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认知训练的动机增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玲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5,28(4):881-884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干预动机变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我们认为,认知干预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本研究对47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数学元认知训练。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元认知训练中,被试的动机和元认知都有一定改善;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元认知的改善导致了动机的改善。这一结论为动机激发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且使我们对于元认知与动机的关系形成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3.
幼儿数学策略应用的发展特点及元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幼儿数学策略应用为内容,运用实验法具体探讨了幼儿数学策略应用的年龄与性别特点,以及元认知对数学策略应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幼儿在解决基本算术题时,外显运算策略的使用率逐年降低,内隐运算策略的使用率明显提高,而记忆恢复策略在大班时有所发展,但直到学前班仍未占据优势;(2)女生倾向使用较初级的外显运算策略,男生倾向使用较复杂的内隐运算策略;(3)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这三年是幼儿基本算术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学前班期间是发展的关键期;(4)不同的元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数学策略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成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4,27(2):274-277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292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三种思维训练方式(元认知内隐训练、元认知外显训练和一般思维策略训练)对三种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和中间型)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思维策略的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元认知内隐训练比一般思维策略训练能蜓有效地提高场依存型、中间型和场独立型三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2)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内隐训练对于场独立型和中间型学生同等重要。但元认知外显训练更有助于场依存型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成为该类学生的优势圳练方式;(3)在小学五年级.场独立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明显优于场依存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发展及其民族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萍  陶云  杨洪猛 《心理科学》2004,27(5):1080-1082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云南省大学生,昆明汉族、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从中学到大学是元认知策略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2)男女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中学阶段却呈现出女生略优于男生的趋势,到了大学,男女两性发展基本平衡;(3)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101名初中生在两年半间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状况进行5次测试。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等探讨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并考察性别对数学元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数学元认知及各成分在初二表现出下降趋势。(2)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三种类型,即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著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3)与女生相比,男生有着更多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数学元认知初始水平,且与低-缓慢下降组相比,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属于高-缓慢下降组。  相似文献   

8.
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62名学习困难学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以回视作为阅读元认知调节的指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排除理解障碍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学生的回视可分三种类型,即记忆型、理解型和检查型回视;(2)在有无元认知回视上,优差生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优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回视;(3)元认知回视组的成绩十分显著地优于记忆型回视组及无回视组。  相似文献   

9.
探讨初一年级学生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检验类比推理的中介效应以及元认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20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N-back任务、自编的数学类比推理任务和《数学元认知问卷》测查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并收集最近两次的大型考试数学成绩。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与工作记忆、类比推理、元认知均显著正相关;类比推理对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工作记忆既对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元认知对类比推理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元认知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元认知得分增加,则类比推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减少。结果表明,数学工作记忆通过数学类比推理影响数学成绩,其作用随着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张军翎 《心理科学》2008,31(3):707-710
研究将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能力、注意力水平三种不同认知因素相结合,探讨其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交互作用,以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有针对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绩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注意力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差异.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元认知、注意力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逻辑推理、元认知水平与中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存在显著相关.逻辑推理、元认知能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具有一定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认知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了解了些什么以及在认知作业过程中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行动。后来,数学教学工作者开始研究无认知在完成数学作业中的作用。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确信,一个人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认识到和相信他自己作为数学学习者和行为者以及他如何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对于他的成绩具有强有力的作用。因为元认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所以发展元认知就要求人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汉族、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3种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2)3种民族男女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有些项目上却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趋势;(3)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相对认知(cognition)和再认(recognition)更高层次的心理加工形式。有人把它看作是关于自己认知系统如何工作的知识水平(lesgold,A.1989)。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为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所重视。美国NotreDame大学心理学家Borkowski,J.G.(1987)基于大量对特殊儿童(包括天才、弱智、学习无能儿童)的研究,给出一明确实在的元认知模型。他把元认知理解成几个互相依赖成份的组合体,证明这些成份均具有独特(唯一)的发展规律,它们分别接受经验和教育的影响,它们对解释常态和特殊儿童学习和记忆操作的差异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成绩接近目标与三种学习策略都在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只与浅表策略显著相关;(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与初一年级相比,高二年级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目标显著下降,采取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的水平也下降;初一和高二年级中,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掌握目标和元认知策略;(4)多元目标比单一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但多元目标者并不必然比单一目标者成绩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的研究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目的在深入分析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活动,并由此探索低年级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不同思维模式,既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积累资料,又为改进算术应用题教学提供心理依据。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三项指标是:(一)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二)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三)对应用题运算符号特定意义的理解,亦即说明采用解题方法的理由。本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索元认知在线监控和离线监控与一般元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跟踪击键任务、学习判断任务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4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元认知离线监控对一般元认知能力各个子成分的预测作用受元认知在线监控的影响;(2)元认知在线、离线监控对一般元认知能力的预测作用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17.
学派是一批科学家因师承关系和持相同学术观点而形成的派别。在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朱智贤教授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朱智贤学派。该学派的主要贡献是:(1)构建起完整的中国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2)系统建设了中国发展心理学专业教材,为培养发展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3)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改变了中国发展心理学言必称欧美的局面;(4)主编《心理发展与教育》,搭建起中国发展心理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5)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全面总结了中国心理学的成果;(6)培养出中国发展心理学界的一批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1)自然面与社会面的关系;(2)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4)继承与创新的关系;(5)整体研究与局部研究的关系;(6)个人研究与合作研究的关系;(7)现代化手段与常规研究的关系;(8)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9)定性与定量的关系;(1 0)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423名高中艺体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元认知和情绪智力在心理素质与应对方式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元认知和情绪智力分别在心理素质与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间起多重中介作用;(2)情绪智力在心理素质与退避应对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相较于情绪智力,元认知在心理素质与问题解决间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NVivo10质性分析的高效数学学习心理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多项课题与研究都围绕高效数学学习学生心理结构展开,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数学教育等。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众多使得已有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以质性分析的方法基于NVivo10软件对47篇相关文献进行质性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效数学学习学生的心理结构模型。数学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应当以非智力因素为学习的动力源泉,以较为完善的心理机制作为前提,以高水平的元认知作为监控系统,以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学习保障,以较高的数学学习素养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的体现。当这五部分结构要素全部或者部分之间相互促进,高效率数学学习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