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兴霖  周幼平 《学海》2011,(5):135-141
社会政策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理性认知和操作规则的集合。对社会政策的理性认识关系到社会公共问题和社会公共福利的有效解决和顺利实现。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我们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早期的社会政策理论将经济和社会对立起来。针对这一缺陷,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有效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另一方面,社会政策的"情境性",则要求我们理性分析西方发展型社会政策选择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真正适合的社会政策理念。因此,本文在深入把握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问题背景及其进步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问题的独特背景,提出继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中国形态———整体型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我国农村先后呈现出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养老保险、社会化养老等多种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有效整合养老与卫生资源,以满足农村健康养老的时代需求,该制度在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经济服务、创造合作条件、提供激励和保险机制方面展示了优越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实施绩效。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其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在理清医养内涵、参与主体、具体运作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后续制度创新,来有效解决该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宁省养老机构进行调查,根据具备医保定点资格,或者设施条件中有医疗机构,且收住对象中包括半自理或介助老人,筛选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结合对医养结合机构负责人和入住老人的访谈、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法分析辽宁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较少,床位数供给不足,医疗看护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价格、投建地址与老年人的需求不匹配,医保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6)
社会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注入社会政策的价值之中,是对传统社会政策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赋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价值理念方面,实现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在实施策略方面,实现整体性进步和差别性对待、修补性与积极性的统一;在社会效益方面,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附属性与包容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促使发展型社会政策完成了其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进一步探究在中国推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社会政策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以价值选择的协调性、实施策略积极性、社会效益包容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实践的新思路、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之一。为有效地缓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认真研究分析相关文献,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困境。目前,我国的养老面临供给主体单一、法律规范不健全、责任伦理与监管主体不清晰、缺乏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应注重改善政府治理结构,扬弃以往“中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模式,用多中心治理的有效模式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实践。  相似文献   

6.
日本已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养老模式。首先介绍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政策经历了从免费的医疗保险福利、介护分离、介护重新融合的变迁过程。其次阐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类型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利用程序。最后阐述了介护服务的人员类型及服务费用。针对日本的经验提出:医养结合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介护服务应纳入医疗保险制度;以社区为单位构建医养联合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姚俊 《学海》2011,(6):87-91
中国社会政策学术研究中出现了过度操作化的政策倡导和评介西方学术成果的理论研究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社会政策是时代的产物这一基本事实判断,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政策自身发展以及学术研究拓展的过程进行回顾。其中,社会政策的学术特性是与其作为政策行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基于此"中层理论"应当成为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理论取向,"嵌入性"和"实践"分析作为研究策略对于社会政策制度和行动维度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9.
运用卢曼系统论原理;将医疗、法律、政治等作为分析对象对生命伦理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探讨;把生命伦理问题与政治法律系统置于系统论中进行阐释;通过生命伦理、法、政策系统关联性;找出生命伦理与政治、法律系统的切合点;为生命伦理的法政策论题可持续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任何政策制定和执行都由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作为支撑,对于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而言,只有在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的狭隘视角,以生活质量、公民权利、主动参与等更为宽阔的角度出发来确定社会政策体系中福利、贫困等核心概念,才能为社会政策体系的制度设置奠定坚实而长效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钱宁 《学海》2015,(1):94-10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治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在中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和"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压力和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对社区居家养老作政策分析并探讨这一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对老龄化问题的治理功能和社会政策意义,对完善和丰富这项政策的内涵,推动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福利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6):44-49
当前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全球性治理结构变革的趋势相一致,是一个从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向多元化治理秩序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与公民行为失范等矛盾也进一步凸现。本文以江苏H市为分析视角,遵循政府公共治理与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政治逻辑,并在深入阐释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与公共治理契合性的基础上,全面阐述政府在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与公共治理的角色定位,以政府公共治理理念为视角,提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信仰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学界对个人信仰问题已有诸多研究,而对社会信仰问题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从社会认识论相关理论来看,信仰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社会。社会信仰论是关于社会信仰的形成、发展、冲突、危机与建构的基本理论。社会信仰研究力求探讨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历程,从而确立建构当代社会信仰体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以社会信仰作为研究主题,克服把信仰研究等同于个人信仰研究的局限,把信仰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6):5-11
网络地理信息安全是指网络上地理信息的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网络地理信息安全保障的本质是保证地理信息数据在网络上存贮、传输、公开时不被非法访问,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针对网络地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需要在把握网络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网络地理信息安全政策体系与运行机制,实现网络地理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5.
许佃兵  孙其昂 《学海》2011,(6):92-95
随着当今社会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发展阶段,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市场失灵的状况下,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之间矛盾愈加突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养老服务应逐渐进入社会养老的公共领域,加快将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推向社会化。本文从系统理论与增权理论的视角,深入考察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改善养老问题和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春 《孔子研究》2021,(6):147-153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实际是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以礼俗为本质的,应依靠礼乐制度实现其组织与教化功能,以理性的文化方式维持社会的运行,故其倡导继承并改造传统乡约精神,通过乡学村学等文化组织形式的建设促成新礼俗社会.换言之,通过乡村新文化的建设,恢复乡村秩序,并进而推广开来,使得整个中国社会重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郭林  费中正 《学海》2014,(1):59-64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已经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全覆盖。如何通过整合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制度自身运行效率,提升国民享受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被提上了重要议程。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不仅要关注制度自身,更要强调社会环境及其变迁。以制度的嵌入性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化社会"的转型,从外部支持、制度化联系、管理主体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可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合理整合创设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2):196-203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是行政诉讼中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行政诉讼类型的构建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路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类型究竟有何区别、构建行政诉讼类型的标准以及如何构建行政诉讼类型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主观公权利救济为路径,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较,在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诉讼请求为标准,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从主观公权利之两分法,即防御权与受益权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主观权利救济路径下的行政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思斌 《学海》2006,(6):25-30
本文着力研究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问题。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处于弱势状态,并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的关系,立法过程,社会政策系统的特点等角度指出社会政策弱势性的表现。文章认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社会问题的“非问题化”策略、政策选择中精英的经济偏向,社会政策责权的非专属性以及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的特点造就了社会政策的弱势性。文章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快速转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我国社会政策弱势状态的转变出现了契机。文章提出社会政策的增权问题,指出社会政策的发展是政府的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