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在荀爽与《九家易》关系问题上"荀集九家"和"九家述荀"两种观点对立。易学家尚秉和先生根据荀爽易学与《九家易》有相同的古易学说,认同前一种观点。但其理由并不充分,《九家易》不是淮南九师《易》,该书并非荀爽所集。《九家易》当成书于虞翻之后,是汉魏易学嬗变、魏晋时期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斗争的产物。研究荀爽与《九家易》的关系对于衡定荀爽易学的历史地位、把握汉魏象数易学向义理易学的演变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坚持以民为本而治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深入探讨之,对于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及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周征服殷以后,用以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其亲属,另外还有些功臣。统治集团中的亲属关系乃是一套宗法系统,周天子派出他的亲属至各地代其统治的任务,是为封建。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周天子乃是天下之大宗,分封出去的诸侯,在其诸侯国内也是大宗。诸侯以下的卿、大夫、士,亦复如此。而宗与宗之间的权力授予的关系乃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  相似文献   

4.
同姓诸侯"庶女媵妾"是西周时期的君婚习俗。春秋之际,在诸侯剧烈兼并的背景下,对非姬姓诸侯来说,同姓诸侯"庶女媵妾"面临困境甚至绝境。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均表明,春秋时期"庶女媵妾"不限同姓诸侯已是主流形态,而《左传》作者囿于传统,视之为"非礼"。《公羊传》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之论流传甚广,但传世文献均与之相违,出土文献于诸侯之婚记载颇多,亦无与之合者,当系汉儒之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5.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新出《引簋》是一篇册命金文,其内容关涉周代军制中的命卿制度。命卿以周王设在诸侯国内管理军事事务为主要职责,周天子通过命卿来掌握诸侯的军事力量,进而达到控制诸侯的目的。缘此,周代命卿具有王臣与公臣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性质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周王引导、监督诸侯的军事行为,更强化了诸侯地方政权的性质,使诸侯之师带有"军区"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诸侯联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而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齐、鲁两国的联姻现象,在纷纭复杂的诸侯联姻中,又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这大致上有三个原因:第一,齐、鲁两国为周天子同时分封的毗邻异性之国,具备联姻的客观方便条件;第二,鲁为宗周之诸侯,春秋时期,周天子的一统天下并没有完全实现名存实亡,这从政治上同时维系了鲁国的地位;第三,齐在爵位上虽然次于鲁,但自春秋初期齐桓公小白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的宗姓认同,是建立并维系同姓诸侯血缘伦常关系的重要手段,所谓宗姓,主要是指具有相同祖系及姓氏的带有血缘源溯和承继关系的血缘伦常系统。《左传》所涉姓氏多达20余个,其中同姓封国最多的是姬、姜等大姓宗系。如何理清和处理好这些同姓封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军 《管子学刊》2001,(2):81-82,90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势下,齐桓公领导下的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傲视群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三十余载,使中原诸国得以共同抗击外族入侵、百姓免除战事之患,成为春秋时代第一霸主。此时齐国内政外交的诸多政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齐桓公小白的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领导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9.
一篇《〈管晏列传〉译文》把“九合诸侯”译为“他(指齐桓公)九次以盟主的身份邀集各诸侯国国君开会”(《中文自学辅导》1987年第3期),有些历史教科书,如《中等师范进修教材历史课本》、《职工业余高中历史课本》等,也说是齐桓公“九次以盟主的资格会见诸侯”,或“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对这些解释,我不敢苟同。“台诸侯”是否就是“邀集各  相似文献   

10.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的国家行政理论沈顺福管仲身相齐桓公,辅佐齐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身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行政管理思想。其后学继承了管仲的思想,并结合了历史实际,补充和完善了他的行政理论,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管仲学派行政管理理...  相似文献   

11.
富与仁     
富有与仁德是什么关系,它们是统一的,还是相矛盾的?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春秋时期有个叫阳虎的人说过:“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认为富有和德行是互不相容的。庄子也讲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意思是诸侯富人能窃取财富和权势,也能窃取仁义道德,道德本不为诸侯富人所有。 这的确道破了阶级社会中富有和仁德之间的联系。阶级社会中的富有者都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他们就是以此对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或仅有极少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和谐”这个词,但我们时不时地看到“和”与“谐”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而且大都与音乐有关,例如我们在《左传》读到:“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尚书·尧典》又可读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相似文献   

13.
管仲的执政实绩,深得后世景仰。孔子曾称赞管仲为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仁爱之人,对子路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对子贡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司马迁也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鞠躬尽瘁于蜀汉的诸葛亮隐居隆中时,也“每自比管仲”,对管氏的功绩,充溢着景仰之情。凡此,皆可见出管仲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墨子云:“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同已)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引自《墨子》,以下凡引自该书不另加注)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生于无正长。”…  相似文献   

15.
《管子》的理财目标是富国富民、称霸诸侯,基本原则“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取之无形,予之有形”,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主要是租税和国家经营事业的经济收入,另外还以权谋获取国家急需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6.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贤相。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对齐国,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其一生,得以任齐相是其施展抱负才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能由囚徒一跃而为齐相,其得以相齐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一对管仲得以相齐的成说主要有二。一是鲍叔能够荐贤。《左传》、《国语》、《管子》、《史记》等等,皆记鲍叔荐管仲为相之事。鲍叔此举,极受后人称赞,如《韩诗外传》卷七之  相似文献   

17.
景红艳 《孔子研究》2013,(1):99-107
周代天子大飨礼是天子款待高级贵族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礼目前已失传,结合金文和传世典籍可知,天子大飨礼由演奏乐歌、体荐飨醴、宴乐、宾射、赏赐、赋诗等六项主要内容构成。诸侯献捷于王、王大合诸侯、王室籍田及大型祭祀等是促成天子大飨的主要原因。大飨礼在当时具有多重政治功能,如有助于高级贵族参政议政;贵族阶层用以"观威仪,省祸福";天子为了"示慈惠"、"仁宾客"等。春秋时期,大飨礼因王道衰、礼仪崩而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8.
胡建军 《管子学刊》2014,(1):123-126
汉代淄川国是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齐地(今山东地区)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汉代的历史与政治,特别是对研究汉代诸侯王国的历史地位及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博弈有重要作用。且汉代淄川国也是当时齐地乃至整个汉帝国文化极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传《易》之田生、杨何,《韩诗》“长孙氏之学”创始人长孙顺、《公羊春秋》任氏学创始人任公,及因通《公羊春秋》而荣登相位的公孙弘都是淄川国人。因此,对汉代淄川国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历史意义重大,对研究山东地方史及汉代齐地文化亦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诸侯蜂起、战事多端的“多极化”时代。谋求国家安全是当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缜思密察的问题,也是《孙子兵法》所追求的持久目标。2500年后的今天,人类即将迈入公元纪年的第三个千年期,世界又处于一个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的时期。新世纪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德国诸侯领地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宗教改革时期的发展.诸侯领地国家和德国宗教改革是15、16世纪在德国出现的两种平行发展的运动,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但不构成因果关系.宗教改革运动对扫除领地国家发展的障碍起了很大作用.诸侯领地国家,作为对领主附庸采邑制度的取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遏制了地方贵族的任意妄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领地国家还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能直接把它们称之为近代早期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