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意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11,34(5):1157-1162
矛盾态度已发展为态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的探究还处于滞后的态势。本研究试图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研究做一个较系统的梳理,引入对象与评价的联结模型、态度元认知模型、重复加工模型和表征分布式联结主义模型等四种态度理论模型有关解析,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予以阐述和评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矛盾态度研究的元分析、各研究之间的沟通和整合、实证研究范畴的拓展、新技术的引入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态度对于预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态度的界定、态度的结构模型及态度预测行为模型的各种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态度预测行为的另一模型。  相似文献   

4.
联想-命题评价模型——态度改变的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娜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34-839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近年来态度研究的重要主题。Gawronski和Bodenhausen提出的APE(Associative-propositionalEvaluation)模型认为,内隐和外显态度有各自不同的潜在心理过程:内隐态度基于联想加工,外显态度则基于命题加工。APE模型指出,正是由于联想和命题加工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内隐和外显态度改变的几种具体模式。文章介绍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态度和行为直接相关;态度和行为通过其他的中介,调节变量共同作用于行为;态度的不同构成对行为起不同的作用。该文结合以上的研究框架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计划行为理论、态度强度模型等,并提出未来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应该充分考虑内隐态度测量以及采用时间序列追踪研究的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态度测量主要应用两种模型:累进型与展开型。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累进型模型。文章在回顾累进型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最为前沿的一种新的态度测量模型———二值概率展开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以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提出的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为基础,分析情绪在内隐态度向外显态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研究通过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积极或消极),分析了不同情绪下个体对薯片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对其在五分钟内食用薯片数量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外显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结果;而内隐态度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受到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下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消极情绪下内隐态度不预测行为结果。因此,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降低了个体对内隐态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促使个体基于内隐态度直接构建外显态度,从而使得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研究最后分析了情绪影响内隐态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相关水资源态度与节水行为的概念,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价值—态度—行为层次理论,并简述了水资源态度与节水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国外的职业承诺主要有三种理论:即单维态度论、动机论、和三维态度论。章还指出了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据经典IA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的核心原理构建了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Preschooler-friendl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PSF-IAT)。它由两部分联结任务组成, 以反应时为指标, 通过对概念刺激和属性刺激之间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对幼儿的内隐态度进行间接测量。本研究采用两种方式对PSF-IAT范式的适用性进行验证:首先, 将PSF-IAT用于测试幼儿对花和虫的态度, 检验该范式在非社会范畴概念态度研究中的可行性; 其次, 将PSF-IAT用于测试幼儿内隐种族态度, 并验证其与另一种幼儿内隐态度测试方法间结果的相关性, 检验该范式在社会范畴概念态度研究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PSF-IAT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行为反应的特点, 能有效测量幼儿的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11.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职工对改革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占军  金瑜 《应用心理学》2001,7(2):11-16,27
本文在对山东省国有企业职工进行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国有企业职工对改革的态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研究一采用自编"企业职工对改革的态度测评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全省抽取了3091名被试进行测试,通过所得测试数据,分析揭示了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对改革态度的若干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初步分析了该测评表的结构.研究二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来自另一样本(N=347)的测评数据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一所得出的"企业职工对改革态度"的测评结构模型,并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职工态度影响因素的因果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对241份访谈问卷进行内容分析,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由知、情、意、行四维度组成的理论假设,并依照该理论初步编制绿色生活方式量表。采用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结果显示: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系数为0.876,0.868; 量表与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中高等相关,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中低等相关;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此外,量表能较好区分环境态度与环保行为有不一致倾向的个体。因此,本研究制定的绿色生活方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可为区分“言行一致”或“言行不一”的个体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第二个存在争议的领域涉及到Fishbein和Ajzen模型的标准成份。Miniard和Cohenl(1981)强调指出:在Fishbein和Ajzen理论中标准的和态度的成分并没有清晰地分开,一些类型的影响可能会同时出现在标准的和态度的成分中,这样就使该模型中产生两本帐(双重计算)。在他们的研究中,对意在只影响一种成分的变量操作也影响着另一种成份,因此,他们作出结论说:标准化的和态度的成分存在着概念上的困难(问题)。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的变化轨迹,以及家庭客观经济地位对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采用社会性性态度问卷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以贵州省某高校的942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每月1次共4次的追踪调查。潜变量增长建模与群组分析的结果表明:(1)新生的短期择偶态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的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女性;(2)家庭SES正向预测短期择偶态度的初始水平且能显著减缓短期择偶态度的增长速度,同时该预测作用不具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性策略理论与生活史理论的观点;同时,为大学新生入学过渡期内的适应教育与性安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态度强度对内隐-外显态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5,28(2):388-391
本研究探讨了态度强度对个体的内隐一外显年龄态度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态度强度的增强,内隐——外显态度间一致性随之增大,随着态度强度的减弱,内隐——外显态度间一致性随之减少,支持了态度强度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为解决Fazio和Bargh关于态度自动激活效应的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支持了Fazio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吴文彬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21-23,68
近年来内隐态度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以及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是两大研究热点。本文列举了近年关于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的重要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机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有不少的调节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内隐态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许多问题尚有争议,研究的空白点也有很多,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晚婚与不婚”“低生育率危机”的热议,女性择偶偏好问题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的影响及母亲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1)父亲在位会影响女儿择偶偏好,父亲在位水平越高,女儿越偏好与其父亲长相相似个体;(2)母亲态度在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态度越积极,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的正向预测作用越显著。该研究对指导女性择偶偏好、提高婚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就国外关于一般矛盾态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矛盾态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态度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及其程度.相关研究是传统态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态度改变和行为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