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是一种财富,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个人隐私伦理的失范现象,儒家伦理在构建大数据隐私伦理有其独到之处。以儒家伦理为视角,对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从儒家的诚信、忠恕和慎独等方面探讨其对隐私的保护价值,揭示了儒家的诚信之本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设置了道德底线,慎独之法为数据的监测分享提供了操守方法,忠恕之道为数据的挖掘利用树立了伦理法则,这些对解决数据的高效利用与保障个人隐私的两难问题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以及个人偏好信息的泄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数据应用主体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大数据技术自身的不完善与不成熟,以及大数据使用者的道德原则与立法方面的缺失。大数据应用主体只有通过树立与时俱进的隐私观、大力开展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道德教育、完善大数据技术、创建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共有的道德标准以及完善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才是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宣隆佛 《法音》2004,(11):42-47
一、“缘起”“无自性”“空”外教靠全能的神来救助自己,“信即得救”,而佛教重视自力修为,不靠外力恩赐,追求的是“智慧得解脱”。此所以佛教深邃的理论与外教迥异。佛教理论的基础是缘起论,佛经中对“缘起”的解释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  相似文献   

4.
基因隐私属于信息隐私的范畴。基因信息不仅与个体相关,而且与其血缘亲属、可能还有其族群成员身份有关。在大数据背景下,基因语境中的隐私问题较其他背景下的隐私问题更为复杂,这里的个人隐私可能同时也是群体隐私。随着基因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的隐私利益就越有可能受到侵犯,而对这方面的隐私利益予以特别的法律保护和伦理辩护就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因信息隐私关涉的伦理价值主要有:自由、尊严与公正。这三者是保护基因信息隐私的价值依据和伦理导向。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基因信息隐私问题,需要有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也是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缘起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或者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如果从空间方面说没有自性,从时间方面说则无常性,无自性即空,空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条件。佛教一般将《中阿含经》所说的"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视为对缘起的最早解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启的影响深远的大数据健康革命,使得个人处于一种被连续监测的全景监控和实时计算之中。隐私伦理的论域拓展显得特别重要。它带来的伦理挑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隐私、隐私权以及相关隐私伦理论域。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变革默认数据的可及性、透明性和可读性,否则,远程智慧医疗和智慧医院之类的变革不可能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个人隐私总是要求被一种"默认的非透明性"所保护,否则,关键性个人隐私利益的保护无从谈起。这种内在紧张关系进一步凸显了将数据共享的伦理与隐私保护的伦理既在一种价值方式上又以一种技术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同时呈现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大乘唯识学在缘起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体系旨意的阿赖耶识缘起说。阿赖耶识处于这一学说的理论中心,弄清阿赖耶识的本质特性和运动形态,对理解唯识学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闸述这个问题。引言缘起学说规定着佛学理论思维的特色。《阿含·胜义空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世界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1,(11)
对物质世界的解释是一切哲学、宗教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佛教的物质观是缘起的观念,认为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假聚,缘合则生,缘散则灭,即“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当这种缘起的观念和“无我”的思想相结合,便形成了佛教思想最显明的特色,也成为佛教思想与其它一切宗教、哲学相区别的标志。斯里兰卡鲁达纳长老《佛教的物质观》一文以科学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佛教对物质世界的看法——“无我”的缘起观。  相似文献   

9.
《中论》广说诸法不成以显无生之义,其理路有二:一是通过展示各种边见所造成的两难困局来说诸法不成;二是直接向缘起开刀,在世间共许的缘起法上显示诸法不成。若按吉藏"三中说"判定,第一种理路只得"尽偏中",未达"绝待中",尚不是中道究竟义。龙树依世间共许的"此有故彼有"说"彼此俱无",以大乘"无生"义重说因缘相,开显缘起甚深之义。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和合形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奠基于缘起论的立场,佛教将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整体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佛教的生态实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生命的保护,二是对环境的保护。前者包含不杀生、素食、放生、和平运动等行为,后者集中体现为佛化自然、生活环保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家的根本观念。佛家为此提出了“不杀生”的戒律…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共同举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主题为"科技前沿的伦理挑战"。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八十多名学者与会,就大数据与信息伦理、人类增强的伦理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信息、大数据与隐私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数据化和数据的资本化使得个人隐私为他者所获取和利用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和强大的内生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共同举办第二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暨万众祈福大典,共祝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经《巴利藏·相应部》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隐私位于人的尊严的核心部分,尊重个人隐私就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体现.在21世纪,信息交流和社会信息资本的聚集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然而,新的社交媒体和互动方式的出现,也导致了在共享信息时对个人隐私过度"消费"的现象.在遭遇数据制霸的信息共享时代,个人隐私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了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事件,面对信息共享所带来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社会现象,深入探寻在个人隐私与信息共享之间的伦理抉择,客观分析其症结,建构合理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数据挖掘技术参与到对世界、人类生存方式等的创构时,数据挖掘技术将海量数据的价值予以呈现。在这种呈现中,人类自身的伦理观念被视为数据最终得以呈现的一个标尺。当由数据挖掘引发的诸如数据歧视、数据正义、隐私与开放、遗忘等伦理争议不断涌现时,技术伦理学已经或正在力图作出不同的应对。在这些应对中,通过设计保护隐私、价值敏感性设计等从技术内部进行的一种伦理学,被视为技术伦理学的内在路径。该路径力图从技术的内部着手,通过将伦理前置的方式通向对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相较于传统技术伦理学从外部解决技术伦理学问题,确是一个新的突破,但其有效性与可行性需要更进一步的哲学厘清。  相似文献   

15.
学城 《法音》2003,(3):5-8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的伦理治理,显然需要回应隐私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但它远不止于此。从大数据的生产属性和技术特性出发,大数据时代需要适应性的伦理治理体系,这覆盖大数据的生产、处理与应用等各个阶段。在数据生产阶段,隐私权利的内涵确证与边界界定,要求处理好"公共的"与"存在于公共空间的"之张力关系,它是大数据伦理治理的第一步。在数据处理与应用阶段,算法伦理和应用伦理构成大数据伦理治理的主要议题。大数据的伦理实现,需要明确"从数据生产阶段的共有属性,到数据处理阶段的共治结构,再到数据应用阶段的共享结果"这一完整伦理链条。其中,共有伦理观通过前置性权限设定(技术手段)来实现,共治和共享伦理观依托嵌入性权责设定(制度规范和伦理约束)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适应性的伦理治理体系才能被确立。  相似文献   

17.
新兴的精确医学与传统生物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别,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它的新型伦理体系。为此,针对精确医学的三个主要特征带来的伦理挑战进行讨论。首先,精确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复杂的个体化分析,需要保证参与者能正确行使赋予他们的权利。其次,精确医学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需要解决在健康医学大数据生态系统中保障个人的隐私和权利之问题。最重要的是,精确医学倡导样本和数据要尽可能地开放共享,需要在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放共享之间给予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袁梦倩 《学海》2015,(4):55-61
大数据使"隐私"的边界与隐私保护的内涵变得更为复杂。近年来欧盟提出的关于信息主体的"被遗忘权"扩展了隐私保护的内涵。"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信息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社会意涵。而围绕它的争议又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隐私边界的重新协商,是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商业利益等多元利益的博弈与调和。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11)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不离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禅文化所延伸出的生态美学智慧基础是佛家的"缘起论"与"无我论",以此揭示了禅的审美性质中的纯粹和空性,它以自然自在的精神生态的审美观照揭示了爱人及物的崇高情怀以及社会伦理观。其自然观中的生态智慧和生命态度给现代的艺术设计思考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观看方式,是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对设计伦理和设计道德的回归,是对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和最终归属的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