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可以将类比推理的研究进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一类是实质的。类比的形式进路是目前占主导的研究范式,但这条研究进路存在一定的问题。诺顿提出了一种实质归纳理论,该理论拒斥具有普遍模式的归纳规则。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实质事实,将以往纯粹归纳理论对归纳模式的辩护转换为对实质事实的辩护。当我们将实质归纳理论的理念推广至类比推理,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类比理论:实质类比理论。在实质类比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类比事实,第二个概念是类比事实保证类比推理。从哲学文献与科学文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较形式进路,实质进路对于理解类比推理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解决休谟问题的一个尝试——论归纳的局部辩护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讨论了解决休谟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文章首先讨论了局部辩护的思想,然后应用局部辩护方法对归纳概率逻辑两大类型七个流派的归纳概率推理作了局部辩护,同时界定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从而说明运用基于实践的局部辩护可以证明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这样就以新的思路解决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3.
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归纳推理是从特定事件或事实向一般的事件或事实推论的过程。当前归纳推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归纳论断力度的判断、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神经基础。诸多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对已经形成的归纳论断能够成立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判断,并未真正揭示归纳的心理过程.也未能阐明归纳过程的心理机制。以后将结合知识丰富问题和知识贫乏问题、儿童概念形成问题、归纳推理的心理效应问题、归纳推理的神经基础、归纳推理的计算模型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考察社会生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认知为目的而进行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称之为科学认知的考察方式;一是以价值评价为目的而进行的规范建构和辩护,本文称之为规范理论的考察方式。它们代表着社会理论的两种不同进路,而一种蕴含丰富的社会理论往往需要在二者的交叉融贯中阐释问题。规范性的考察进路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但规范性问题牵涉到对作为其条件的事实的考察,因而不可能脱离认知性考察;认知性的考察进路以事实性问题为核心,但任何事实总是属人的事实,因而不可能与价值立场相隔离。唯物史观关注的核心是历史必然性,它同时又建立…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的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进行哲学批判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对公共性为何发生和如何发生进行前提考察和过程分析,这是我们立足于公共性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辩护的理论依据;二是对现代性语境下作为问题出现的公共性进行价值判断、找出社会根据,并就公共性的重建问题给出可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道德哲学关于动机问题的探讨中,休谟主义被认为提供了一种与康德主义截然相反的解释进路,其核心主张可被归纳为欲望在道德动机中发挥着更基础的作用。动机休谟主义阵营的迈克尔·史密斯主张,不论在强的意义上还是弱的意义上,休谟主义都是对动机本质的唯一正确解释,对此他展开了三重激烈的辩护:一是区分了行动的激发性理由与规范性理由;二是反驳了对欲望本质的现象学理解;三是澄清了激发性理由的目的论意蕴。在展开如上三重辩护的同时,史密斯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动机理论,进而对康德主义构成了极大的理论挑战。不过当史密斯将欲望作为核心要素去解释行动时,他对欲望大包大揽的做法使得欲望要么是在解释行动上不可能的,要么是在与"无意"的概念区分上模糊的。而更为严重的是,广义欲望的策略并不必然能够得出欲望在动机中更基础的结论。对此,史密斯都未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早期归纳推理机制的探索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儿童归纳推理是以类别或概念为基础的;另一种则认为儿童归纳推理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这两种观点可能各自反应了儿童归纳推理的一个方面:前者可能说明的是儿童在知识丰富领域的归纳推理;而后者则可能说明的是儿童在知识贫乏领域的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8.
一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归纳逻辑是以归纳推理和归纳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知识体系。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的判断。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  相似文献   

9.
王墨耘 《心理学报》2008,40(7):800-808
作者提出归纳推理的抽样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实质是根据与归纳特征有关的抽样样本情况来推断结论类别具有归纳特征的可能性,其中的抽样可分为类别抽样和特征抽样两种。以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结果一致支持抽样理论而不是别的归纳推理理论。对于归纳推理的主要现象,抽样理论比其它的相似性解释具有更大的解释范围,特别是能够解释其它理论严格不能解释的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聚 《世界哲学》2023,(2):117-125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对认知辩护的可能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与传统的基础主义、融贯主义、无限主义方案不同,推论语境主义对阿格里帕三难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式的回答。根据推论语境主义,正是由于断言者和挑战者之间的责任不对称,无穷倒退问题才会产生。一旦我们代之以“默认与挑战”(default and challenge)的辩护观,赋予断言者和挑战者同等的辩护责任,怀疑论问题就能随之消解。推论语境主义预设了辩护的论辩观,批评者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本文基于知识论内在主义的立场捍卫了这一预设。整体看来,推论语境主义不仅消解了三难问题带来的怀疑论挑战,还发展出一种流变的基础主义,为克服独断论做出了实质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归纳问题”研究综述夏年喜(首都师大政法系)所谓“归纳问题”,指的是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以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它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由于完全归纳是在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的基础上得出全称结...  相似文献   

12.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推导至一般的高级认知过程, 其认知神经机制是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1)归纳推理的核心过程与前额叶和晚期ERP成分密切相关; (2) 归纳推理可能存在双系统; (3)归纳推理过程中大脑偏侧化的现象存在争议。以上三个问题需要后续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归纳逻辑与科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归纳逻辑研究人们的认识如何从具体、个别性的前提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在现代逻辑看来, 归纳推理 (不包括完全归纳推理, 因为完全归纳推理实际上含有前提蕴涵结论的演泽推理即必然性推理) 是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 也就是其结论的知识内容超出了前提的知识内容。它的前提的真实性只为结论的真实性提供了部分支持。归纳推理的结论只具有可能性, 不具有必然性, 因此, 归纳推理作为一种或然性推理, 也就是不确定性推理。归纳逻辑有传统 (或古典) 与现代的区别。传统归纳逻辑主要包括枚举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穆勒五法”、回溯推理、似…  相似文献   

14.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是逻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形式逻辑在对归纳和演绎作了长期的研究之后,达到了下述的成果:确定了归纳和演绎的一般规则,分析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或逻辑结构,规定了归纳过程和演绎过程所遵循的公理,并对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归纳法、归纳推理、归纳逻辑等问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因为它涉及到广泛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方面的各种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下面发表褚平同志的文章,供大家研究这些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归纳推理心理效应指的是归纳论断中各种因素对个体做出归纳结论时把握性(力度)大小的影响,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类别效应、属性效应和交互效应三种。文章认为,个体通常会采用分割-综合方式判断归纳力度大小,并且在归纳判断中形成的推理序列及由此造成的顺畅感直接影响着归纳力度的估计,作者还提出了对此模型的一种证明  相似文献   

18.
归纳接受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立文 《现代哲学》2006,3(2):120-125
归纳推理的结论进入知识集合的时候有一个“跳跃”的过程。根据什么规则接受归纳结论是归纳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率接受规则与知识集合应当满足的一致性条件和演绎封闭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抽彩悖论。该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归纳接受理论,指出归纳接受问题对归纳逻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雷明  陈明慧  赵维燕  赵光 《心理科学》2018,(4):1017-1023
推理是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一种,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将其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方面。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与之相对的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心理推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单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本质上是同一个认知过程,以单过程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推理模型称为单维模型;另一种是双过程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并不同程度地受到启发和分析过程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多关注推理的时间进程,以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各自理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由来及其演进"发现"与"辩护"的关系是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按照经典归纳主义的观点,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其结论的范围有可能超出前提,因此具有一种扩散和创造的可能性。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古典经验主义的观点,但只保留了归纳的辩护功能,却抛弃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