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危及生命,人们寄希望于"三早"战略能带来福音。随着诊断技术增强,癌症发病率急剧飙升,但人群中癌症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而由此引发的癌症恐慌趋势日益加剧。当今对癌症二级预防战略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引发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更是备受关注。"三早"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其本身问题,而是在于如何解释和应用"三早"原则。肿瘤可以早发现,但绝不能早恐慌;癌症应该早治疗,但权衡利弊很重要。人们应该以自然的心态应对恐慌,以整合的理念解决现代肿瘤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当年医学尚无法根治恶性肿瘤,医学越来越注重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肿瘤早期筛查的研究随之得以迅速发展。但是,在2016年《医学与哲学》主持召开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学术会议上,针对肿瘤早期筛查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现行的肿瘤筛查技术和手段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更是提出:不宜在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癌症死亡率下降,癌症生存者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现有的医疗模式和医疗制度没有对这一人群给予足够的关注,使他们成为事实上的"失医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的同行们已经着手制定诊疗指南,旨在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根据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情况,可将癌症生存者分为两大类,即:"完全康复的癌症生存者"和"期待康复的癌症生存者"。不同的癌症生存者群体有各自的特殊需求。无论处于何种情况,他们都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善待,从而摆脱失医状态,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有些癌症进展很慢,也不扩散,可谓"惰性癌"。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癌症发病率、5年生存率和死亡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癌症筛检人群和非筛检人群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检查非癌症死亡者体内有无癌症病理病灶等途径,显示惰性癌普遍存在的线索,提出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针,可能会在诊断和治疗的癌症病人中包含很多惰性癌,从而推高发病率和治愈率,却较少降低死亡率。建议不要在健康人群开展癌症筛检,并大力加强对惰性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癌症早期筛查工作中,由于肿瘤侵袭性、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不同,导致了过度诊断的发生。对目前常见癌种的早期筛查中过度诊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特征对过度诊断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分析组学研究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在早期筛查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从而提出避免癌症过度诊断的发生的方法,提高早期筛查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遗传伦理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针对基因诊断的"知情权"、"优劣"胎儿的选择、基于人群的基因筛查、发病前及患病风险的基因检查、全基因组筛查以及植入前遗传诊断中所涉及的伦理前沿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基因检测是否应该重申把伦理考虑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遗传伦理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针对基因诊断的"知情权"、"优劣"胎儿的选择、基于人群的基因筛查、发病前及患病风险的基因检查、全基因组筛查以及植入前遗传诊断中所涉及的伦理前沿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基因检测是否应该重申把伦理考虑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本指南是对2000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结直肠癌(CRC)筛查建议的首次更新。cRc筛查包括癌症预防性检查和癌症检测性检查。从50岁起每10年检查一次结肠镜仍然是CRC筛查的首选策略。由于经济受限,并非所有的医院均可进行结肠镜检查;同时,也非所有的适宜人群都乐意接受出于筛查目的的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例行体检不同于早期肿瘤筛查。早期肿瘤筛查也称机会筛查,是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特点,进行人群的选择。主要从已发表的文献,目前肿瘤筛查的现状、指南及专家相关建议出发,对早期肿瘤筛查及例行体检的特点做了简单剖析,同时对两者的优缺点等方面做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突出揭示了如何正确做好肿瘤早期筛查的必要性。结合实际自身情况及现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筛查方式,将筛查成本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筛查作为有效控制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引起国际上众多政府机构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及全球癌症筛查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癌症早期筛查的积极意义、癌症筛查的弊端,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癌症筛查制度。我国应通过建立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卫生系统共同参与的筛查模式,改进并寻求价廉效实的筛查技术,选择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筛查方式,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癌意识,加强癌症的一级预防,从而实现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的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心理社会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社会干预对癌症患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皮质醇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尚缺乏一致性,对不同肿瘤类型的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不一,且对同一肿瘤类型的相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未来仍需更严谨的研究设计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加以证实,针对不同癌症人群选择合适的免疫学指标也是将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横断面现况调查探索北京市城六区癌症患者的抑郁及自杀意念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市城六区癌症患者抑郁总体患病率为5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朝阳区患者抑郁风险是西城区患者的2.496倍,化疗、家庭支持差或较差、无手术机会等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有自杀意念的患者比例为16.6%,自杀意念与抑郁状态密切相关,无伴侣、无手术机会是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建议对癌症患者进行抑郁及自杀意念进行定期筛查,尤其需要关注抑郁及自杀风险较高的癌症患者人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临终个体照顾者的经历进行叙述,尝试通过"叙事医学"实践深入认识、吸收、解释和回应临终个体照顾者的故事,聆听临终个体照顾者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声音,通过交流加强临终个体照顾者的优质体验。关注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问题。基于对癌症临终病人家属的深度访谈后发现,对这些个体经历分析发现,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经历了5个阶段的哀伤旅程:宣判癌症晚期、癌症病人的病情告知、临近死亡、亲人死亡、复杂的哀伤。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显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目前筛查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其次选择合适筛查方法,包括痰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对于筛查阳性的对象需要进行活检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为肺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此外,肺癌筛查还需要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当前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个人保健意愿充分考虑。总之,肺癌筛查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评估制定并实施符合中国特点的筛查策略及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癌症生存者(cancer survivors)是指被诊断为任何类型的癌症并仍然存活的人群。癌症生存者数量的增多使得对于这一人群的生活方式对其生命质量、长期预后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癌症生存者生活方式的有效干预可以对其生命质量、心理状况、预后等产生影响。目前对于癌症生存者的生活方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控:体重控制、体育活动以及饮食控制。保持健康的体重、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可对癌症生存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癌症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世界 ,癌症每年夺取 60 0万人的生命 ,并把10 0 0万人置于死亡的边缘。在中国 ,每年有 160万人得癌 ,130万人死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癌症将是 2 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人类对癌的认识必需经过四个阶段 :( 1)癌是什么 (疾病种类 ) ?( 2 )癌由什么 (病因 )引发 ?( 3)癌是怎么形成的 (机理 ) ?( 4 )我们怎样战胜它 (治疗手段 ) ?1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所形成公元 1836年 ,德国的JohannesMuller运用改进的显微镜观察癌症 ,发现并发表了“癌症是由紊乱的异常细胞所组成” ,使癌症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 ,为肿瘤病理解剖学蓬…  相似文献   

17.
乏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让患者痛苦的症状之一,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癌症相关性乏力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持续性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且干扰正常生活。本文着重从心理和精神药物干预方面综述癌症相关性乏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减轻心理痛苦和提高社会心理支持的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乏力的水平,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冥想、正念减压、放松训练。一些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抗痴呆药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乏力,但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肿瘤一般是指原发瘤较小,没有明显远端转移的证据,以治愈为目的的肿瘤.其有三种不同的发展可能:退化自愈,保持稳定和恶性发展.通过分析早期肿瘤发展的不确定性,对目前广泛推广的肿瘤筛查提出质疑,并对筛查不当的危害进行讨论,提出肿瘤筛查存在不少的弊端,肿瘤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对其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隐喻的角度出发,对癌症在社会文化中的隐喻现象进行阐释与分析。现代社会中癌症通过政治隐喻和文化隐喻影响医患的观念和行为,使公众对癌症产生道德判断,如舆论对癌症患者命运的怜悯和生活习惯的谴责,病人自己对身体内秩序崩塌的不安和社会身份丧失的恐惧。癌症隐喻的道德化在癌症防治过程中造成困难,包括在道德化隐喻作用下的公平分配、患者隐私、个人决策的难题。只有找到彻底攻克肿瘤的治疗方法时,癌症隐喻才会消失。因此,癌症的隐喻始终在社会文化的领域中影响人们的决策,并在现实治疗中引发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指南是对2000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结直肠癌(CRC)筛查建议的首次更新.CRC筛查包括癌症预防性检查和癌症检测性检查.从50岁起每10年检查一次结肠镜仍然是CRC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