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中医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认为人体本身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辨证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历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归纳,辨清疾病的性质,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中医而言,阴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理性方法,所谓“理性方法”,是指人们遵循这种方法进行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属于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中医辨证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与基础的方法是八纲辨证,那么八纲辨证是怎么发展变化而来?至今仍有什么样的理性意义呢?1早期的阴阳辨证阴阳于...  相似文献   

3.
证候本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既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临证的重要依据。中医的理、法、方、药都是围绕证候来展开的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临床医生 ,对证候都非常关注。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方式与西医完全不同 ,它是通过对疾病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现象的分析 ,然后进行辨证治疗。由于辨证个体之间差异甚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证候的客观本质。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证候的微观定量研究 ,为中医的准确辨证提供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这种研究曾给人们带来过鼓舞和希望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原来的结论一一被否定 ,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脊柱外科是骨科学的一个亚专科,也是外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脊柱外科疾患的正确诊断有赖于诊断过程中的正确辩证思维。在临床诊断思维中,从疾病学角度和症状学角度,需要正确处理几个辨证关系,同时要避免临床思维常见误区,才能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与还原论若即若离—中医科研方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与处理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使研究工作既能符合宏观上的辨证要求,又能满足微观上的诊断标准;既体观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又要有现代药理研究中微观针对性的成分。达到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协调统一,乃是中医研究工作的较为合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胃炎 (CAG)是胃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 ,转癌率达 4 %~ 12 % ,迄今尚无特效药物 ,因此 ,众多学者 ,期望在中医中药领域能对该病的逆转和控制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并阻止向胃黏膜肠化发展寻求一定的突破。1 临床分型种类繁多一般而言 ,相对单纯或单一、或系统独立的疾病 ,有其辨证分型论治方案 ,可使医者明了纲目 ,执简驭繁 ,从而达到辨证准确、施药切适的目的。虽然 1989年 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标准 (南昌 )”[1] 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94年 12月发表的“慢性…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前提下,辨证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晚期特发性疾病,以皮肤瘙痒、胆汁酸增高及肝功能损害为特征.对孕产妇危害较小,对围产儿产生严重后果,使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统一的,在临床中运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疾病,可以促进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湖南中医学院93级博士生(长沙410007)黎敬波导师朱文锋辨证规范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临床诊疗可操作性和操作准确性的需要,是学习和掌握中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规范的辨证体系既便于学习、掌握,又能精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1月 3日 星期一 晴天 天气暖和 ]今天门诊病人较多 ,病种混杂 ,以咳嗽病人为多。三名空军战士来诊 ,要求调理。一名腰酸 ,一名白发 ,一名青春痘。这三种症状求治于中医似乎很合适 ,但我在处理中却缺乏把握 ,能否取得疗效很难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三名病人的症状轻微 ,都未达到“疾病”的程度 ,更不要说西医的诊断标准 ,就是中医的辨证分型也很困难 ,临证中只能凭借常见分型而用药 ;二是坚持服药困难 ,就算我的辨证分型正确 ,三名年轻的病人为了这么一点身体上的不适会长时间服用中药吗 ?长时间服用中药值…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可以有效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检测方法。利用该项技术,研究者们发现目前许多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等,在疾病早期阶段,均存在RNFL厚度的改变。故认为RNFL厚度的变化可能是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或亚临床体征,可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问诊作为临床诊断的开始和方法,具有促进医患良性沟通、明确诊断、减少医疗纠纷和贯彻新医学模式的重要价值。问诊过程中,医生除了注重其技术性和程序性内容以外,更要坚持哲学的普遍联系、辨证发展、病人个体差异和巧用过渡性语言等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与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实事求是是辨证论治方法的内在要求1 1 辨证论治方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既包括了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又反映出了病症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 ,因此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辨证 ,就是将四诊 (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病史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因此 ,辨证的过程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四诊收集资料的过程 ,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 ,辨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发展的困惑与障碍众所周知,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纵观历史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飞跃,先秦两汉时期,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早期的解剖知识、单纯的临床经验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黄帝内经》的完成。《黄帝内经》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基本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无疑是中医诊断的圭臬,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够超越此一方法;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成熟,丰富了…  相似文献   

15.
早期复发性流产是妊娠期妇女较常见的疾病。根据系统论方法主要基本原则,分析其在早期复发性流产诊断治疗中的指导性作用。揭示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科学方法,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肺间质病变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常见并发症,预后不良且病死率高,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治疗上仍以激素为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抗JO-1抗体阴性皮肌炎并急性肺间质病变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多样性,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本文报道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过程和依据、治疗经过及随访,并结合文献对抗JO-1抗体阴性皮肌炎并急性肺间质病变病因及发病特点、诊断依据和症状相似疾病鉴别进行了讨论。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是多个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肺部损伤的连续病理过程,低氧血症为其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病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因此需寻找一个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如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测定等来帮助本病的诊断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的发现及其方法论启示湖北医科大学(430071)冯显威,左汉宾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非异常心律性缺血性心脏病。这种疾病的发现及其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是本世纪初临床心脏病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一、心肌梗死的发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初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临床上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首发的疾病很常见,对于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给予高度重视。肠道溃疡性病变主要包括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肿瘤相关性疾病,肠道解剖和血管异常相关性疾病,基因遗传性疾病,以及少见的药物性或放疗等因素引起的相关性疾病。本文根据当前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病理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对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给予详细阐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便于精准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体质理论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质与辨证辨证论治是公认的中医学的最主要特点和理论核心 ,对现代医学而言 ,也是最值得借鉴的。而“证”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而病理特点的不同恰恰以体质差异为根据。中医理论认为 ,疾病的发生是以脏腑为核心 ,外感六淫 ,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作用于人体 ,由于各脏腑禀赋强弱不同 ,从而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当致病因素侵犯人体 ,会随着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寒热虚实的差异而发生病理性质的变化。如 :阳热偏盛之体 ,感受湿邪 ,易从热化 ,而至湿热为患。脾阳不足之人则易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