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译四部《阿含经》在传统上被视为小乘经典而未受到重视。近代以来,受欧州、日本学者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梁启超、吕澂、聂耦庚、邱晞明、印顺法师等一批中国学者,陆续开始了对汉译《阿含经》的整理、研究。他们的成果一定程度纠正了传统上对《阿含经》是小乘经的认识,促进了对《阿含经》的重新重视。近代以来《阿含经》的再发现,也直接影响了人间佛教思潮的兴起,促进了南北传佛教交流,并将为中国三语系佛教的持续交融发展贡献独特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第三种: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思想研究,也需要阅读很多的资料。首先,当然是最基本的佛经,关于早期佛教思想,要读《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等,包括有关佛本生的经典,可能还要去看一下保存在《南传大藏经》里面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3.
《佛教常识答问》30元《佛光大辞典》560元/《中华佛学通典》420元《中阿含经》(上、中、下)60元《增一阿含》(上、下)45元《杂阿含》(上、中、下)68元/《长阿含》(一册)25元《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45元/《频伽藏》16500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99年佛教常识台历4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23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中国佛菩萨挂历:120元中国佛菩萨台历:10元《佛光大辞典》560元/《中华佛学通典》420元《中阿含经》(上、中、下)60元《增一阿含》(上、下)45元《杂阿含》(上、中、下)68元/《长阿含》(一册)25元《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45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23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佛教东渐》…  相似文献   

5.
《佛光大辞典》560元/《中华佛学通典》420元《中阿含经》(上、中、下)60元《增一阿含》(上、下)45元《杂阿含》(上、中、下)68元/《长阿含》(一册)25元《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45元/《频伽藏》16500元《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1000元《禅宗宗派源流》51元/《科学常识答问》14元99年佛教常识台历4元《观世音应化灵异图像》附:《观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相》1000元《中华大藏经》32300元(106卷)《中华佛典集成》(15辑精装)5800元《敦煌写经》330元/《佛教东渐》20元《地藏经法研究》20元/《大智度论的故事》19元《佛教人物古今谈》36元(上下册各…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汉译四部《阿含经》及南传佛教的基本原典,从原始佛教习用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十二因缘角度对心意识的原始含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对原始佛教的唯心说作了初步的描述,间接涉及了《阿含经》与大乘佛教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6,(8):42-44
书名书价长阿含经20.(幻元中阿含经(上中下)50.00元杂阿含经(上中下)58.00元景德传灯录32.《犯元般若与业力21.50元密乘一品一论讲略巧.80元《坛经》与人生13.50元水月斋指月录138.峨叉)元佛教禅定23 .80元一轮明月20.(X)元应云和尚传18.00元神圣与世俗28.50元梵国俗世原一家28.创)元桥伽经讲记43.50元本羊海会8.00元禅语产心生20.弓X)元禅说16.《X)元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24.《旧元般若与人生18.80元净土奥义28.50元佛教各宗大义22.80元中国佛教第五卷25.《X)元佛传28.以】元药师经法研究(1、2、3、4)3830元地藏经法研究18.80元坛经、全刚…  相似文献   

9.
周贵华 《法音》2004,(10):5-16
一、印度佛教如来藏学的形成如来藏思想可以追源于印度原始佛教的“心解脱”思想。在原始佛教中,解脱是中心论题。而解脱的关键在于断除贪瞋痴之烦恼。由于心与烦恼紧密相关,认为断除烦恼应从心上着眼。结果,自然将解脱问题与心联系起来。在《阿含经》中成立最早的《杂阿含经》  相似文献   

10.
文殊信仰是佛教中的菩萨信仰之一。它是随着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由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和月支国僧人支娄迦谶等传入中国。安世高始译出阿含部、宝积部、经集部等三藏典籍56部62卷,其中多是小乘典籍,但亦不泛大乘经论,且还有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2部2卷。因此说,安世高不仅是中国佛典翻译事业的创始者,而且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拓者、文殊信仰的始传者。  相似文献   

11.
《杂阿含经》是早期结集的圣典,代表了佛陀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汉译本是刘宋元嘉年间,求那跋陀罗在杨都祇洹寺所出,宝云传泽,慧观笔受,分为五○卷,与巴利文本《相应部》相当。现存本内容次第都有错乱,如卷二十三、二十五,实为《阿育王譬喻》的部分异译。吕澂先生的《杂阿含经刊定记》,认定《瑜伽论摄事分》中,抉择契经的摩坦理迦(本母)是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3)
佛经自东汉传入我国,版本众多,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艺苑中,放出瑰丽的色彩。试为纵横之说,冀收献曝之功。尚盼读者诸君有以教之。最早的译经《四十二章经》是汉明帝永平十年(67)遣使者往大月支国求取佛经,迎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东来,于洛阳白马寺译出,“是为中国译经之祖”(见《大唐内典录》卷一)。全经仿老子《道德经》形式,概括佛陀重要言教成四十二章,是佛弟子摄身修心的一部宝训。也有人认为此经是摘录《阿含经》语句编辑而成。但《四十二  相似文献   

13.
陈兵 《法音》2002,(9):3-9
心性(梵citta-prakrt,citta-da),指心的本性、实性,可以理解为心本来具有、不可变易的性质、实体,或心未被烦恼妄念遮蔽的本来面目,禅宗人谓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心性是中国化大乘佛学尤其是禅学的核心,探清心性在早期印度佛学中的渊源,对于正确认识中国佛学的心性论,正确认识禅宗,具有重要意义。《阿含经》的心性本净说心性一语,始见于《增一阿含》。汉译《增一阿含经》卷二二《须摩提女经》有“心性极清净”一语,原系赞颂佛陀之辞,意谓佛永断烦恼,心极为清净,“意念不错乱,以无尘垢碍”。南传上座部《增支部·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杂阿含经·无我说》我以为我们可以这样渐入《杂阿含经》的无我说:先观无、观我而及无我,再从五蕴观人无我,从缘起观法无我,最后观"断"——于无我及至涅槃寂静。  相似文献   

15.
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这不仅关乎信仰,也关乎印度佛教的历史真相。由于大乘非佛说的结论,与印度佛教的义理和史传文献有着严重的冲突,因此这一论点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思想空间和理论需要。本文主要从《阿含经》中的三乘法的观念、弥勒菩萨授记的意味、佛说法深浅的对机意趣、识灭涅槃与物质生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试图重新讨论《阿含经》诸深义经所蕴含的义理与大乘义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原始佛教哲学的“缘起”说,在其哲学体系中较为复杂。佛教最早的经典四《阿含经》中,对“缘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释迦牟尼生前没有著作,其思想是由弟子们凭记忆流传下来的,因口耳相传便免不了流传者以己意而有所增改,所以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我们认为,四《阿含经》中的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众生进行分析而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类:“因缘和合缘起”说,“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3)
“巴利三藏”中的经藏,由《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五部组成,巴利语称为“Panca Nikaya”。“五部”中的前四部,大体上与汉译“四阿含”相当。“五部”基本上是依据所含经文的长短和篇章结构而划分的。但从内容来看,每部也都隐约显示出本部的特点。说一切有部的《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是这样阐述“四阿含”的中心内容和宗旨的:“为诸天世时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为利根众生说诸深意,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说种种禅法,名《杂阿含》,是坐禅人所习。破除外道,是《长阿含》。”我们研究《相应部》、《长部》、《中部》、《增支部》等四部的内容和宗旨时,也可参  相似文献   

18.
圣严 《法音》2006,(9):26-31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损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应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和家庭。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  相似文献   

19.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20.
《三慧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被18种大藏经及多种经录所收录。《三慧经》最早收录于道安所编经录《凉土异经》中,到唐代时,智升在《开元释教录》中将其附在北凉录,此后元明大藏经皆沿袭之。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比对发现,《三慧经》并非翻译佛经,而是抄录、改撰众经而成,并且成书年代大致在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至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