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建构交际者不同的身份。借助Brewer和Gardner的身份表征理论,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从群体、人际和个体三个层面考察医生多元身份的建构。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主要建构作为医院成员的机构身份和展现作为专家的职业身份;在人际层面建构和患者情感互动的关系身份;在个体层面则建构突显个体特征的个人身份。在医患会话中,医生通过在言语上有策略地建构不同的身份与患者交流,可以对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际语用学关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的人际方面的语用学视角。在人际语用学视阈下,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研究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发现在医患冲突性话语中,患者主要从医生的职业、医品和能力三个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表达对医生的不满和质疑。关系研究是人际语用学最核心的研究,为管理与患者间的关系,处于医患交际主导方的医生可以利用移情、称呼语、赞誉患者、与患者寒暄等策略与患者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医患会话的合作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门诊医患会话的现场调查,发现经典的合作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门诊医患会话。这是因为医患会话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信息和权势两方面的不对称。为了适应新型的医患关系,在经典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医患会话的合作原则,以期规范和指导现实的医患会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研究门诊医患会话中的礼貌现象,研究发现医患双方都采用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以及间接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通过将医生和患者的礼貌策略进行对比发现,在医患交际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直接礼貌策略,而患者则从未使用这一礼貌策略;医生多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而患者多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分析显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医患会话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对医患会话进行文学叙事的剖析,可以观察发现医生和患者的叙事风格以及医患双方不同视角下的疾病阐释方式。在会话中患者的叙事是涵盖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全过程叙事,是包括社会背景与心理状况全方位的叙事。而医生的叙事是此时此刻的现实叙事,是纯医学的、直白的和普遍性原理的叙事。对于掌握临床实践的医生来说,要全面了解患者,获得完整的叙事信息,必须要先学会聆听患者的故事,理解"故事"在医患会话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重复是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重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生殖医学医患门诊会话的重复有5种语用功能:(1)医生为确认信息而重复;(2)医生为患者提供指导或解释而重复;(3)医生重复强调重要信息以提醒患者注意;(4)患者重复以期望医生给予反馈;(5)患者为参与决策制定而重复。并通过阐释医患重复的语用和认知功能,来剖析生殖医学医患之间的权势关系,发现生殖医学医患诊疗关系更接近共同参与模式,患者主动努力的参与诊疗全过程,并希望和医生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整合视角。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语言表现形式这一微观范畴,自下而上地分析语言的身份建构功能。通过批评话语分析,从社会结构这一宏观范畴,自上而下地呈现语言建构身份过程中权力的较量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基于医患会话语料,从群体身份、关系身份和个体身份三个层面探讨了医生身份建构和语言表征的相互关系,揭示了隐藏其后的社会结构,明确了医生身份体系中各重身份的突显程度及其成因,并就树立身份建构的互动意识和重视语言的身份建构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患会话中,患者常在被告知诊断结果前进行自我诊断,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在医生的专业技能与患者自我诊断技能不断协商讨论之中,医患双方可能产生相互影响。首先提出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语言特点,分析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两难决策。结合语料实例,指出医生回应患者病因解释的三种结构模式,最后对医生的回应策略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患会话中,患者常在被告知诊断结果前进行自我诊断,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在医生的专业技能与患者自我诊断技能不断协商讨论之中,医患双方可能产生相互影响.首先提出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语言特点,分析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两难决策.结合语料实例,指出医生回应患者病因解释的三种结构模式,最后对医生的回应策略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复"是话语研究的重要话题,分析医患交流中的重复可以体现出医患的地位与关系。参考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纳入了28篇真实场景下生殖医学诊所的医患和护患对话,对其中的"重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用ATLAS.ti定性分析软件对会话中的"重复主体"、"重复功能"等进行分级编码,呈现出各类重复在会话中的分布情况,再现了医生和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重复类型。揭示了对话中医患双方之间的话语权以及知识不对等关系,并为改善医生和患者的言语沟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双方更有效地开展交流、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医患会话研究是研究医患矛盾和医患关系的关键,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视角,对国内外的医患会话研究进行了梳理。社会学和语言学视角对会话的分析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学家是研究如何进行会话,认为会话能透视社会生活,而语言学家则研究语言如何建构以产生会话,认为作为社会生活资源的会话可以帮助发现语言的本质。医患会话研究还应该拓展到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只有更好地开展医患会话的研究才能指导医生的会话策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门诊会话是医患双方了解病情、分析病因、确定诊疗手段的最直接的对话方式.本文基于门诊会话的自然语料,对照以往的相关研究,分析了门诊会话中医生会话策略使用的特点以及医师、患者和语境互动的会话序列特征,旨在深化对医患互动过程的认知,进一步揭示现代中国医院语境中医患交流的社会文化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13.
序列结构是会话的基本结构与重要特征,研究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的序列结构有利于找到中医医患沟通的基本特征与沟通阻碍点。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归纳中医门诊医患会话序列结构的基本特征:理想序列结构模式、医生问诊的序列位置上常呈现插入序列、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序列位置上常呈现非最简后扩展序列、关于中医诊疗信息阐述的补救序列普遍存在于整个医患会话过程、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各种扩展序列发挥最优功能有三个关键要素,并发掘到中医门诊医患会话在序列结构上的沟通阻碍点,提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14.
指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医患会话交际中医生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医疗机构或医生职业同盟,增强自己的权威;另一类则是采用移情、弱化策略缩小与患者的权力对比,消除患者忧虑,增进医患交流与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15.
医疗会话是医生和急者沟通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医学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会话分析是以人们日常会话中常见但未被注意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发现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运用会话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医患会话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医生对自身角色的领悟实践程度、医患知识运行方式和权利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然发生的医生-患者-家属互动的语料,使用会话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门诊会话中家属参与诊疗所采用的语言和话语策略及其社会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认知情态的视角加以阐释。研究发现,家属在诊疗过程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提供信息,分担责任;提出疑问,参与决策;提出话题,表示建议。这反映了医生-患者-家属基于对交际者认知状态以及认知地位的认识,实时监控并调整话语策略,来表达自己的认知立场,并对门诊交际和沟通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Brown和Levinson面子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医患门诊会话中医生言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了医生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以及礼貌策略的特点,分析了导致这些不礼貌现象和礼貌策略特点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了适应新型门诊医患会话特点的礼貌策略,以规范和指导实际的医患互动.  相似文献   

18.
医患会话打断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言语打断是门诊医患会话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医患双方为了获得话语权而试图与对方争夺话轮的语言现象.以真实的汉语门诊医患会话为语料,以会话分析结构理论为指导框架,对门诊医患会话打断进行研究.通过对打断的类型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中国门诊医患会话打断的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交际不断转向网络空间。基于Simon的身份自我方位模式,考察网络交际空间中的医生身份,认为身份构建是个人基于自我方位的自我阐释。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构建了"高投入、高科技、高危险"和"普通人"的身份;在个体层面构建了"医者仁心"和职业厌倦的身份。然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却是"高收入、职业道德差、缺乏技术"。尽管医生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都不符合对方的期待,但双方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视角解读彼此构建的身份,从而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医患会话分析是一种尊重语言事实的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我国研究者主要从医患会话的语言结构组合特点和基本特征;医患合作模式、特点和原则以及医患会话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语料的覆盖面、典型性不够,分析语言现象与本质的逻辑不严密,语料属性判断标准不统一,研究目标不明确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