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胃癌手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胃癌治疗的现状1 1 胃癌治疗的 5年生存率低欧美 40~ 50年代 5年生存率约 3.7%~7.0 % ;60~ 70年代约 6.5%~ 1 5.1 % ;80~ 90年代其 5年生存率仍低于 2 0 %。中国学者外科治疗胃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Ⅰ期患者 90 % ,Ⅱ期患者 70 % ,Ⅲ期患者为 1 4% ,癌瘤一旦侵透全胃壁达浆膜层外 ,即或无淋巴结或远位器官转移 ,经手术完全切除后 ,亦将有 50 %的患者在 5年内死亡。1 2 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少我国胃癌患者确诊时 70 %以上为Ⅲ、Ⅳ期 ,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胃癌患者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患者完全康复和治疗终止 ,手术只能…  相似文献   

2.
PAX8蛋白在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8例,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标准,分为I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21例,Ⅳ级47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所有脑胶质瘤患者PAX8蛋白表达。Ⅱ级、Ⅲ级、Ⅳ级患者PAX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级,且Ⅲ级患者PAX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Ⅱ级,Ⅳ级患者PAX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Ⅱ级、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X8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学类型相关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病理学分级、瘤周水肿、浸润深度相关性明显,且病理学分期越高、瘤周水肿程度越高、浸润深度越深,PAX8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8阴性组总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PAX8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8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正相关,PAX8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PAX8低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PAX8阳性组。  相似文献   

3.
探讨椎体转移瘤的治疗方式选择,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5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即单纯手术组25例,手术联合放疗组22例和单纯放疗组28例。照射剂量为40Gy~60Gy,2Gy/次,5次/周。分析三组患者半年内治疗疗效。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肿瘤局部复发率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手术联合放疗组(P0.05);手术联合放疗组照射剂量为(57.27±4.56)Gy,单纯放疗组照射剂量为(43.93±4.97)Gy(P0.05)。调强放疗可以有效地对椎体肿瘤实施精准放疗,同时减少脊髓的放射损伤。手术联合放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手术。椎体转移瘤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负荷、缓解脊髓压迫,提高了肿瘤的放疗剂量,为椎体转移瘤的根治性放疗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EGFR-TKI治疗"窗口期"联合放疗治疗局部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均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大肿块,首先行TKI治疗,在其"窗口期"内给予恰当的放疗,并评估疗效。结果:(1)TKI治疗1个月后,10例患者肺部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随即4例完成了常规放疗,6例完成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估,CR 2例,PR 8例,不良反应可耐受;(3)至随访结束,6例出现耐药,中位PFS为28个月(范围为13个月~33个月)。TKI治疗"窗口期"联合放疗治疗局部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可增加根治性放疗的机会,并有延缓TKI耐药的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胶质瘤切除术后复发,收集患者首次手术及复发后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首次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病理资料及再次复发的相关信息。对影响患者胶质瘤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4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男34例,女30例;WHOⅡ级31例,WHOⅢ级20例,WHOⅣ级13例;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12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39.5±9.9)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为36%,3年复发率为67%,5年复发率为81%。患者年龄因素[P=0.002,RR(95%CI)=1.886(1.175~3.026)]、WHO分级[P=0.001,RR(95%CI)=1.531(1.140~2.055)]和ki-67指标[P=0.001,RR(95%CI)=1.472(1.177~1.841)]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主要临床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胶质瘤患者年龄,病理WHO分级和ki-67指标是评估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科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疗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48例56个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临床资料,介入栓塞30例(36个动脉瘤),手术夹闭18例(20个动脉瘤)。结果介入栓塞组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8例,死亡2例,手术夹闭组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两组 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患者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手段,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得到满意疗效,4级以上者血管内栓塞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不同镇静深度对脊柱侧凸矫正术中唤醒时间的影响,60例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BIS30~40,Ⅱ组BIS40~50和Ⅲ组BIS50~60,评价各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Ⅰ组唤醒时间为(18.13±2.3)min,明显长于Ⅱ组和Ⅲ组的唤醒时间。而当BIS为40~50时,患者术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所以,使用BIS进行全麻镇静深度的监测,在唤醒前将镇静深度维持在BIS40~50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其在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收集50例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NMⅡ期17例、TNMⅢ期33例.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天,总剂量50Gy.同时口服替吉奥化疗,治疗结束休息4周后行临床疗效评价,决定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完成治疗,6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其中3例继续放化疗未行手术,行保肛手术33例,保肛率72%(36/50),Miles手术12例,2例术前因远处转移未手术.新辅助放化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降期明显,提高了保肛率.新辅助放化疗能使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残留、复发或不适合手术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首次应用射波刀治疗25例,术后残留和/或复发17例。均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肿瘤的处方剂量16Gy~35Gy,中位值24Gy;等剂量曲线60%~87%,中位值80%。随访12个月~30个月,中位值20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好转32例,稳定6例,加重4例;复查MRI显示:2例肿瘤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2例进展,肿瘤控制率95.24%。射波刀治疗脑膜瘤初步疗效满意,可提高脑神经对射线的耐受剂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将46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和单药替莫唑胺维持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总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S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R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12h内的不良反应。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均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但前者术后短期内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后者;PR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PS组。  相似文献   

13.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 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14.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16.
探讨Ⅰ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回顾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48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同时是否进行尺骨茎突手术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预后。末次随访I型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组与对照组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型中...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1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迅速增大的肿物,12例患者伴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4例,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4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依据Ann Arbor分期,ⅠE期12例,ⅡE期9例。结果显示,DLBCL患者2年、5年生存率(OS)分别为83.6%、55.7%,MALT及FL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0%,后者预后优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ⅠE期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0%,ⅡE期患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连续入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维格列汀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3例)。对照组采用心衰优化治疗+二甲双胍单药降糖治疗,维格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6分钟步行试验及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整体降低均数为2.52%,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LVEF、LVEDV、LVESV及6分钟步行试验整体及两组均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均0.05)。因此,维格列汀未导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其在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收集50例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NMⅡ期17例、TNMⅢ期33例。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天,总剂量50Gy。同时口服替吉奥化疗,治疗结束休息4周后行临床疗效评价,决定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方案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病历561例(清醒镇静237例,全身麻醉324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消融即刻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镇静组(P0.01)。两组透视时间、术后即刻成功率、住院天数、呼吸道感染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房颤总体复发率及两组内持续性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镇静组(P0.05)。因此,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均可安全应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全身麻醉方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并可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率。5-HT3受体拮抗剂能降低患者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