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几位俗家弟子向三个和尚提问题,甲:[近日我每日坐禅,自感收益颇多,但听一位师傅说必须每日三次,又有人说只可一次,究竟几次是对的呢?乙:[南城有位老太太,临终时有人听到空中有音乐,天上有祥云,这是不是真的呀?丙:“有人说灵山会上佛祖拿的是莲花,有的说是金色波罗花,究竟那一个对呢?:不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胖、瘦二位让小和尚讲一个故事,小和尚说:一有*次*个叫上童子的向佛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问三世界是永恒的吗?世界有没有边际—灵魂与肉体是同一的吗?.…:佛祖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他对众弟子说:“假若有一…  相似文献   

2.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3.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位年轻人用一枚曲别针换别的神话。年轻人叫凯尔,他往博客上说出自己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套豪宅,但不是通过现金购买,而是用手中的东西交换。那么,他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什么呢?仅仅是一枚红色曲别针。这似乎是个笑话,听来有些离谱。  相似文献   

4.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5.
笑掉小牙     
1.以“愚”招客 远来的游人走入一家商店,问老板:“先生,您的橱窗广告上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您难道没注意吗?” “不瞒你说,这样写,人们以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趁机捞点便宜。真感谢这个广告,它使我生意兴隆。” 2.最佳合伙人 霍姆斯对某人说:“我近来生意挺好,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了贝利这个难得的合伙人。” “你俩是怎样合作的呢?”某人问。 “贝利走街串巷,卖一种专门洗去厨房污迹的清洁粉。两天以后,我再沿着他的路去卖另一种洗洁精,专门洗去用了他的粉而留在手上的蓝颜色。” 3.电脑与老婆 电脑迷…  相似文献   

6.
问号变句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育情况,可以形象地形容为,幼儿园里叽叽喳喳。乱跑乱跳的,是一个个活泼的小问号;而中学高年级整齐的教室里被整齐的课桌分割成整齐的横排竖行的,却是一群静静的句号。曾有一位老师给高中的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张纸,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圆圈。他问学生:“这是什么?”静默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回答道:“那是一个红色的圆圈。”班上其余同学也再没有给出其它的答案。老师非常遗憾地摇头叹道:“昨天我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样的问题,他们有69种不同的回答!”这是个沉重的事实。怎么会越学越倒退呢?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都认为,目…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西部一个叫摩克德的小镇上,有一家叫甜蜜饼屋的连锁饼店,这里最有名的是华夫饼。甜蜜饼屋在小镇上一共有四家连锁店,奇怪的是,他们的招牌华夫饼只在镇南的那家店里销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故事还要从那个冬天说起。  相似文献   

8.
洪玲 《思维与智慧》2004,(12):47-47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家有宝物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赝品,  相似文献   

9.
就地淘金     
小镇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南下北上打工去了。这些远走他乡的淘金者靠出卖力气和智慧换来的血汗钱,给贫穷落后的小镇缓缓输入营养,让小镇渐渐泛出了一丝血色和活力。多年来,这里的人们固执而死板地认为,交通闭塞、资源贫瘠的小镇,要想致富只有打工这条路。因此,小镇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不出去打工挣钱的年轻人就没有出息,没有志向,就被人瞧不起,甚至在当地找对象都倍受歧视和挑剔。镇上有一位幼师毕业的姑娘,因为找不到工作也被迫加入了打工大军。然而因她长得娇小,生得文弱,手无缚鸡之力,根本不是靠力气谋生的料,重活干…  相似文献   

10.
“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做什么呢?它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才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憩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把天国比做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芥子及酵母的比喻,玛窦及马尔谷至史均有记载,且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路加说种在‘’园中”,其他两位,则说种在“地里”而已。我们可以确认,这个比喻是耶稣传教生活的杰作,是他坐在船上向群众所讲的。事虽如此,但据初期教会的一位大圣师克里斯德莫(Chrysostomu到表示,耶稣讲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11.
以后呢     
一位青年准备赴京赶考,他请来一位老和尚到家中念祝愿经文——预祝他金榜题名。 老和尚双手合十,双目紧闭,听完青年人陈述,却一言不发。年轻人等待了,催促道:“你为何不说话,你有何意见啊?”和尚微微睁开眼,说出三个字“以后呢”?  相似文献   

12.
时下,许多人感慨:哎!生意难做,无论什么生意都有人做,竞争太激烈了,钱太准赚了。确实,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什么生意都有人在做。就拿我所居住的小镇来说吧,5年前还没有卖摩托车的商铺。3年前,-个姓方的老板在小镇开了一家摩托车商行,当时,小镇许多人都抱怀疑的态度,在咱们这这人口区区5万左右的小镇卖摩托车行吗?  相似文献   

13.
宁静是金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年轻农民。他找到的差事就是为镇政府守大门,而且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一生中足不出小镇,也没有换做其他的事情。 这位青年工作之余一不下棋二不打牌,也不去泡酒馆、茶馆、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的业余爱好。虽然又费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就这  相似文献   

14.
他出生在韩国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母亲是邮政局的一位普通职工,他还有一个妹妹。由干家境贫寒,从小母亲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工匠,在一个小镇上开着一个做铜锣的铺子,他和妻子一个做,一个卖,抚养着两个儿子,日子虽然贫苦却也平静。  相似文献   

16.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农场主,一心想要发财。一天傍晚,一位珠宝商前来借宿。农场主对珠宝商提出了一个藏在他心里几十年的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珠宝商回答道:“钻石最值钱!”农场主又问:“那么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钻石呢?”珠宝商说:“这就难说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校园拾趣     
结果挨揍 上数学课,老师问亮亮:“比如:你哥哥有七个苹果,你拿了他五个,结果是什么?” 亮亮:“别说拿他五个,就拿他两个,非揍我一顿不可。 高音与低音 上音乐课,老师问涛涛:“什么是男高音?什么是男低音?” 涛涛:“我爸爸训手下时,是男高音,跟领导汇报时是男低音。” 视听反应 老师问强强:“下雨时,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强强:“因为眼睛在前边,耳朵在后边。” 电话号码 老师问莉莉:“大诗人李白名字后边(701—762)这是什么数字?” 莉莉:“这是李白家的电话号码。” 无家可归 教授问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某国际性大学里,一位教授讲了一个故事:逃亡者乔治在一个小镇上住了下来,他每天都要到街口的小饭馆里吃饭。每顿五角钱,一杯牛奶和一个汉堡包。这天上午他吃完付账的时候,店主恰好没有零钱找给他,便说下午吃完再一块给吧。乔治同意了。睡了一下午觉的乔治起床后又往小饭馆走去,忽然间,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掘新商机?到哪里寻找新财路?是每一个经商者都在考虑的问题?那么新财路到底“藏”在何处呢? 新政策里面有财运 最近,听朋友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有一位搞电子的朋友,在我国准备实施增值税之前,他三天两头给税务局的有关同志打电话询问一些增值税方面的问题,如增值税如何计算,有什么样的规定等等,几乎方方面面问了个遍,摸了个“门儿清”。起初,税务局的同志特纳闷:搞电子的怎么如此关心增值税?是不是弄清以后要想方设法逃税?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位精明的电子商带着一个电子器敲开了税务局的门。与普通计算器不同的是,这…  相似文献   

20.
大概是1993年秋,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有个熟人,是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