹏 《世界哲学》2004,(4):108-110
让·鲍德里亚认为:在一个被生产主宰的社会里,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有某种相关性.确实,马克思曾经用这些范畴对资本主义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根据马克思的解释,物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能满足某些需要的有用性.另一方面,交换价值指的是产品或物品通过市场价格衡定出来的市场价值.马克思把物的交换价值称作物的商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