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 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 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 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 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 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根据该框架, 信任校准可从监测矫正、驾驶员训练、优化HMI设计三类途径展开。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驾驶员和人机系统设计特征对信任的影响, 考察信任的实时测量和功能特异性, 探讨驾驶员和系统的相互信任机制, 以及提升信任研究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3.
袁璐一  常若松  马锦飞 《心理学报》2021,53(12):1310-1320
本研究将驾驶无意视盲范式与交通违规事件识别任务相结合,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任务性质(有提示、无提示)和规则图式训练(训练、未训练)对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和违规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现, 交通规则提示能够提高有经验的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的正确率(实验1); 对于新手驾驶员, 则需要结合规则图式训练才能起到相同效果(实验2)。研究表明驾驶员选择性注意过程中存在规则图式启动效应, 图式训练能够弥补新手驾驶员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影响驾驶安全的驾驶员注意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的视觉注意模式对于汽车安全驾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驾驶员的路面视觉扫描模式和整体视觉场景的注意模式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概览。主要包括: (1)视觉扫描模式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研究; (2)驾驶员视觉注意分配模型研究; (3)以及针对驾驶员视觉扫描模式的培训研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有待于深入探讨影响驾驶员视觉注意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展适合我国汽车驾驶特点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个性与事故倾向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量研究表明,在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人、车、路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了主要作用。而其中由驾驶员本身国素引起的事故占70%以上。在人的因素中,个性又在驾驶事故致因中占一定比率。由于驾驶员的某些个性特征在特定环境下极易构成危害,使得驾驶任务的复杂性增加,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驾驶员的个性特征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西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杨宗义同志著的《安全行车心理学》,在我国应用心理学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受到了汽车驾驶员和交通运输管理干部的欢迎,也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这本书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汽车驾驶员的距离估计能力与安全行车的关系问题,国外曾有过一些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捷克人米茨策、艾莫德和符列特切尔等都曾对在自己工作中发生过事故和未发生过事故的两组司机加以研究,结果发现他们在距离估计能力上或则没有显著意义的差别(米茨策、艾莫德),或则虽有显著意义的差别,但相差不大(符列特切尔)。国内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汽车驾驶员的行车事故主要是由于违章高速行车引起,距离估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交通安全心理方面的研究报告,作者对汽车驾驶员的心理训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法,是安全行车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2)保持最佳行车状态,是安全行车的关键;(3)心理训练必须贯彻全面训练,坚持学用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的动态反应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剑涛  何存道 《心理科学》1993,16(5):265-269
本研究应用DFY-1型动态反应时测试仪,以解放CA10B 型卡车为实验用车,结合日常运输任务,对三种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的30名驾驶员,在三种车速(静态,30公里/小时及50公里/小时)条件下的反应时、动作时及制动反应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车速对驾驶员的反应时及制动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而对动作时则无显著影响;驾驶员的年龄对反应时、动作时及制动反应时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控制车速提供了佐证。更高车速条件下驾驶员的反应时特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2)
<正>我曾这样听说:那时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安居。有一天,韬德雅(Todeyya)的儿子——年青的苏巴(Subha)来到佛的住处。互相问讯后,他礼敬了佛陀,然后坐在一边,问道:"噢,乔答摩,在人类中,虽然都生为人,但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低劣,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优越,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噢,乔答摩,有的人短命、有的人长寿,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健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变化视盲(change blindness)现象,也称变化盲,是指视觉情景中人们不能觉察到某个事物变化的现象。研究以驾驶员为主体探讨了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变化视盲现象。首先,从场景变化特征和驾驶员特征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驾驶员变化视盲的影响因素;其次,结合影响因素与变化视盲的特征理论建立了驾驶员变化检测的认知过程模型;最后,在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提高驾驶员变化检测能力的实际意义和潜在措施,并对未来有关交通安全变化视盲的研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是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志主张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有些同志则强调不能笼统地这样提,因为从“现实的人”出发,还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这是划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标志。山东大学哲学系王复三在《唯物史观和现实的人》的来稿中则认为,即使“现实的人”,也不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作者指出:  相似文献   

14.
刘志宏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73-76
交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心理学教授Munsensterbug在1912年开展的道路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测定,自1912年以来,驾驶员性向测验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一直是交通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1990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议上以及1991年1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交通安全学术会议上,有一组论文专门讨论驾驶员性向测验的问题。实驶驾驶员性向测验的目的在于淘汰那些在心理素质上有某些方面的缺陷而不适宜从事驾驶工作的人,诸如反应能力差、智力水平低下、争强好斗,喜欢冒险、注意集中能力差、手脚协调机能不好,动作迟钝或僵硬、自制力差,极易产生情绪波动等均属不适宜驾驶工作的心理素质。对申请以驾驶车辆为职业(如出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两种驾驶条件对于驾驶员情景意识的影响。手动驾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驾驶方式,驾驶员需要手脚配合来完成驾驶任务,并且要时刻关注于道路情况。高度自动化驾驶系统(HAD)是基可以同时控制机动车的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根据之前的研究,手动驾驶带有HAD辅助系统的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在与驾驶无关的其他任务上。驾驶员驾驶带有HAD辅助系统的车辆与手动驾驶相比,驾驶员识别环境中客体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在驾驶员驾驶过程当中同时执行与驾驶无关的任务,驾驶带有HAD系统与手动驾驶相比,情景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6.
正医院招聘一名驾驶员,兼做后勤保障工作。有两人来面试。驾驶员小李,人比较机灵,驾车技术熟练,有电工证,还在电脑公司上过班,懂电脑的维修维护。小张相对较弱一些,人木讷不说,动作还笨拙,但他是正规电工专业毕业的。人事部再三权衡,决定两人都留下来试用,试用期限三个月。入职前,后勤科科长对两人进行了培训,并将工作内容、要  相似文献   

17.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积郁会成疾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情绪是可以自我调整的,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有浪峰(兴奋、快乐)也有波谷(抑郁、悲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遇到重大的生活逆境后,情绪会一落千丈,出现悲观失望、孤独和无助感,如  相似文献   

19.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甚至在这个地区之外,人们把生病、行动不便、尤其是突然或意外死亡归因于回来折磨活人的死者的行为。在尼伯尔东部的林布人中,这些突发事件具有十分不同的性质,其中只有极少共同的症状。有些婴儿两眼翻白,不肯吃奶,活了几个月就死去(人们把这些婴儿叫做sa-sik)。有些妇女——完全像有些男人一样——一直不能生育,有时精神失常或发呆。怀孕往往没有好的结果:她们流产,死于分娩(sugup),不能喂奶。有些男人抱怨胃痛、难以忍受的头痛、头晕和各种各样的不幸;他们有时也会精神错乱、失去知觉和莫明其妙地感到恐惧,导致他们意外死亡或者疯狂地去杀人或自杀(sogha)。不管是男是女,各种年龄的人都会被涉及。而且往往家里的鸡会死亡,猪会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问卷、中国人人格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交通安全态度问卷,对800名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行为有直接影响;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态度对事故有直接的影响;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和交通安全态度也可通过驾驶行为间接影响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