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7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ADHD儿童制作过程中;教师及家长问卷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学校关系得到改善,教师及同伴评定变化较大;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ADHD儿童有良好的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2.
时琴琴  周思洋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1,34(6):1516-1519
摘要:通过流行病学测查,探讨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差异。采用SDQ(长处与困难问卷)对4500名7-10岁儿童进行大样本筛查,应用K-SADS-PL量表和DSM-Ⅳ诊断标准对其中263名高危儿童进行临床评估,诊断出119名儿童ADHD。诊断出的ADHD儿童中,男性与女性的比率大约为2.22︰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混合型儿童ADHD的多动性不能得分显著高于注意缺陷性;混合型ADHD的社会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注意缺陷型和多动型。7岁儿童ADHD的多动情况显著低于8岁、9岁。ADHD共病率为12.6%,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的比例为43.2%。  相似文献   

3.
摘 要 对11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干预,探讨其长短期的干预效果。综合干预以儿童行为干预和父母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半年后随访长期效果。发现综合干预组只在短期效果上显著好于药物组与对照组,但长期效果不显著。综合干预组家长对综合干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并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同类型ADHD儿童的长、短期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患社交焦虑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人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得分在沙盘治疗后差异显著;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缺陷的机制,研究采用了言语n-back任务比较了正常儿童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成绩。结果表明:在更新水平为0次时,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更新水平为1次和2次时,ADHD儿童的记忆成绩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效应量指标(Cohen′d)分别达到了1.31和1.63;另外,在更新难度对记忆成绩的影响上,ADHD儿童表现出了更大的更新代价,效应量指标(Cohen′d)达到了1.54,处在很高的水平。结论认为ADHD儿童在记忆的基础性加工上并不存在明显缺陷,其更大的更新代价表明ADHD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的执行加工(更新操作)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气质特征对学龄前儿童牙科治疗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测查了218名3~7岁首次接受牙科治疗儿童的气质特征,同时用Frankl Behavior Rating Scale(FBRS)对其牙科治疗行为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适应性、趋避性及心境三个气质维度得分高的儿童出现牙科治疗行为问题几率大,其中适应性与牙科治疗行为问题相关性最大,气质类型为麻烦型、发动缓慢型儿童易出现牙科治疗行为问题,男孩较女孩更容易出现牙科治疗行为问题。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儿童牙科医生如何应对有牙科治疗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如何进行牙科行为管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儿童39名,正常儿童40名,采用两项选择任务,考察在无反馈和有反馈的情况下,ADHD儿童的错误监控能力是否存在缺损。结果发现,(1)无论是否提供反馈,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错误察觉能力正常,但是错误更正能力落后,这可能是由于ADHD儿童动作调节控制能力落后导致的;(2)反馈提高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加工速度,但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警醒水平,导致错误监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张文渊  任侠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2):64-66,93
ADHD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临床表现为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问题,其病因包括各种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参照SDM-Ⅳ提出具体的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对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干预提出了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运动和游戏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具体的策略。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系统的和整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是选取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作为刺激区域, 通过调节其皮层兴奋性, 从而缓解其ADHD的症状和改善其受损的认知功能。针对tDCS在ADHD治疗研究中的问题, 未来可从有效性、确定最佳刺激参数、个体差异、不同亚型及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等五个方面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801名7~11岁学龄儿童为被试,探讨同伴拒绝在父母教养方式(儿童自我报告、父母自评和父母互评三种报告方式)与学龄期儿童ADHD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父母自评和互评的教养方式结果显示,权威型教养方式负向影响ADHD症状,专制型教养方式正向影响ADHD症状;儿童报告教养方式结果显示仅母亲的专制教养方式正向影响ADHD症状;三种报告方式结果均显示同伴拒绝仅在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ADHD症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儿童(ADHD)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正常儿童在数字判断加工任务中的反应时短于ADHD儿童;(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均不明显,正常儿童仍然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正常儿童则表现出显著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正常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ADHD儿童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对815名贫困家庭儿童(M=11.75±1.55岁;男生351人)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估,并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了2年共4次的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2)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和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效应,积极关爱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但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线性下降的趋势;消极控制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初始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其发展轨迹无显著变化;(3)在性别效应上,适度关爱型组别中女生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显著的高于男生,且该组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速度比男生缓慢。结论: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青少年早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存在显著效应,适度关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冲贫困家庭中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4.
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6.
桑标  俞佳  章璋明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2,25(1):31-33,17
本研究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字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ADHD和创造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特质;(2)ADHD儿童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独立性和毅力等维度上明显偏低;(3)不同学科教师对于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对于正常儿童。不同学科教师对其创造力的评价与儿童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呈显著性相关;对于ADHD儿童则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择50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25例)和TD组(25例),分别接受BD方案治疗和TD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治疗后,BD组和TD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_2微球蛋白、M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BD组的血清肌酐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后TD组水平(P0.05)。B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TD组的52%(P0.05)。BD治疗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乏力、外周神经病变,TD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皮疹、头晕,该7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方案在老年MM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蒋涵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8):1747-175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性障碍。当前用于儿童ADHD的传统(线下)教育康复模式存在缺少学业实效、教师低参与、学校管理经验不足以及遇到特殊情况(如疫情)无法服务等问题。本研究在脑电生物反馈认知训练的基础上, 以解决问题和循证研究为设计思路, 为中国ADHD患儿构建教育康复线上模式并进行初步应用。本研究分为3个子研究:研究1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中国儿童ADHD教育康复的现状调查并分析患儿及关键相关人(家长和教师)需求; 研究2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50人), 评价基于脑电生物反馈认知训练(NCT)的教育康复线上模式的有效性; 研究3采用一个更大被试样本量(每组n = 100)的(家长为中介人干预组/教师为中介人干预组/对照组)×(诊断组/亚诊断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由干预中介人(家长或教师)参与的线上模式的有效性, 以及一个纵向质性研究发现关键相关人对于线上模式的接受情况。研究旨在为中国ADHD患儿提供一个有效且好用的教育康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阅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高度共病,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障碍在语言加工、执行功能等领域的缺陷既相似又不同。本研究采用语音意识测验、快速命名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和停止信号任务,以及阅读广度测验,分别考察四组被试(阅读障碍组、ADHD组、双重障碍组、正常控制组)的基础语言加工、反应抑制和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结果发现:阅读障碍组和双重障碍组在语言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显著差于ADHD组和正常组;ADHD组和双重障碍组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成绩显著差于阅读障碍组和正常组;所有障碍组在阅读广度测验上的成绩显著差于正常组。表明阅读障碍的特异性缺陷体现在语言加工过程上,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异性缺陷体现在反应抑制上。这对于今后单一障碍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