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2.
韩思艺 《天风》2022,(5):31-33
基督教的中国化有三重含义:当代性、历史性与内在且超越性.其当代含义是,在保持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不变的前提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服务于社会.其历史含义是,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处境化发展.其内在且超越性的基础是"道成肉身":超越的上帝在时空中显现,在历史中生活,将迥然相异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存在"结合于一身,使基督教信仰可以突破几千年犹太民族文化传统的束缚,将罗马帝国对于耶稣基督及其犹太民族的暴力统治转化为基督教普世化的契机,并在之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中,不断地实现其本土化和现代化."道成肉身"的基督教在与文化的冲突融合中,产生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佚名 《天风》2009,(9):39-39
某天,三个朋友一起去钓鱼. 朋友一说:"难得只有我们三个,不如我们都说说自己有过的失败,也好彼此劝勉安慰一下?"朋友二说:"我曾经……"朋友一说:"我也曾经……"朋友三站起来说:"把别人的秘密告诉所有人,是我最大的冲动,或说是我最大的失败,但我真的连一分钟都不能等了!"  相似文献   

4.
丁施恩 《天风》2009,(9):8-9
经文:出8:-10: 基督徒需要明确祷告的对象,就是上帝.让我们一起思考祷告的几个"度": 一、祷告的角度 <出埃及记>10章16至17节记载:法老急忙召了摩西、亚伦来,说:"我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又得罪了你们.现在求你,只这一次,饶恕我的罪,求耶和华你们的神,使我脱离这一次的死亡."请注意,法老请求摩西赦免他的罪,他求的对象错了,祷告的角度偏了,因为我们乃是向上帝祷告.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中国化,严格地说是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中国化,也即中国的基督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的基督教不可能"国外化"或"西化",正如国外的基督教也不需要中国化一样。有人对中国的基督教需要中国化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似乎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以后就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就没有基督教的"个性"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路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只是今天还没有将这一重大的事工做好,所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首先,基督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立稳根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这样的团体,要能够适应中国悠久的文化。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完成的几项重要事情就是: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和文化上融合。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中国基督教的义务,也是中国基督教的使命。什么时候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章做好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变得正常了、合理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了,基督教在中国才有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原罪"释疑     
高喆 《宗教学研究》2005,2(3):156-158
在基督教教义中,"罪"和"原罪"的思想在中国历来是被误解较多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罪"是与对法律的违反和道德上的"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样的理解与基督教对"罪"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原罪"的理解则更为困难.本文试图借助基督教思想史上对"罪"和"原罪"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述,对基督教语境下"罪"和"原罪"的含义进行辨析,以区分它们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对"罪"的理解之不同,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国人对基督教所讲的"罪",特别是"原罪"的普遍曲解.  相似文献   

7.
三位一体神学是基督教最核心和艰深的教义.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历经四个世纪的探索,始在公元381年达成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是为"尼西亚-康士坦丁堡信经".本文论述了存在于早期基督教三一神学中的东方进路("内在三一")和西方进路("经世三一")的张力,以及东西方在三一神学问题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角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三一神学之争中东西方基督教的概念性误读,即所谓的ousia/hypostasisi和homoousia/homoiousia之争.由此,本文指出早期基督教在"三位格"和"一本质"之间所保持的适当张力,以及蕴合在三位一体问题中的辩证运思.  相似文献   

8.
杜启莺 《天风》2022,(1):16-18
今年是基督教全国两会实施《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基督教中国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走深走实,这是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自我建构的必然路径.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需要构建健全、平衡、开放的中国神学体系与言语体系,以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谈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教育"与"神学"的概念的理解,指出"教育"所具有的双重意义,即灵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互益,以及为人的发展与为教会和社会承担责任的双重使命。希波主教奥古斯丁提出"神学是关于神的理论或论述"以及当代中国神学家们提出"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二是从基督教历史中选择一些神学教育体系的典型实例来说明多维度的神学教育理念。比如古代犹太人的神学教育模式、早期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的神学教育特色、中世纪的大公教会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教育,以及宗教改革后的若干神学教育等。最后,就当前中国教会的发展情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主要集中在:"敬虔"的追求、"学问"的装备、"实践"的推行,以及中国基督教博雅神学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2021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将继续坚定走三自爱国道路,不断探索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式,强化基督教中国化的使命担当,推进中国基督教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基督教两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  相似文献   

11.
莱辛的宗教思想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他的宗教思想包含历史、理性与启示三个因素,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历史真理和理性真理是不同的类,理性真理高于历史真理.第二,启示真理包含理性真理,历史真理是理性真理在普遍历史具体阶段的表现形式;第三,启示真理的理论基础是泛神论,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启示".莱辛的宗教思想引发了"历史与启示”关系的争论,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陈永涛 《天风》2018,(4):25-25
不可否认,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尽管其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基督教既是以神为中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或者说,是在对三一上帝信仰的框架下,体现出对人和世界的关注。希伯来圣经特别强调,一个蒙福的人生包括上帝对那些敬虔信仰的人在物质方面的祝福。从强调对上帝的信仰这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杜威和罗素的学说风靡一时,对当时文化思潮有重要影响。他们在宗教方面的言论,特别是针对基督教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杜威与罗素都是无神论者,与杜威相比,罗素的反基督教立场更为鲜明。他们的宗教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者对宗教的看法,同时,也受到了赵紫宸、徐宝谦等基督教学者的批评。杜威和罗素的宗教观引起那个时代与今天的学者们思考和争论这样几个问题:"信仰"的内涵应如何界定;宗教活动与政治运动在性质上有无相关性;怎样评价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三自爱国 李保乐 (江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坚持"三自"实现"三好" 要想办好主在中国的教会,首先要按圣经的原则来建设、管理、牧养好中国基督教会;其次是要继续坚持"三自"并最后走向"三好".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走过六十多年的路程,总结四点宝贵经验,那就是它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我国基督教的独立自主;目的是以三自原则为指导来办好中国基督教会;强调增进团结、坚持信仰上彼此尊重的原则;也是谋求实现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三自原则具体内容就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实行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大力落实三好.这"四个必须"当中每一条都是与办好中国基督教会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从圣经角度看到其合理性和神学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到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从现实的角度看到其重要性和导向性.让我们在圣灵光照与带领下,努力实现"三好".  相似文献   

15.
《天风》1996,(4):46-48
甘肃办第8期义工培训班 甘肃省基督教两会委托天水市基督教会举办的甘肃省第8期义工培训班,经过师生45天共同努力,蒙主祝福于1995年12月10日圆满结束。参加学员为天水市和陇南地区15个县(区)的义工69人,他们是教牧工作和堂点建设的新生力量。在结业典礼之前,省基协为陇南地区各县按立了长老24人。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8,(11)
香港宗教界于9月23日举行国庆庆祝会,约500人参加,基督教方面有协进会会员教会及其他教会的领袖和神学院院长等40余人出席。基督教协进会主席李炳光牧师代表基督教界在会上读出祝愿:“感谢上帝赐我国大好河山,恳求祝福使之昌盛四面承风国泰民安。”天主教方面的祝愿是:“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5)
正虽然"有福"(■)与"祝福"(■)这两个词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却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某些情况下"有福"与"祝福"的被动分词形式"蒙福"(■)甚至可以彼此通用。这种关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祝福"的内容构成了"有福"的基础"祝福"和"有福"在所指的内容方面是一致的。"祝福"的内容构成了"有福"的基础。收到"祝福"所赐予的福分使一个人或团体被称为是"有福"的。一个"蒙福"的人或团体就是一个"有福"的人或  相似文献   

18.
张炜 《天风》2009,(9):40-40
一则新闻报道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告破产……"报道中"宣告"一词,引起我对弟兄姊妹使用"宣告"一词的思考,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何缘故,总会在弟兄姊妹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宣告得胜、早晚都要宣告平安、宣告……"姑且不论他们的用词是否正确,但只要去问问他们"宣告"是什么意思,就会发现少有人能给予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9.
刘春晓 《哲学研究》2012,(11):23-26
<正>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对基督教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其社会分析方法和政治批判精神深刻影响了基督教的发展走向。美国学者詹兹(D.R.Janz)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思想改变了基督教世界的面貌并使今日之基督教仍然具有活力。"(Janz,p.16)概括而言,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会方面,二是基督教神学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