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十力作《新唯识论》开中国哲学家建立自己哲学体系著作的先河,同时熊子对佛家尤其唯识家的批评甚至否定,以及后者对熊子的群起反驳,又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熊子的批评有哪些道理,他的否定又是否妥当,就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原则上赞成熊子的批评,但不同意他的否定,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他的局限,也正是由于这个局限终使他不能作出《量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纯粹理性批判》的研究存在着忽视、甚至是无视"先验方法论"的现象。作为与"要素论"相对应的第二大部分,"方法论"阐发了将此前"批判"的结果建构起理性大厦的基本原则,因而构成了整个批判哲学的"总纲"。作为"方法论"的核心,纯粹理性的"戒律"和"法规"与理性的两大立法(自然的立法和自由的立法)直接相关,因而关系到对《批判》的根本任务、康德形而上学的目标与建构、乃至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胡安国吸收并发展了传统儒家制约君权的思想,他秉持儒家"道高于君"、"以道事君"的精神,建构起以"天理"、"王道"批评君主和制约君权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就在于胡氏《春秋传》中所提出的"圣人以天自处"论与圣人是"天理之所在"说。对君王进行批评和贬责,与儒家"君为臣纲"以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伦理秩序发生了冲突。"圣人以天自处"论与圣人是"天理之所在"说的提出,使儒家士大夫摆脱了"臣子贬君上"、"以匹夫而黜天子"的政治伦理困境,为批评甚或批判君主与制约君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的"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荀子批判性善论,一是认为其"无辨合符验";二是指责其否定了礼义、圣王;三是批评其对人性的态度过于乐观。其批判的理论根据,则是"性伪之分"。  相似文献   

5.
法藏法师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约"真如门"言"止",约"生灭门"言"观"。以"一心二门"来统摄"止观俱行",并援引智者大师之"止观"思想对《起信论》所提及的"止观门"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阐释。他指出,修止须具足五缘,正修有"坐中修"(静)和"余威仪"(动)两种情形,鉴别正邪之"止"有"依定研磨""依本修治""智慧观察"三种方法,只有"理定"即"真如三昧"才是正定。修观有法相观、大悲观、大愿观、精进观四个阶段。分别说修止修观只是一种方便之说,真正的修止观,即止观俱行。  相似文献   

6.
丁若镛的推移说是基于辟卦说而展开的理论,其14辟卦说的根源可追溯到京房的12辟卦。丁若镛虽采用京房易中的"辟卦"一语,但总体上对京房的辟卦说持批判态度。其中丁若镛对京房辟卦说的批判主要见于《易学绪言》中的《汉魏遗义论》、《唐书卦气论》、《班固艺文志论》等。尤其是《唐书卦气论》,对京房的辟卦说和分卦直日法进行了详细的批评,是揭示茶山易与京房易关系的重要资料。笔者试图通过这些零散的资料,重新整合丁若镛对京房易的批判。京房易的特征在于阴阳灾变说,丁若镛严厉地批判此是沦于左道和邪僻的术数。易学史上,京房被公认为最早使用"辟卦"一语之人,但丁若镛不仅主张"辟卦"一语在京房以前便已使用,并将其起源追溯到《周易》的形成时期。但笔者认为丁若镛缺乏支撑自身推测的充分文献证据,故而批判性地探讨了他的主张。京房根据与汉代身份制相对应的辟、公、候、卿大夫等品阶对64卦进行了分类。但丁若镛认为辟卦称为君主卦,不能解释为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辟卦。另外,他还认为把辟卦设定为君主卦就如君主统治臣下,辟卦作为中心卦统制其它各卦。另一方面,丁若镛还批判京房的分卦直日法是过于复杂、支离破碎的理论,是易家的蔀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明理学最重要的观念之一,"理一分殊"一向受到学界重视。陆世仪关于"理一分殊"的思考在理论思维上对宋明理学作了发展,既扩大了此问题的论域,也深化了其理论内涵。"理一分殊"在陆世仪哲学体系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从根本上沟通了陆世仪理论体系中之本体论、工夫论、心性论等各层面的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从乔姆斯基到平克——语言心理研究的模块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批判行为主义的语言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了先天语言机制的假说,并更进一步发展出了语言模块性思想.平克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提出了语言本能的假说,并明确提出语言模块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适应机制.本文指出,语言模块论是以唯理论哲学为基础的;而不同语言模块假说则反映了计算理论或进化论不同的心理观.  相似文献   

9.
在后启蒙时代的背景下,人权的"普遍性"问题和西方学界的理性主义批判融合在了一起。理性主义的式微使人权无法在哲学上被论证为"普遍性"的,同时道德直觉论承担了人权实践的解释和补充作用。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建构论开始批评道德直觉论的不足,并提出了人权的"主观普遍性"理论。为了避免产生过于激进的人权观念,德沃金和哈贝马斯分别从司法传统和共识的角度,对"主观性"的人权理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京都学派哲学家田边元乃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之肇始者。田边元经由消化黑格尔的辩证法及批判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论,来建构出自己以"种的逻辑"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的哲学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相对于道元的时间性存在具有宗教体证的现实论向度,田边元的时间性存在明显停留在哲学信仰的层面,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则充满了解释学现象学或此在生存论的观念论维度。道元与田边元的宗教哲学在超越论的辩证性格上,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有一线之隔,但田边元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在观念论的分析性格上,和道元的现实哲学(真实哲学)之间则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必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建构原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篇名后括号内为作者或主编者姓名一、学术论文类荣,奖丈已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历史唯物主义探源(黎克明蔡茂生)_等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高齐云)二等奖: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柯木火)略论现代唯物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之我见(邹永图)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基本内容 的理解(李恒瑞)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多维透视(徐俊忠)总体性、辩证法、历史观‘二二评声卡寄对马克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构(蒋斌三等奖:论“实践”范畴的规定性(卢黄熙)理论批判、现实批判、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集中地论述了朱熹在理气论上的创造和贡献,这就是他是正式提出和全面系统讨论与解决理气关系问题的第一人;他比前人更清楚、更明白地论证了理与气的区别;他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发挥了前人的"理在气先"和"理一分殊"的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理"的涵义和"理"的多层次性,着力地考察了"理"的"分殊"的一面,把"理一"看成是能动的、生生不已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并触及到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他提出的"阴阳者造化之本"的气本论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气息.  相似文献   

16.
一、关锋“发现”了什么?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这里指的是《庄子》内七篇中的哲学体系)。探讨一下他“构筑”自己哲学体系的逻辑思维方法,弄清这个哲学体系的“骨架”,可以更清楚看出这个哲学体系是在哪里失足的,这对我们认识庄子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有重要意义。关锋在《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一书中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诬妄的批判——答邓晓芒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乔见 《学海》2007,(6):17-23
邓晓芒教授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他最近对儒家"亲亲互隐"的批判仅是其中一例.此例展示了邓教授之批判的诸多特征第一,邓教授的批判表征为一种典型的"外在式"批判,即通常所谓"以西律中";第二,邓教授对他所批判的对象即儒学缺乏应有的知识;第三,邓教授为批判儒家而不惜曲解其批判赖以立足的参照系即苏格拉底;第四,邓教授肆意曲解论敌以迎合其批判;第五,标榜"客观"、"逻辑"和"理性"的邓教授事实上并非如此,相反,倒是充满了情绪、偏见和逻辑混乱.凡此种种,足证邓教授之批判的诬妄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拔本塞源论》为研究重点,说明王阳明以"一气流通"的存在论为基础所建立的一体政治论的理论特征。与朱子以"理一分殊"模式建立的同体论相比,王阳明以气论为核心建立的一体论将差异性保存在了本体的层面,并由此使一体政治论也能够将人性中的差异特性保存下来。依据此点,本文最后对刘小枫先生在《共和与经纶》一书中提出的对心学政治思想的批评,作出了回应与澄清。  相似文献   

20.
西方教会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的新动向●段琦自80年代以来,西方教会再度就创世论与进化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近年来,两个动向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1996年10月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正式承认进化论;二是新创世论派和“智慧设计论派”向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