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源 《天风》2002,(8):22-23
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书。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制订了有详尽条文的律法,为使他们为人处事有法可依。律法独独为以色列民所得,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天地万物都是神赐给人的。创世记1章28节教导我们,人要使用和管理万物,更要善待生命,珍惜神的恩典和恩赐。这是持守律法的精义。为什么?因为律法的精义,不是在冰冷的条文,乃是教人待人接物有爱心有善意,对一切的生命都要  相似文献   

2.
教会法典大于国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神律以文字的形式被宣布并要求人遵守是在旧约梅瑟时代,在古代以色列民族被天主召叫做天主的子民,梅瑟代表以色列子民接受了天主向以民颁布的律法——十诫,即所谓神律。到新约耶稣时代,耶稣…  相似文献   

3.
孙美慈 《天风》2004,(6):2-3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4.
以"行"体"信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8,(8)
上主说:“我用亚述作棍子责打惹我发怒的人。我差亚述去攻击无法无天的国家,就是那惹我生气的人民。” 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一蒙恩,没有过一个半月,就悔约。尽管上帝用了种种方法来吸引他们回归,他们仍是我行我素,相应不理。最后只得用其他的国家作为他的工具来惩罚他们。上面所引用的章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幸好上帝是真神,虽然以色列人老是吃败仗,他们都是怪自己,从来不怨上主没有带好他们。  相似文献   

6.
遵主命有福     
聂福玲 《天风》2022,(6):8-10
我们都有这样朴素的愿望,"成为一个有福之人",如何成为"有福之人"呢?今日的经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遵行主命,就能成为有福之人",因此,借着神话语的亮光,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信息是:"遵主命有福." 一、听主命令 1."以色列啊,你要听"(参申6:4) "听"的希伯来文是"Shema"(示玛),这段经文和《申命记》11章13节至21节以及《民数记》15章37节至41节一起被称为"示玛",也就是"恭听篇".犹太人对此非常熟悉,他们每天要背诵这段经文,并且定期在会谈敬拜中诵读.犹太人把示玛视为教义纲领,也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祷文.当时,以色列人并没有律法抄本,摩西教导百姓神的律法基本靠口述,特别重要的诫命需要反复提及,因此学会"听"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7.
《天风》1998,(9)
经文 以赛亚书42:1ff “上主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拣选他,喜爱他。我以我的灵充满他;他要为万国带来正义。’”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那段时期,圣经中像上面引用的章节那样的句子太多了。一言以蔽之,他们憧憬着未来的黄金时代,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上帝要差遣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那时候,他们整个命运会不同了。 这是以色列人在被掳时代第三个觉醒(第一,独一的真神;第二,一套律法)是  相似文献   

8.
吴恩平 《天风》2006,(24):6-7
在耶路撤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叉公义叉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5-32)。  相似文献   

9.
吴恩平 《天风》2006,(12X):6-7
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5-32)。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民族有一个优良的信仰传统,即是家庭的信仰教育和信仰生活。 上帝教导以色列人的圣经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4—7)日后,当他们的儿女问及上帝颁布的律法的意思时,作父亲的有责任把上帝怎样带领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的经过,给他们详细地加以解释(参申6:20—25),以色列民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2)
正一位古以色列的诗人坚信,耶和华的话是灯,是光,具有光照的作用。他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这里的"话"是指旧约的律法。那么,耶和华的律法如何能成为人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耶和华的律法需要有解释者,当解释者将其解开的时候,律法就会发出亮光,就如诗人所说:"你(耶和华)的言语一解开,  相似文献   

12.
筑坛与献祭     
姜国强 《天风》2007,(21):2-3
祭坛如同会幕、圣殿、教会一样,是以马内利之地,是敬拜、祷告、歌颂、赞美、奉献、赎罪、蒙福之地……《以赛亚书》5章7节告诉我们:"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犹太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独特的文化,而且以勤劳、智慧、精明、强干且极具凝聚力而闻名于世。上帝将圣言托付给了这个民族,用他的律法、典章、公义、慈爱围绕这个民族,万军之耶和华保护他们如眼中的瞳人。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作为上帝真理的监护和保管者,有耶和华神作他们的牧者,使他们不至缺乏,  相似文献   

13.
迈蒙尼德的十三条原则具有某种教条性,囊括了犹太教三大核心要素:上帝、《托拉》、以色列人,是他为犹太教所设立的理论根基。为清除谬见而导致的偶像崇拜、回应教内外对《托拉》的挑战、树立一种出于爱而敬拜上帝的理想信仰心态,并为建立一种理论与律法并重的真正律法学而奠定理论基础,迈蒙尼德设立了这些原则。这些原则虽具救赎意义,但并未取消律法,自觉自动地遵行律法是一个人完全理解并相信这些原则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4.
饶本忠 《学海》2011,(3):80-84
犹太律法是犹太民族的法律制度,它对犹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犹太民族曾有律法民族之称,它的发展深受犹太民族的宗教、历史等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犹太律法呈现出发展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宗教性、信守上的民族性以及属人法性等特征。其中,连续性特征常常被人所误读,属人性特征是犹太律法中最为人所知的特征,而宗教性是犹太律法的显著特征,民族性特征使犹太律法呈现民族特色。正因如此,犹太律法不仅成为犹太文化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世界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16.
杨联涛 《天风》2009,(2):15-17
禧年律法是摩西律法的精髓,反映了犹太人对上帝所赐未来大安息,或最大之年的盼望,这种盼望多半指向历史终了之后的末世,以色列人借着历史中每个安息年和禧年的庆祝,预享未来最大之年的祝福。对未来的盼望是现实苦难中的人超越此世的动力,是对上帝所应许的永恒国度的远盼,是犯罪堕落之人对归回和救赎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上帝的启示     
沈承恩 《天风》2004,(5):2-4
经文:诗19 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是讲上帝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一是讲上帝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我们粗粗地一看,会觉得这两个内容似乎放不到一起,天地万物与律法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的,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题目,应该分开来写两篇文章,或写两首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卫写这首诗,有一个主题,他要通过写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律法,告诉人上帝的启示。所以这篇诗篇有两个内容,一个  相似文献   

18.
跨越约旦河     
何介苗 《天风》2010,(6):15-16
<正>约书亚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何止是一只蝴蝶,他是天空中高飞的领头雁,他是群羊中干渴寻找水源的领头羊!走了四十年旷野之路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的鞋破损!他们来到约旦河旁,流水湍急的约旦河,横在他们的面前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以色列人只能隔岸相望迦南地!约书亚要带领以色列人跨越约旦河。按照常规,不外乎三种方法:一是"等",等到涨水  相似文献   

19.
第八章以色列和犹太诸先知在上一章里面,我们通过旧约列王的荣辱盛衰注意到他们的命运。同时看出以色列人最初对于国王的观念,我们也看到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存在于以色列之中的另一种不同的制度,它也属于天主的计划,那就是先知预言。以色列人并未主动要求有先知也未指派先知。先知们是天主从以色列人中间召叫出来的,而且他们是一群在以色列和犹大王国摇摇欲坠之时大放光芒的伟大人物。但是,先共。们的出现实为天主的计约]与安排的结果,绝非以色列人的愿望所致。其他国家和民族把他们的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以色列圣约的神学构成、历史背景及其宗教隐喻,指出尽管它具有与整个古代近东相同的立法与司法习俗,但它更强调的是神与以色列立约和日后重立约的宗教经历。以色列对古代近东契约观念的使用使得神人关系概念化,神人之约被最深刻地体现于西奈经历中,并从中衍伸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意识,形成守约得福、背约遭祸的神学历史观。此后,随着古代希伯来历史的发展,律法地位的提高导致了犹太宗教的结构变化,并产生了两种神学倾向:一是“约”的概念的淡化,二是律法被绝对化并赋予了其外在的形式。这使得律法被本体化,逐渐取代约而成为犹太信仰的基础,犹太教也因此成为以实现律法的要求为目的的宗教,公义的外在化由此极大地削弱了信仰的精神内涵。本文正是通过上述对希伯来神人之约与古代近东契约的对比研究,试图深入地领会契约律法发生和发展的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思考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诸多思想和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