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乌蒙山、大小凉山、无量山及金沙江流域。本文根据汉文史籍和彝文经书的文本资料,详细考察中国西南彝族宗教祭司毕摩、苏尼的源流,分析毕摩、苏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功能和职责。认为彝族宗教是处于发展成熟期的传统宗教,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文化元素,毕摩、苏尼值得与北方萨满教的萨满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的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毕摩卡巴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及特点.传统毕摩卡巴是献给神灵的物品、卡巴种类多样化,传统毕摩卡巴呈现神圣性的特征.如今凉山彝族神职人员毕摩的卡巴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二元性共存的特点.毕摩卡巴的收受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宗教信仰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的现状.从毕摩卡巴的现状中可以解读出彝族文化变与不变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文化将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尼是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类似于萨满的仪式专家,从萨满教视角研究包含彝族苏尼在内的中国南方民族萨满宗教民俗正在成为学术界思考的新取向。苏尼在产生方式、宗教体验、与神沟通方式及宇宙观与神灵体系方面展现出萨满特征。苏尼萨满特征的个案探究,为从中国南方民族萨满教视角与国际萨满学理论对话、构思完整的中国萨满学研究体系提供了南方民族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化交流与传递的重要通用符号。人类对语言存有敬畏之心,来自于对其神秘力量的认知。语言所表达的祝福或诅咒,均会发挥其特定功能。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毕摩所念诵的语言,是毕摩与神鬼沟通的重要媒介。正因为彝人相信语言中蕴含神力,因此衍生出诸多语言禁忌。本文聚焦于分析彝族的宗教语言特征和内涵,结合毕摩从业禁忌、代表性仪式,探寻彝族宗教语言的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川、滇、黔百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为例,对毕摩文献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探索,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所以现在看来毕摩文献的内容虽然良莠并存,但在历史上因为人们的需要而表现出了特别的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传承关系。从信仰及精神活动角度看,毕摩文献作为一种特别的"精神产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蕴含着特别的文化力而成为一种精神家园。因此在需要进行彝族文化产品创意、发展彝族文化产业的当今社会,毕摩文献中的精华表现出了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彝族是古代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文化辐射最强的民族之一,又因其宗教信仰与道教有诸多共通、相融之处,因而道教产生后便与彝族的原始巫教、祖先崇拜、毕摩祭祀等宗教活动互动、融合,进而促进了道教和彝族原始宗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彝族男尊女卑社会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凉山彝族苏尼的招魂法事 ,进行了田野观察记录。凉山彝族民间盛行灵魂崇拜 ,人们认为灵魂与生命休戚相关 ,须臾不可分离。本文还通过对彝族语言文字“魂”的翻译、解释 ,分析了彝族宗教观念中对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彝族先民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把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所主宰,这样也就形成了彝人与神灵较为亲密的关系。现今,彝族的宗教信仰是一个以祖先崇拜为中心,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于一体的多神教宗教体系。作为毕摩教中的祖灵观念影响着彝族诗人的创作,形成了诗人们独有的生命观、死亡意识和伦理精神。本文从彝族的祖灵信仰来探究诗歌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认为送祖归灵、祭祀祖先等仪式传递了对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来的"孝"文化及其与他人、自然等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简讯     
2005年8月19-24日,我所张泽洪教授与研究生王薇应邀参加“第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毕摩文化、传统知识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韩国、印度等及中国的100多名学者参会。会议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学者们观看了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艺术团《梦幻美姑》的专场演出,并赴中国彝族毕摩文化园(美姑基伟村),观摩毕摩大型祈福-平安仪式表演:“孜莫毕”。简讯@章宏  相似文献   

12.
在基督教传入彝族之前,彝族文化从整体上引导着彝族人的生活与伦常。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主要体现在彝文古籍中。本文主要从文献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和诸神崇拜。最后,就彝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中的某些教义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中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就其基本的社会角色而言,彝族的毕摩和土家族的梯玛都是各自民族中宗教活动的主持者。虽然毕摩和梯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但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当代世界崇尚科学和民主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精神不相协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毕摩和梯玛的进步作用正逐渐丧失,毕摩和梯玛存在的现实基础日益削弱、合理性正在减少。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经》、《彝族历史谱牒》等彝文典籍的记载 ,对凉山彝族宗教的起源 ,和历史上著名毕摩大师的活动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也即祭祖送灵仪式或超度送灵仪式,意为恭送祖先回归祖灵地,并祈求祖灵护佑子孙后代生活富足、人畜兴旺。这是凉山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宗教仪式。本文运用美学、宗教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田野调查,分析了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及其神圣观念,阐释了尼木措毕仪式中黑、花、白三色神枝的审美追求、神树崇拜的审美意象、毕摩剪纸的审美情趣、魂归"兹兹普乌"祖界的审美理想等。笔者认为彝族宗教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扎根于深厚的彝族文化土壤之中,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毕布·毕茨》内容为追溯毕摩起源、发展、赞颂历代著名毕摩,记录毕摩世家谱系及毕摩本人谱系。主要运用于超度祖灵和咒鬼、咒人仪式,其目的是呼唤世代毕祖神灵亲临现场,协助毕摩共同对付恶鬼和敌人。经文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彝族毕摩的信仰世界及宗教仪式发展轨迹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彝族民间宗教与彝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华 《宗教学研究》2002,(3):125-129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体制转轨时期 ,彝族民间宗教在彝区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要提高彝族民间宗教的素质 ,发挥其在体制转轨中的积极作用 ,就应借鉴传统宗教的精华 ,把人们从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逐步实现彝族民间宗教向现代人为宗教的转化 ,提高宗教品位 ,使人们得到高层次的宗教信仰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张纯德教授编著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于2003年1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彝族文化研究,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古籍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收获。此书收录了散存于滇、川、黔彝区不同年代、不同支系、不同风格的鲜为人知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作  相似文献   

19.
廖玲 《宗教学研究》2012,(3):79-236
彝族史诗《梅葛》,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史诗殿堂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学界"梅葛话题"的研究概况引入,阐述梅葛演述活动中独特的宗教民俗现象,分析梅葛流传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透视梅葛演述活动与迎合彝族民众的宗教心理,以此论述彝族史诗《梅葛》与彝族宗教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双向渗透的关系。认为梅葛演述既是彝族宗教的具体实践,也是彝族神灵观念的特殊的现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文化人类学的比较视野,结合汉族"端公"、满族"萨满"、彝族"毕摩"等,对羌族释比的名与实进行知识考古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羌族释比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