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初次PCI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80mg/d,n=36例)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例),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n=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留取术前及术后第1、第3天的血标本,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记录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患者PCI术前TC、TG、LDL-C及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各组血脂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hs-CRP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对安全有效,不仅降低血脂,且显著下调术后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血脂代谢异常的问题。近年非他汀调脂药物取得的新进展为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强调非他汀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0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后镇痛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125mg/kg组(B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h+布托啡诺0.125mg/kg组(DB组)。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组疼痛感觉较B组轻;DB组的镇静评分在术后1h(T_1)、2h(T_2)、6h(T_3)和12h(T_4)时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组的按压次数少于B组(P0.05);与B组相比较,DB组恶心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DB组总的满意度高于B组(P0.05)。右美托咪定可增强布托啡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布托啡诺消耗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诱导期NTI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患者入室后Dex1μg/kg滴鼻;C组(n=20)作为对照组,滴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30min后进行诱导,观察NT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20min(T2),给药后30min(T3),插管前(T4),插管即刻(T5)各项值变化.D组T1~T3与T0比较,NTI值、MOAA/S逐渐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2、T3与T0比较,HR明显减慢(P<0.05);麻醉诱导期间,C组T5与T4比较,MAP、HR均显著升高(P<0.05),D组T5与T4比较,MAP、HR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以1μg/kg滴鼻可明显镇静,使NTI值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插管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择50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25例)和TD组(25例),分别接受BD方案治疗和TD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治疗后,BD组和TD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_2微球蛋白、M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BD组的血清肌酐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后TD组水平(P0.05)。B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TD组的52%(P0.05)。BD治疗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乏力、外周神经病变,TD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皮疹、头晕,该7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方案在老年MM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连续入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维格列汀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3例)。对照组采用心衰优化治疗+二甲双胍单药降糖治疗,维格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6分钟步行试验及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整体降低均数为2.52%,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LVEF、LVEDV、LVESV及6分钟步行试验整体及两组均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均0.05)。因此,维格列汀未导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在Ⅰ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A组)、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组和C组的麻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近,但均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成功率相等,但均高于A组(P0.05)。三组的麻醉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较A组略高,C组最高。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可以满足Ⅰ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麻醉需要,麻醉安全,不良反应最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纳入首次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强化治疗组入院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晚,直至出院;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测定心肌标记物,术前及出院前测定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结果出院时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NT—proBNP出院前较术前升高,对照组升高显著(P=0.000)。组间比较NT—proBNP,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P=0.020)。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无MACEs发生。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内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后血小板功能、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选择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 1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天A组和B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P选择素(P-sel)、可溶性CD40L(sCD40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天、5天、7天B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B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性降低(P<0.05).以此较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不增加出血风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经鼻给药超前镇痛用于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LIHR)术后镇痛的效果,选择日间手术模式下全麻LIHR患者230例,随机分为5组(n=46):布托啡诺0.005mg/kg组(B1组)、布托啡诺0.01mg/kg组(B2组)、布托啡诺0.02mg/kg组(B3组)及布托啡诺0.03mg/kg组(B4组)及对照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B1、B2、B3及B4组分别以各自剂量经过鼻腔滴入布托啡诺;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模拟。计算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内停留时间。分别在术后1h、4h、6h、8h、10h、12h及离院(T1~T7)时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及布氏舒适度评分,统计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术后谵妄、头晕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及麻醉后离院评分(PADS)和未按时出院率。结果布托啡诺0.01mg/kg~0.02mg/kg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且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病率低,无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1.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效果。行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足月儿60例,男女不限,出生1天~2个月,体重2.5kg~4.5kg,ASA分级Ⅱ级~Ⅲ级,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级~Ⅳ级,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n=30)和气管插管组(B组,n=30)。术中全凭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_1)、手术开始(T_2)、拔管时(T_3)的MAP、HR。记录插管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如恶心呕吐、哭声嘶哑、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与B组比较MAP在T1、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HR在T_1、T_2、T_3时显著高于A组。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T3时B组的MAP、HR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A组高于B组,拔管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操作简便、对机体刺激小、术后并发症少,用于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的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中无复流(NR)的疗效。选择急诊PCI术中出现NR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分别联合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及维拉帕米组,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TIMI血流状况、校正血流TIMI帧数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组冠脉TIMI血流达3级约82.6%,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维拉帕米组约78.3%,两组均高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约31.8%(P0.05),三组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或维拉帕米相较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对PCI术NR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血尿酸(UA)与脑梗死发病与预后的相关性.本试验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门诊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g)及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测定.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高尿酸与非高尿酸组的梗死例数与严重程度、生化指标等的变化.脑梗死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UA组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非HUA组(P<0.05);大梗死灶组UA值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中梗死灶组UA值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重度损伤组UA值大于轻度组(P<0.05);中度损伤组UA值大于轻度组(P<0.05).HUA组的SBP、DBP、TC、TG、LDL-C、FBG及hs-CRP各值高于非HUA组,HDL-CD低于非H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比较基因导向美托洛尔个体化治疗与常规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从300例1或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65例进入常规治疗组(A组,n=165),其余135例患者进行CYP2D6基因、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基因多态性检测,将β1-AR基因389位携带了Arg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3例分入基因导向治疗组(B组,n=133);基因导向治疗组患者按照CYP2D6基因分型分为弱代谢组(PMB,n=43)、中等代谢组(IMB,n=54)和强代谢组(EMB,n=36)。常规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00mg/日,基因导向治疗组中PMB组、IMB组、EMB组分别给予美托洛尔25 mg/d、100mg/d、200mg/d,均分2次口服降压治疗,共随访8周,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等指标。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基因导向型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结果为基因导向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5.08% vs 47.4%, 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基因导向治疗组的平均成本效果比稍高于常规治疗组(350.05 vs 249.9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s)为618.38。依据基因导向的前瞻性美托洛尔个体化降压治疗较传统给药模式更为安全、有效,但短期治疗难以体现其更优的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评估在择期PCI手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预防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2017年8月有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证据,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收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此,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超早期心房纤颤相关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43例和华法林组37例。2组治疗4周时磁共振成像比较所见的新的缺血性病灶或新的颅内出血病灶。2组患者疗效、新的缺血性损伤和新颅内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住院时间与华法林组相比有所缩短(P0.05)。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风险,且与华法林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7.
观察冲击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42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腓肠肌痉挛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冲击波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4例。三组均以接受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为基础,联合治疗组对患侧腓肠肌应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并对患侧胫前肌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ENS);电刺激组给予患侧胫前肌TENS治疗;冲击波治疗组给予患侧腓肠肌rESWT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患者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腓肠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和胫神经H反射H波峰值与M波峰值比值Hmax/Mmax。与治疗前相比,三组PROM、CSS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ROM、CSS均优于电刺激组及冲击波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ax/Mmax比值仅联合治疗组和电刺激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Hmax/Mmax差异不显著(P0.05),冲击波治疗组治疗前后Hmax/Mmax则无明显变化(P0.05)。冲击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较单一治疗对于痉挛的缓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银杏叶提取物(GBE)、银杏内酯B(GB)以及阿托伐他汀(AT)分别对糖尿病患者血清(DS)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干预,干预30min、3h以及3d后,测定细胞存活率,上清液中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以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三种药物均能增加细胞存活率;MDA和LDH水平,组别与干预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药物干预组NO水平较DS组显著升高(P<0.05),以GBE为著.可见,DS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内皮细胞;三种药物均能减轻这种损伤,GBE的效果优于GB和AT.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妇女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215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量下降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收缩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亦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P=0.000),且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因此,骨量下降可能会增加绝经后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评价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三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生命质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176例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分为单纯膀胱功能训练组(A=43),膀胱功能训练+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组(B=64),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组(C=69)。三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排尿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A组的生命质量提高、排尿功能改善方面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在生命质量提高和排尿功能的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纯膀胱功能训练相比,"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