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有限,且诉讼和鉴定过程也有违程序正义.尽管如此,具有多种优势的仲裁机制却没有得到立法者的肯定.从揭示我国医疗纠纷解决的现状入手,分析仲裁途径的优势,论证以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可行性,并对具体的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析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未有一条有效的途径来缓和医患矛盾。诉讼、仲裁和调解是较为常见的几种纠纷解决机制。如果能建立起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诉讼、仲裁和调解各自的优势,应该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医患纠纷。因此,我国目前必须加大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加快立法进程,在实践中努力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尽快建立我国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是行政和司法为主的机制。有无更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ADR应该成为我国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机制。协商是医生和患者最愿意采取的方式,仲裁和调解也是可行的,应该是我国医疗事故处理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唐力  赵以 《学海》2022,(5):164-173
现行仲裁法在解决民商事群体性纠纷时面临困境,有必要嵌入集团仲裁规则予以解决。集团仲裁的启动,需解决仲裁条款解释问题。当仲裁条款对集团仲裁表示“沉默”时,可授权仲裁庭作出解释,原则上应视默示为同意;集团仲裁的路径,以集团拟制为突破口。为避免加入制和退出制存在的弊端,可采用混合制,适当赋予集团仲裁申请人“集团自拟权”;集团仲裁的实施,需解决集团代表人产生问题。为及时启动集团仲裁并确保代表人的充分代表性,可采取仲裁庭委任和集团成员选任并用的方式产生代表人;集团仲裁的效率,受制于司法审查的限度。为确保集团仲裁的连贯和高效,人民法院应遵循司法审查最低限度原则,在集团仲裁启动前和裁决后方可应当事人申请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5.
李俊 《学海》2014,(6):54-58
纠纷当事人在纠纷解决方式上的主观选择对于纠纷解决的效率与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影响农民主观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纠纷的状况、纠纷当事人的状况和纠纷解决方式的成本收益。要实现当前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均衡,即大多数纠纷经由和解与调解解决,行政救济次之,司法救济作为终局性保障,就必须从农民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变革以及根本意义上的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范愉 《学海》2003,(1):77-85
20世纪 80至 90年代 ,随着法制发展和诉讼高潮的到来 ,中国的调解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开始走向衰落。然而 ,实践表明 ,仅依靠正式的司法程序难以满足社会纠纷解决的需求 ,而一种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符合社会和法治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 ,人民调解的改造和转型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 ,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也正在进行重构。 2 0 0 2年 9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和司法部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表明人民调解已经进入了一种现代化的转型 ,开始融入到世界性的ADR潮流之中 ,并在中国当前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中扮演新的角色。本文对近年来人民调解及其他非诉讼机制的一些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试图对当代中国ADR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是通过传统的民事诉讼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医疗案件本身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对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的法律与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是通过传统的民事诉讼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医疗案件本身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对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9.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居民行动策略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龙 《学海》2013,(5):79-87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居民遭遇污染随之增多,由此引起了较多环境纠纷。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水和垃圾分别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所感知的突出环境问题;经验调查发现,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诉诸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环境纠纷,显现出"上层化"而非"金字塔"形态;而应对公域环境问题,居民的行动则趋向于"消极化"。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力量以及对于区域而异的纠纷性质对遭遇环境纠纷者的行动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会降低对污染的容忍度,同时也提高对第三方权威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不同地区,环境纠纷性质从偶发事件向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转变,人们的行动策略也会从自行解决走向"上层化"。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关系状况快速变迁,体现出理性主义和秩序失范的双重态势.对应这种社会结构变化,我国农村纠纷的数量增长迅速,类型也趋于复杂化.同时,传统协商机制、人民调解、基层行政调解、法庭诉讼由内而外、交互作用,共同支撑起转型农村社会的秩序空间.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必然凸显法律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问题已成为教育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区内教师流动层面,分析了当前流动存在的特点与难点,主要难在未制度化、规范化。并提出盘活教师流动的五个对策:疏通流动管道、实现实质性交流、追求骨肉相连、加快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借鉴国外做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知识,掌握教师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依托教育教学实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教师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建立教师道德评价体系等,是加强和提高音乐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式教师培训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培训手段,提高了昆明市东华一小全体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并探讨参与式培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多维评估结果表明本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1.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内容,增加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2.参与式教学手段的引入,激发了学员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培训效果.3.全员培训从“面”上增进了教师积极的日常教学行为,减少了消极的日常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师情感教育的问卷,对韩国和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两国教师对教学情感理解掌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对情感的掌控水平上,中国教师的总体水平高于韩国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学历上,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师对情感的掌控呈正相关;(3)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教学中的情感的了解掌握和控制的水平也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15.
"师源性心理障碍"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特征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的理论结构,编制了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问卷,通过分层对比专家、熟手及新手教师,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构了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务知识、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职业动机、职业发展、沟通合作、学生观、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学科建设,顺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和世界经济社会新变化,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强化校校联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及教师教育协作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怎样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生意志和品德的培养,是每个教师与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能否培养祖国"四有"新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能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既教书又育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教育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从北京市和浙江省瑞安市小学教师中选取的436名语、数教师为被试,探讨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教育观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自我知觉、教学效能感和其对教学成败的努力归因等教育观念因素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努力知觉与其教学监控能力之间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其它的观念成份均通过它们影响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