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学者已普遍接受宽恕的本质即为亲社会性动机转变过程。从这一取向出发, 介绍Worthington提出的宽恕压力应对模型、Koutsos等人提出的人际间相关变量模型以及Hall和Fincham提出的自我宽恕模型这三个模型。三个模型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提供支持, 通过论述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同时在宽恕模型论述中总结分析近年来宽恕的认知加工、人际相关变量的作用以及自我宽恕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最后对宽恕在西方以及我国的研究进行回顾, 指出中西方宽恕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研究不全面、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领导职业支持对工作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0个地市的66个工作团队303名成员为调查对象,在控制被试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领导职业支持与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及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领导职业支持对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2)无论在团队层次还是员工层次,领导职业支持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成员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作压力对安全绩效的影响虽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但迄今为止相关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见。本项目将以工作要求-控制-社会支持模型为理论基础, 探索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具体将探讨不同压力源(挑战型压力源和沮丧型的压力源)、安全控制、社会支持(主管支持和同事支持)和群体示范性规范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以及上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研究拟结合访谈、问卷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对上述变量间进行相关和因果关系的探讨。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拓展安全绩效研究的理论; 另一方面为安全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对组织环境下个体与组织安全绩效的改善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桂芳  项明强 《心理科学》2013,36(5):1048-105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调查350名体育锻炼者以构建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自主型动机与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锻炼意向有正相关,外在调节与前述各变量均有负相关,而内摄调节与前述各变量无显著相关,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弱”审美观念及现代生活压力影响;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支持嵌套中介模型,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主性支持可正向直接预测锻炼意向,亦可通过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三个中介变量正向间接预测锻炼意向。  相似文献   

5.
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军  宋继文  吴隆增 《心理学报》2008,40(2):201-209
通过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员工的组织政治技能、政治知觉,以及他们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结果表明:员工的政治技能有助于促进其与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guanxi),并籍此积极影响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员工-领导关系是政治技能与职业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另外,组织政治知觉影响政治技能对领导关系的作用,在政治氛围浓重的组织中,员工-领导关系更易受到员工政治技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评价及分析江苏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同事关系5个维度。结合调查结果,对参与问卷调查的某省级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江苏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低于全国水平的原因集中在职业风险高、工作负担重、晋升机会少等方面。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建立公平的薪酬补偿机制,增强医务人员的组织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王芳  许燕 《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该研究提出了中国教师职业枯竭表现的新维度——知识枯竭,检验了四维度枯竭模型在中国的有效性。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679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职业枯竭各个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教师、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枯竭程度较高。从社会支持对于教师枯竭的缓解作用来讲,来源于学生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情感型支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工作特征是指与工作相关的因素或属性, 它对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虽然要求-控制模型(Demand-Control Model, 简称DC模型)将工作特征分为相对具体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简称JD-R模型)则将工作特征划分为更为概括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维度, 但是它们关注的结果变量都包含个体身心健康和组织工作绩效, 都强调了工作特征对工作者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深入探讨不同职业中起关键作用的工作特征和不同资源与要求组合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工作特征模型对不同特点个体和我国民众群体的适用性, 并尝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再设计的实践, 以促进工作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9.
以321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自编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考察了企业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职业延迟满足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延迟满足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对职业延迟满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职业延迟满足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而职业延迟满足在职业发展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欺负现象逐渐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发生率约为60.8%,且每年都在呈增长的趋势,这对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447名青少年作为被试(男生205人,女生242人,被试年龄范围为11~17岁,平均年龄为14.17±1.35岁),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2.0及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Harman单因素法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14,p .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r=.44,p.01),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r=-.15,p.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各指标均达到了临界值(χ~2/df=2.67, GFI=.90, TLI=.91, CFI=.92, RMSEA=.07);(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1,p .01),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11,p .05),同时,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19,p .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001);对于高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7,p.05);(4)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性别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8,p .0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男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 .001);对于女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3,p.05);由此可说明,儿童期心理虐待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助推机制,而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抑制机制,它可以弱化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欺负现象逐渐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发生率约为60.8%,且每年都在呈增长的趋势,这对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447名青少年作为被试(男生205人,女生242人,被试年龄范围为11~17岁,平均年龄为14.17±1.35岁),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2.0及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Harman单因素法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14,p<.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r=.44,p<.01),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r=-.15,p<.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各指标均达到了临界值(χ^2/df=2.67,GFI=.90,TLI=.91,CFI=.92,RMSEA=.07);(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1,p<.01),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11,p<.05),同时,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19,p<.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001);对于高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7,p>.05);(4)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性别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8,p<.001),简单斜率检验表明,对于男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54,p<.001);对于女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3,p>.05);由此可说明,儿童期心理虐待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助推机制,而领悟社会支持和性别是青少年网络欺负出现的抑制机制,它可以弱化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12.
正我已经有20多年工龄了,不仅对工作驾轻就熟,而且与领导、同事关系和谐。虽然久未晋升,在单位是资深中层,但我已经无欲无求,非常享受工作时光。同事们都说我心态好,然而我知道这是10多年来修身养性的结果。周三上午快下班时,我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便起身查看究竟,原来是办公室的科员小王和副主任老姜吵  相似文献   

13.
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探讨了我国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的结构及其特征 ,结果发现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可以概括为追求胜任取向、外在报酬取向、他人评价取向、自我决定取向与良好关系取向五个因素。所得到的五因素模型较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两维模型更加具体、全面地反映了工作动机的内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的取向与性别、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研究得到了《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取向量表》 ,该量表共 38个项目 ,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学生阅读自主性量表、父母鼓励阅读问卷和阅读动机问卷,对313名小学生进行测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阅读自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阅读自主性;(2)父母鼓励和阅读动机是上述影响关系的中介变量;(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父母鼓励影响阅读动机,进而影响阅读自主性,即父母鼓励和阅读动机起链式中介的作用。模型中两个中介变量父母鼓励和阅读动机一"外"一"内"协同作用,支持了家庭投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工作中, 安全动机是员工保持安全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安全动机对安全绩效的影响虽然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但相关的实证研究缺少清晰的理论界定和有效的测量工具。本项目拟在安全绩效模型的基础上, 借鉴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分类, 将安全动机的类型进行扩展, 并在多层次模型中探讨安全动机在变革型领导、个体特征和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及在中国管理背景下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研究将结合访谈、问卷和情境实验等方法对上述变量间关系进行相关和因果关系的探讨。本项目将自我决定理论与安全绩效模型相结合, 可以为安全研究的动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结果亦可为安全管理实践提供评价工具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综合激励理论考察了领导效能和职业认同在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胜任力量表、领导效能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69名农村小学校长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胜任力、领导效能、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这四个变量均两两显著正相关;(2)胜任力、领导效能、职业认同均显著正向预测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胜任力、领导效能会正向预测职业认同,胜任力会正向预测领导效能;(3)领导效能中介了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4)职业认同中介了领导效能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领导效能和职业认同在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西超  徐晓锋  车宏生 《应用心理学》2005,11(4):318-324,329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555名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枯竭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职业枯竭的各维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枯竭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位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工作压力源中,除人际关系外,可分别预测职业枯竭的三个维度,其中对于耗竭维度的预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414名护士进行调查,考察领导-成员交换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机制,揭示责任感的中介作用和工作不安全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责任感在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工作不安全感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责任感、职业使命感的关系,即工作不安全感下,领导-成员交换对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不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不安全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责任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32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行动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倦怠的风险预测能力,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心理变量间的关系,从PSI理论角度诠释了倦怠形成的机制。结果发现:中专、高级职称、中高压力水平、低行动控制策略和状态导向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危险性因素;行动导向者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行动控制策略运用水平显著好于状态导向者;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因此,PSI视角下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借助PSI理论构建的干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20.
王震  钱鹏辉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351-1366
不合规任务, 作为一种新型职场压力源, 近几年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话题。不合规任务是指不符合人们预期工作范围、不应由自己完成或不必要执行的任务, 包括不合理任务和不必要任务。不合规任务对员工情绪、认知、动机、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身心健康, 以及工作-家庭关系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体特征和所处的情境特征。压力-自我冒犯理论、公平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工作特征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是解释不合规任务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拓展不合规任务的概念和层次、探索和整合作用机制、探讨不合规任务的权变效应、考察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文化情境和文化导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