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一般以生存技艺的方式承传下来,但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红陶制作工艺承载了古老的民族技艺,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当地傣族陶艺文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因此,研究傣族红陶技艺对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嘎洒镇曼栋龙村的口功摩雅为调查对象,运用医学人类学理论——医学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记忆功能来分析傣族口功摩雅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医患关系,发现其对于傣族摩雅和患者间稳固持久、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西双版纳傣族医学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记忆功能虽然在其他地区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傣族摩雅的仁爱、医患之间的信任对于现代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启发。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村寨为田野点,通过对当地傣族人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调查,认为身处特定地理环境之中的傣族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宗教灵魂观,其宗教形态上存在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因的解释表现为"自然"和"非自然"二者的结合,所以,要祛除病痛,进行药物、物理治疗的同时,需要调和人的身体和宇宙秩序之间的关系,在医疗选择上呈现出多种治疗方式的叠加,多元医疗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玛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玛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焦丹 《佛教文化》2010,(1):96-101
<正> 傣族文化博大精深,南传佛教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傣族文化的核心内容,现代生活冲击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瑞丽市近三年来兴起的"塔玛扎嘎"活动走出了一条南传佛教集中教育的新路子,传授傣族传统文化、增强村寨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是"塔玛扎嘎"教育活动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2)
正一、创办傣文夜校,传承民族文化傣族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富有智慧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傣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傣医药、傣历、傣剧、傣族叙事史诗、孔雀舞、象脚鼓舞、葫芦丝等,都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发明创造的文化结晶,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传承链的中  相似文献   

7.
莫力  马祯 《宗教学研究》2016,(1):177-183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 ,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 ;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佛寺文化展开讨论,主要从植物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佛寺文化对于植物保护机制的分析以及危机现状的分析三个方面展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一部分的傣族佛寺文化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过度医疗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度医疗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诊断、治疗措施超越疾病本身的需要 ,造成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浪费 ,甚至有害于机体的医疗行为。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和病人经济状况不同 ,可采取措施的伸缩性较大 ,对具体病人的“过度”、“适度”的界定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某些主观愿望好的适度“过度” ,则不应过多指责 ,对某些病人甚至还可能获得意外的诊断线索。也绝不应将检查结果阴性的诊断措施均视为过度 ,只要这项检查是为证实或除外某种疾病所需要的 ,就应认为是合理的。过度医疗产生的因素错综复杂 ,有属于病人或家属的观念误区 ,譬如要…  相似文献   

12.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13.
郭树芹 《佛学研究》2004,(1):110-114
佛教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历史上曾经互补。本文从哲学观与医理、治疗疾病及社会功能几方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洪迈<夷坚志>所记女性祟病治疗的典型事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探讨祟病的病因、治法及相关情况.从病因看,宋人将其归于鬼神精怪作祟;从患者看,大多来自巫文化传统深厚的地区,已婚女性是这类疾病的高发生群体;从治法看,受鬼神观念的影响和当时医疗技术、医者本身能力的限制,人们更多地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寻求医学之外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从而使祟病治疗领域多为僧、道、巫所挤占,他们凭借特殊的身份和技能成为主要的施治者,并以歪曲的手段掩盖某些合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随着傣族地区人民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南传佛教佛寺建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阶段。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佛寺建筑造型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而层出不穷,但从整体上看,佛寺建筑造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佛寺建筑是傣族人民吸取中原汉族和东南亚泰国、缅甸等建筑技术、艺术,结合自己的特点,在布局、结构、用材和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显示了傣族人民的建筑技术、艺术的独创精神,是我国中华民族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宗教对社会法律影响很大,就南传上座部佛教来说,其深刻影响了云南傣族封建法律的各个方面,使傣族封建法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就其内容、程序,还是其司法制度、操作手法都被抹上一层厚厚的宗教色彩.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封建法律的影响是积极的、上进的,致使傣族封建法律文化、乃至傣族社会文化具有较高的文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台湾学者鹿忆鹿研究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对作品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而最能见其比较研究功力的当为《傣族叙事诗研究》。她在《傣族叙事诗研究》中,将傣族叙事诗放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乃至其他相关异质文化系统的大背景上进行广泛的文化比较,于是很容易就发现傣族文化与他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情况,以及在各个作品中的具体反映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傣族是一个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佛教文化对傣族影响深远。自20世纪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佛教对傣族影响力的减弱以及基督教的传播,云南边境地区部分傣族群众放弃佛教信仰转投基督教,导致了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领域涉及丧葬嫁娶、生活琐事等,并随之引发村民间敌视、冲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基于宗教文化是文化核心的理论,文章从文化冲突的视阈深入探析其表现与动因,相信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根据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于1988年5月29日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北京讨论会上发言的录音整理而成,整理时作了删节,如有同发言者原意相悖处,当由整理者负责。成中英教授从语言哲学角度,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诞生地,揭示了中国思维方式的秘密,并提出改造中国思维方式的方案,这无论在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上,还是在文化研究方法的转换上,都可以有开启国内学人思路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