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启了心理学艺术学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心理结构说、本能论、释梦以及"性欲说"诸理论为基础,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艺术文本解读中。弗洛伊德通过对詹森的《格拉迪瓦》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的精神分析解读,从中发现了创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动力机制及过程:从压抑的本能冲动出发,通过一些技巧和题材的运用,产生与"白日梦"同质的作品,使创作者和读者获得一种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3.
薛蓉 《现代哲学》2007,(3):61-68
弗罗姆的社会心理学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结果,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社会心理学”,并将他在心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社会性格学和社会无意识——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人格理论为切入点,通过人格构成论、人格动力论以及人格适应论三点分别解析蒙克个人人格发展,进而分析这些人格在蒙克个人身上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蒙克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梅洛-庞蒂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的手段或方法,而更意味着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他在弗洛伊德哲学中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关于"人的现象"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直接与梅洛-庞蒂后期关于"肉身"的存在论研究分享了共同的旨趣和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梅洛-庞蒂的"肉身"概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本文试图追述梅洛-庞蒂对弗洛伊德的理解与批评,从而分析他如何逐步从弗洛伊德哲学中获得了概念、方法和理论构造上的启示,并最终在其"力比多的身体"、"肉身概念"等一系列后期概念和论题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深化为一种"交织"的存在论。  相似文献   

6.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毕加索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得到了灵感,将潜意识中的焦虑、愤怒宣泄于画布上,创作了大量扭曲、变形带有暴力因素的女性人体。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时期具有暴力倾向的女人体作品,从而深入了解毕加索在这一时期心理中存在的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及其焦虑情感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分析经由古典精神分析到自我心理学再到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分别以弗洛伊德、雅可布森和温尼科特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家,对于抑郁症的病理与治疗提出了各自独到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抑郁者"愤怒转向自身"导致的自毁倾向,雅可布森提出的抑郁症治疗的四阶段论,温尼科特提出的虚假自体障碍与抑郁症的关联等理论,对于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回溯失语症等一系列研究材料,可以发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构建在当时的生物学发展基础之上.随着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发现,尤其是从记忆存贮、梦以及联合型学习等方面对压抑机制的解释,使得精神分析与神经科学的整合成为一种可能.但二者的整合还需要在更多方面做出评估,同时重视精神分析理论蕴含的独特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1974年的一次访谈中,拉康针对当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精神分析学的危机问题,明确回答说,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没有过时,精神分析学也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不过,当时的精神分析学界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偏离,后辈们并不总是忠实于他们的鼻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面临着被教条化、心理学化和平庸化的危险处境。对此,他再次呼吁要回到弗洛伊德去。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学主要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并非行为的治疗。患者的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13.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追溯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思想渊源,着重阐发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现象学方法论蕴涵。进而指出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追溯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思想渊源,着重阐发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揭示其现象学方法论蕴涵.进而指出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具有众多思想来源,其中对其影响最深刻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弗罗姆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的基本特点是:从所谓"综合"的折衷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消除"权威主义宗教"的传统弊端,建立理想化的"人本主义宗教",以帮助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满足现代人在宗教方面的精神需要。其历史贡献在于:克服了弗洛伊德宗教心理观的明显缺陷;使得宗教领域的理性启蒙思想得到弘扬;在宗教类型的具体分析中显示出辩证性。其历史局限表现在:没有摆脱"泛神论"思想的传统束缚;宗教改良的思路带有"乌托邦"色彩;对宗教本质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原意。  相似文献   

17.
曾有历史学家指出过,“如果弗洛伊德窒死摇篮之中,时代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波林)。这话不仅意味着,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力量的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也暗示着,精神分析理论所阐释的,乃是人类生命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因而它的存在、发展与流传及其对人类生命实践过程的影响作用,也都将是必然的。事实上,历史证明,随着它自身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逐步渗透于西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对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一种心理伦理学派别。弗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因其创始人,奥地利的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65—1939),而得名。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精神分析开始只是一种探讨精神病因和治疗神经病的理论和方法,到廿世纪20年代之后,这种理论才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并扩展到社会科学各领域,其中包括道德理论方面,从而形成了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爱欲与文明》的评论就《爱欲与文明》,东西方学者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评论。 (一)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改造马尔库塞自以为通过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已经将它改造成为一种科学的、进步的社会理论。但东西方的绝大多数学者则对这种改造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沈德灿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4编12章。第1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依次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概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历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评价;第2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依次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