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性植物状态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意识的含义及意识障碍的分类是分析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前提。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定义、评分标准、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深入割析。植物状态的研究取得相当进展,但从诊断、评分到治疗手段仍面临诸多困惑,而神经干细胞移植和神经电刺激术是未来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3.
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治疗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急救系统的完善 ,诊疗技术水平和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危重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 ,即大量的持续性植物状态( 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 ,PVS)病人的出现。这些病人虽然有醒觉周期但无认知功能 ,他们的生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于目前人们对这一疾病状态认识的不统一 ,对其治疗方案制定的差异性和对预后判断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对这种病人的医疗资源分配意见和是否放弃治疗的认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伦理学的问…  相似文献   

4.
新神经技术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定位明确、副作用小和可调控的优点,是无法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运动和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唯一疗法。鉴于深部脑刺激技术存在风险受益比难考量、自主性受限、分配与回报不公正、作用机制不明、公司推卸责任、媒体炒作和非医疗应用等问题,可采取慎重评估风险受益比、有效知情同意、降低技术风险、制定伦理规范和强化全面监管等措施加以解决。鉴于深部脑刺激技术潜在的伦理挑战,伦理委员会要负起临床治疗/研究的伦理审查和监管责任,严格对接政策法规,确保有效审查深部脑刺激技术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性,切实保护患者/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有关植物状态患者对外加刺激脑反应的功能成像研究文献,着重讨论了研究发现的非典型激活的临床价值以及植物状态患者是否存在意识的功能脑成像证据。  相似文献   

6.
生命伦理学试图以有利、无伤、尊重和公正四原则规制生物医学创新的"好"与"坏"。回溯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其"好"与"坏"实为科学和创新两个逻辑共同建构的结果。研究进一步指出,两个逻辑在"客观性"议题上的合谋,实际上促成了广泛的临床凝视,造成了有利和尊重原则的本质性冲突,也让患者持续失语。相反,打破"医患关系的对抗性"的基本假设,进而承认"专家病人"参与医疗决策的可能性和希望对于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将有利于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适应不断涌现的生物医学创新的生命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文化--社会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具有进化和社会文化代表性的正性刺激—奖赏刺激的脑电反应特征是否具有差异。本研究采用the Door Task实验范式考察了26名中国人和24名高加索白人对不同反馈反应的脑电特征跨文化差异。结果显示,负性反馈条件下诱发的FRN平均波幅比正性反馈条件诱发的平均脑电波幅更负,这种正负反馈的波幅差异只在中国被试中有体现。在P3成分上,在正性反馈条件下,中国被试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西方被试,负性反馈条件下,两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西方被试,中国被试对奖赏反馈刺激可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说明中西方文化下的个体对正负性反馈刺激的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成人比儿童对社会性情绪刺激更加敏感且在情绪加工中耗费较少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定向反射”一詞早在1910年就被巴甫洛夫采用了。至1922年才在“內抑制和睡眠——同一过程”一文中比較詳細闡述了它的定义。巴甫洛夫学派主要探討定向反射在条件反射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确认定向反射在建立中性刺激間暫时联系的重要性[坡德科帕也夫,納尔波托維奇和坡德科帕也夫]  相似文献   

11.
探讨患者致残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一些常见因素,然后根据各种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对所治疗残疾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残疾人交谈,观察其言行变化,问卷调查,随访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患者各种复杂心理变化的病因。患者由正常人变为残疾人这个复杂心理变化由自身的应激、自我认识及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所引起,根据各种因素制定一些有...  相似文献   

12.
N450是潜伏期约为350-500毫秒的事件相关电位负波,是反映认知控制的一种重要电生理指标。N450对深入了解认知冲突干扰效应及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目前研究通过多种实验干扰任务,从冲突加工性质、阶段对其所反映的心理功能进行了探讨,同时对N450的临床应用和个体差异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应通过使用更适合的分离性实验范式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继续探究N450的心理功能,深化相关理论内涵与扩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进步,助听器产生并快速地发展起来.这体现在它的功用上,也表现在它的个性化及智能化.助听器的应用,使相当部分中度或重度聋的听障患者恢复听觉并得以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回归主流社会,这大大提高了听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助听器和助听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其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隐私权的研究现状与保护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患者隐私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人格权。世界范围内病人权利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公民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使患者隐私权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学者们对患者的隐私和隐私权看法各异,现行法律也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但国内外对患者隐私权的研究与保护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与进展,并在法律上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s,PMS)女性的情绪平衡性存在问题,而现有研究多从负性情绪上升的角度考察PMS的发病机制,而对其正性情绪缺损的关注不足。鉴于正性情绪与奖赏进程密切相关,本研究试图从奖赏进程失调的角度考察PMS女性与健康女性的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存在阶段特异性的问题,以期从正性情绪缺损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制。具体而言,分别选取PMS女性与健康女性23名和22名,考察两组被试在黄体晚期(即经前期)和卵泡早期(即经后期)正性情绪以及完成赌博任务时的脑电数据时域和频域的差异。主观问卷结果显示,PMS女性的愉快和平静情绪低于健康女性,并且情绪平衡性也低于健康女性,但无明显的阶段特异性。时域分析结果显示, PMS组在经前期收到奖赏反馈后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的波幅和差异波(即奖赏条件和惩罚条件下的差值)的波幅均低于健康女性,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MS组来说,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Rew P波幅和差异波波幅与经前期的情绪平衡性显著正相关。频域分析的结果则发现PMS组在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θ频段(4~7 Hz, 25...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压力管理策略(坐忘、正念、冥想)考察其对焦虑的干预效用,并用脑电探究其脑机制差异。首先用焦虑量表筛选出高焦虑被试60名,随机分入坐忘、正念、冥想和对照组,并对被试实施持续4周的干预,用焦虑量表进行后测,再采用EEG比较脑电波差异。研究发现:坐忘、正念与冥想都能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坐忘对降低特质焦虑作用更大(t_(TAI)=-3.14,P0.01);坐忘在额叶激活了更高的α波,正念在顶叶激活了更高的θ波,冥想组α波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因此,不同的压力管理策略对焦虑的干预效用显著,而且三者的脑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室脑沟扩大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正万  顾立铭 《心理科学》1999,22(4):373-374,370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hsCRP、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对57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根据SDS分值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营养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抑郁组患者19例(33.3%),hs-CRP,营养不良评分、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DS分值与hsCRP、营养不良评分、IMT值显著正相关.因此,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应注意抑郁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hsCRP、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对57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根据SDS分值将患者分为抑郁纽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营养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抑郁组患者19例(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