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圣凯 《法音》2001,(11):20-29
一、前言知玄法师是唐末极其重要的高僧,曾受到唐代五位皇帝的礼遇,并且对“会昌法难”后佛教的复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唐末佛教的一盏明灯。但由于时代的久远,我们对他了解甚少,大部分人只以为他是《三昧水忏》的作者。有关知玄的资料最主要是《宋高僧传》卷六〈知玄传〉,此外便是《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佛祖历代通载》及《新唐书》、《旧唐书》等的记载。现在我依据相关资料,以佛教史料为主,以正史记载为辅,对知玄的生平事迹及其特点进行考察。《慈悲三昧水忏》,又名《慈悲道场水忏》、《水忏法》、《三昧水忏》、《…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8)
<正>一、缘起2010年秋,泰京普门报恩寺住持、泰国国王御封的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为我讲经之余,将报恩寺募集善款重刊的《慈悲三昧水忏》(以下简称《水忏》)赠予我。该《水忏》仿潮州开元寺版印制,与《大藏经》No.1910所收文本有一定出入。作为信众,对《水忏序》所记发生在悟达国师知玄(810-882)身上的人面疮恶报深感讶异,对千年以前晁错  相似文献   

3.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4.
兔年除夕,电波中传来不幸消息: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与世长辞。这是中国人民沉重的损失。叶老早年主编《中学生》杂志,在开明书店与夏丐尊、丰子恺两居士同事,叶老与夏老还是儿女亲家。夏老是弘一大师的挚友,而丰老则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他们受大师的熏陶,先后皈依佛教。叶老虽对宗教抱着“教宗堪慕信难起”的态度,没有成为佛教徒,但他对佛教是有同情和好感的。为了缅怀先哲,聊寄追思,谨向本刊读者介绍叶老与弘一大师的一段甚深因缘。叶老是在1927年9月,经丰子恺居士的邀约,在上海功德林蔬食处  相似文献   

5.
正一、净源的三部修证忏仪宋代华严宗修证忏仪主要为晋水净源所撰制,现存有《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首楞严坛场修证仪》三部,考察宋代华严忏仪的实践特色主要从净源的三部忏仪入手。净源修撰的三部忏仪均以"修证仪"为名,是追继唐代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之遗韵,为了突显华严忏仪的特色。其中,《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为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本的简略版,  相似文献   

6.
去寺院,正好赶上做消灾法事,看着诸位师父和众居士队真虔诚的样子,突然想起了刚从书上看到的经忏佛事的弊端和许多师父对经忏佛事的反感。有的师父甚至发誓说,宁可饿死,一辈子决不从事经忏佛事。其实,从民  相似文献   

7.
"梁皇忏"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唐代。日僧圆珍入唐携回日本的经典目录中就有此名。南宋末年,"梁皇忏"被收录于高丽大藏经中。但从其内容和行忏的对象看,我们相信早在梁朝,就已经有此忏法存在了。镰田茂雄在《中国佛教史》第三册中说,后世称为《梁皇忏》的佛教礼仪原型书籍,可能就是梁天监四年(505)所编辑。印顺法师说是元代所编,伪托为梁的作品。学者有认为"梁皇忏"与梁时文宣王萧子良所制"净住子净行法门"相似。至于唐玄宗末年已出现的道教忏法"九幽忏"极有可能是道教方面模仿"梁皇忏"  相似文献   

8.
正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吴炳鋕、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教授赵艳霞等15位嘉宾做主题发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刘怀元主持了本场分论坛,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刘固盛对发言进行了点评。《吕祖无极宝忏》中的慈爱思想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吕祖无极宝忏》是香港道教坛堂常用的经本,在香港道堂内举行的拜忏仪式,或在外举行的醮会,《吕祖无极宝忏》差不多是必诵的经本。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可算是中国一大居士了,如果你们能到北京拜谒到这位大德,那真是你们一生的福分……”台湾净空法师如是云。 一黄念祖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 黄居士生于一九一三年(癸丑)三月初六日。幼年早孤,其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净行超伦。黄居士性自纯孝,常随侍母亲梅太夫人及舅父梅光羲大居士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闻习薰陶,志趣超群。  相似文献   

10.
经忏是道教文献的一种类型,其成立与方忏以及佛教忏仪有关。道教经忏产生之后随着特定神真及道法的流行,形成不同的类型。其中,面向特定神真的专门经忏在明清以降蔚为大观,尤其以吕祖鸾坛所出经忏流行既久且广。《太极璇玑金章玉斗宝忏》产生于清初,与杭州吕祖鸾坛有关,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与吕祖降鸾有关的经忏。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在1992年的秋天,一位相熟的居士跟我说,在广济寺云水堂的后院,住着一位老居士,叫张范中,曾经出过家,随侍过印光老法师,很有学问,也很讲修持。我一听心里就喜欢,于是就请这位师兄为我引见。  相似文献   

12.
在拙作《吃主儿》中,我提过居士菜中的一款炸茨菰片,这种炸制的菜肴在北京居士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原因显而易见,当年在北京哪儿像南方那样,一年四季有那么多的新  相似文献   

13.
“居士”一词是中国人用语,本出《礼记·玉藻》,《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载了齐东海居士狂、华仕兄弟二人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之事(梁启超著《孟子浅解》),该词原指居家有德才、不求仕宦、游心道艺的人,其义与处士、隐士之义相当。佛教传进中国,“居士”被佛教摄入,作为“居家有道之士”的解释。据经典记载,最早的佛弟子并不是出家众,而是两位居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而成佛后,第一个七日内住在禅定之中,享受着深广的解脱之乐。佛出定之后,要到村落中去。这时有五百名北印度商客路过此地,牛、车忽然翻倒在地,众人怖…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3,(1)
以巨赞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护送大藏经代表团一行四人,带着内地佛教徒的深情厚意,专程护送清刻《大藏经》于去年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一日访问了香港,受到香港佛教界热情隆重的欢迎。热烈、隆重的欢迎场面代表团抵达香港时,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副会长黄允畋居士、宝莲禅寺代表智慧法师、泉慧法师、健钊法师、绍根法师及僧尼、居士等三百余人,在机场举行了热情、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行列前两名居士举着写有“香港佛教联合会暨宝莲禅寺两序大众欢迎中国佛教协会护送龙藏代表团莅港”的巨幅黄缎横额。一位正在香港逗留的泰国法师也特意到机场迎接护经团。欢迎的场而,亲切动人。整个机场大厅洋溢着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9,(1)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居于“地球村”的人类从未象今天这样重视生态环境、关注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渴望世界和平。不由使我们想起由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居士作画,著名书法家弘一大师配文说明的《护生画集》。年前本刊收到张...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新华东路的张文清老居士,自幼因得重病双目失明,从没上过一天学。可是她虔诚信佛,1986年10月从普陀山朝拜回来请了一部《金刚经》,当时将近70岁的张老居士,发愿“不论困难再大,也要背诵《金刚经》。”别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张文清请了一位有学问的老人,每天下午给五角钱口授《金刚经》。她克服了视力和年龄大的障碍,靠一个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18.
青禾 《佛教文化》2013,(1):32-35
12月31日午后,重庆华岩寺天王殿广场的明媚阳光,一扫这个冬季的寒冷.晚上,在这里即将举行华岩寺2013年元旦慈善晚会.虽然时间尚早,但广场已坐了数百位信众.阳光打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让他们心生温暖的,还有令人心生祥和的佛乐,以及在佛乐中一遍遍排练着《慈悲》手语舞的华岩寺义工. 让温暖者慈悲,让寒冷者温暖 这天早上,张宏林居士天还未亮就起床了.他是华岩文教基金会的秘书长,也是华岩寺义工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伪经"与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信仰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与观音有关的大乘显密经典,多达80种,其中最重要的经典计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东晋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简称《请观世音经》)、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北宋昙无忏译《悲华经》、唐玄奘译《心经》、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菩提流支译《不空索经》、宋天息灾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及《法华经》等。随着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大批佛教列为“伪经”的有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