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怎么可能拥有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机器人拥有权利的技术障碍和道德难关两个层面,批驳了那些声称机器人拥有道德权利的所有理据,论证了机器人不是人,人对机器人不存在道德问题,机器人自己也不会制造道德问题,机器人也无法做出道德判断。本文旨在于借助机器人有无道德权利问题,为阐述道德的功能、权利的享有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道德权利的契约论基础、人同机器人关系中所体现出的主人与工具之固有地位的不可错位、人的私密的心灵花园的不可触碰等伦理学里的一些重要话题,提供一个新的机会与样本。  相似文献   

3.
性虽然体现的是人的生物本能,但人类之性毕竟不同于纯粹的动物之性,其特殊性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赋予了人类之性以理性精神。依靠这种理性精神,人类为自身之性建构了行为的伦理原则:性爱统一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无伤害性原则、权利对等原则、责任承担原则等。这些伦理原则不仅帮助人类找到了性的行为尺度,而且还帮助人类在最终意义上超越了动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做的道德谋划失败以后,马克思关于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思想,既为重新确认生态伦理学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正当理由,也为生态伦理以善恶为核心向道德权利以义务为核心的转向奠定了基础.从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出发,生态伦理何以为善的根据不再是人的利益,也不再是自然本身的权利和内在价值,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正是这种物质变换决定了人类拥有向自然界提取自己所需物质资料以养育自身的道德权利,也规定了人类必须承担反馈自身的能量以养育自然环境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厘清动物权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争议,尝试回答如下问题:第一,动物能够拥有权利吗?在何种意义与根据上,动物能够主张、践行与保障自己的权利。第二,为何需要赋予动物以权利?赋予动物权利的情感动机、思维方式与论证逻辑是什么。第三,如果赋予动物以权利,那么,人们在价值观念、法律制度和生产生活方面会发生什么改变。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真"。因此,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人们不应该武断地禁止有关"基因编辑"的科学探索。但是,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必须以不侵犯人们的"权利"为限制,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必须以是否增进人类的"福利"为判断标准。这是科学研究的伦理界限。基于此,"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应该被允许,但其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都必须遵循"不侵犯权利"和"增进人类福利"的伦理限制。  相似文献   

7.
阿西莫夫三大伦理原则是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本伦理规范。本研究提出人机投射假说——人会从自身具有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智能出发,去理解机器人的智能并与之互动。通过3个实验,从原则一到原则三逐步考察在机器人是否遵守伦理原则对人机信任的影响中,机器人决策类型(作为与否;服从人类命令与否;保护自身与否)的效应,以及人机投射的潜在机制。结果揭示了人机投射在机器人遵守伦理原则促进人机信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机器人决策类型与是否遵守伦理原则之间有趣且有意义的交互效应:(1)在遵守情境下,机器人作为相对于不作为更有利于促进信任,但在违反情境下,则反之;(2)在遵守且尤其在违反情境下,机器人服从相比不服从人类命令更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3)相较于违反情境,机器人保护相比不保护自身在遵守情境下更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跨实验的分析更深入地阐释了在遵守和违反伦理原则情境中以及伦理要求冲突情境中,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的机器人行动决策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新冠疫情面前,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是锻造或阐释自身的概念,以便让人类社会透过冷酷病毒对于生命的摧毁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价值、尊严和权利。疫情给人类一个反思生命和伦理的历史机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中的“关怀”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启一条伦理路径。源于女性关怀体验的关怀伦理是道德情感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这一传统在当代道德生活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它相信道德起源和基础在于人类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与关怀伦理相似,儒家伦理也强调“仁爱”是上天赋予人的固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感,并且主张通过“和”来实现“共生”的目标。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生命关怀共通性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或者人性,这便是出于道德情感的对于他人的关怀。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当理性计算冰冷地把人类社会隔离开来之时,关怀能以自身的伦理路径温暖世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们是否拥有全球层面上的迁徙自由权利的问题,世界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世界主义者认为跨国自由迁徙是一项基本权利,并倡导一种开放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社群主义者认为跨国迁徙不是一项基本权利,并主张一种关闭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本文逐一考察并剖析了社群主义为其论点提供的四个理据:自由结社的需要、保护民族认同、维护本地文化的独特性以及领土权,认为这四个理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难以为社群主义所主张的关闭边界的跨国移民伦理提供证明。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世界主义把跨国迁徙自由当作一项基本的权利来加以维护,更具有前瞻性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亲属容隐作为正式制度,依法追究一定违法犯罪嫌疑人,以维护法律关系和公共秩序;同时自上而下赋予嫌疑人的亲属以豁免权,保证其豁免举证义务,悉心敦睦伦理。从而对伦理和法律关系,解两难,达两全。自上而下赋权,则基于并落实伦理权利,即伦理本体内生的对世权,是从和渗透态伦理对应的实体态伦理内、外不同权利义务分化、转移,自下而上内生并落实的对世权,类似于民法物权,不同于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  相似文献   

11.
代孕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一种事物.与传统的生育方式不同,代孕的妇女在产下孩子后,对后者不拥有父母通常对子女所拥有的权利.这引发了极大的伦理争议.许多代孕的批评者或者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或者认为这种行为在当代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背景下是不道德的.但前一种批评仅适用于代孕者在产后改变自己心意的情形,而后一种批评则不能说明代孕本身是不道德的.在公平的背景下,基于自愿基础的代孕应该得到伦理层面上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环境伦理学将动物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赋予动物与人类平等的道德地位。这种扩展是否有效,能否具有实际的伦理意义,引起诸多争议。本文在分析"道德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人类的道德感出发来说明动物如何拥有道德地位,以及拥有何种道德地位;同时指出日常生活中三种不同镜像的道德要求,并阐释在道德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履行基于严格而谨慎的镜像要求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3.
张峰 《哲学动态》2006,(1):70-71
2005年9月24~25日,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60余人,会聚在北京香山,举行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中、韩、美等国的学者围绕高科技给当代人类造成的伦理困境与道德冲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一、军事与国际关系伦理军事与国际关系伦理问题的研讨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与会代表对战争伦理是否可能,对超限战的道德评价、高科技战争对战争伦理和国际伦理的冲击、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以及人类暴力和攻击性等问题的探讨,都不乏创见。韩国延宕大学的孙兴?(Son Heung-C…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技术仅仅着眼于安全性是不够的,还须涉及伦理标准,这需要厘清 和分析与制订机器人伦理准则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哲学问题:机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实体,以 及机器人是否是一个行动者和道德行动者。在目前以及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不 是一个在哲学意义上的行动者,更不是一个道德行动者。因此,我们目前制订的不是规范机 器人行为的伦理标准,而是规范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人的人的行动的伦理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立区域伦理委员会是完善伦理委员会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此应该厘清其与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关系,进而促进伦理审查提高效率、发挥统一协调服务作用和推动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在总结我国区域伦理委员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对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指导职能,以便对伦理审查争议做出决定。同时,应该制定区域伦理委员会管理办法,完善区域伦理委员会运行机制,进一步思考区域伦理委员会未来在国家伦理委员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伦理程序是做出伦理决策与辩护、进行伦理审查与评价等道德决断的行为过程;程序伦理是具有一定时空顺序地做出伦理决断的行为过程伦理,保证人们遵循"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等道德规范的伦理,有利于道德规范和实质伦理的实现。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遭遇或引发了积极防控是否应该和值得,防控措施限制人们的权利是否适度,卫生资源到底应该如何公正分配等大量的伦理难题。破解这些难题,程序伦理要求通过伦理行为决策、辩护、评价以及伦理审查等程序,并在程序中遵循公开与透明决断信息,沟通与协商决断措施以及评议与审查伦理决断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该也必须履行对自然的相应义务。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类享有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同时负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义务;其二,人类享有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发展的权利,同时负有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其三,人类享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负有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义务。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问题的实质是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源性配子细胞的诞生对伦理学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在伦理学界引发的争论尚未平息,胚胎干细胞源性配子的诞生又在更深层次对伦理学产生了新的冲击.ESDG将在解决人类生殖问题中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给合法结婚的同性恋者带来了拥有带有自身遗传性状后代的希望.但是,这方面的进展势必会与伦理学产生冲突,并且有多方面的伦理问题需要人类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20.
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削弱仅是一种表象。从实质上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获得最本质的、名符其实的意义。 传统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伦理化,是道德化了的社会,以“人治”为核心。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制度化,是理性化了的社会,以“法治”为核心,因此,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理性和法治的现代社会,其精髓之一就是体现人道和伦理的精神,它从法律上赋予人权利、自由、平等和公正,而这正是人类道德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