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指南的核心要点述评基础上,针对欧洲血脂指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中的问题,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和循证研究证据,强调中、小剂量他汀是我国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策略,本文明确指出对推荐使用中、小他汀类药物来防治中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无可争议。我们没有理由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中国的患者,更不应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突击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的序贯疗法。呼吁广大的临床医生要在落实推广中国血脂指南的工作中,用最美的音符共同奏响降脂达标坚持他汀中国剂量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脂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然而他汀类药物的局限性日益显露,研发针对脂类代谢不同靶点的新型降脂药物成为热点之一,随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发现,PCSK9抑制剂这类新型降脂药受到极大的关注,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很多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及他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福音。以下就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PCSK9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优势、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作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风险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今年各项临床试验和医学循证证明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较之常规降脂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临床获益,并且强化降脂治疗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另一方面,提高他汀依从性也是降脂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探讨并囊括了近年来有关他汀强化降脂更多获益及逆转斑块的证据,以及提高依从性获益更佳的几项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因具有丰富的循征医学证据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降脂药物。近年来对高危患者提出强化降脂的概念,然而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伴随着更多副作用及低效价比等问题。因此辨证地对待强化降脂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病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6.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痛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7.
抑制炎症因素在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多效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自1976年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其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抑制炎症因素方面。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反应蛋白作为体内最敏感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参与了多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他汀类药物随着REVERSAL、PROVEIT、MIR...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选取152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50),非诺贝特组(n=49),两药联合组(n=53)。比较三组调脂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调脂能力明显高于单药组(P值小于0.01或0.05)。联合组调脂达标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因此,联合组具有安全、高效的调脂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吸收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来制定的,尤其是在血脂异常分层切点的确定上,参照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更符合国人的情况。在危险分层上本《指南》将高血压单列,等同于任何其他3项危险因素的集合,对极高危人群的确定更明确,目标值也符合临床实际,更加强调了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地位,并且要关注调脂治疗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园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变化和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血脂达标率的关系,对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208例和评分未下降的冠心病患者192例进行研究,比较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57.7%,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61.5%,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高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经过由单一降低胆固醇作用的表象到深入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探索而发现其多效性,从而使得临床应用从冠心病防治扩展至缺血性脑血管病、肾脏病、脂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经过由单一降低胆固醇作用的表象到深入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探索而发现其多效性,从而使得临床应用从冠心病防治扩展至缺血性脑血管病、肾脏病、脂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多种炎性痰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越早越好的依据,并分析血脂治疗达标现状,提高高危、极高危患者的血脂治疗达标率。汇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他汀治疗相关研究:MIRCAL、PROVEIT、ARMYDA等,以及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研究ES-TABLISH、GAIN等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血脂目标,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目标值,结合目前临床血脂达标现状,用以确定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治疗的方案应越早越好。心内科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应该积极按照《指南》要求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汁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患者往往不按规定的要求服用,经常减少常规用量或者完全停止服用药物。这种不理想的坚持服用可能会减少他汀类药物开始服用的受益程度。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坚持服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时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高糖诱导的过量甘油二脂(DAG)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进而激活下游通路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核转录因子(NF-κB)等,加速DKD的进展。同时,研究表明神经酰胺在DK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降脂药物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阻断PKC信号通路、减少脂质中间代谢产物神经酰胺生成有关。本文通过介绍脂代谢紊乱对DKD的影响以及降脂药物保护肾脏的潜在机制,阐述脂质调控与DKD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循证医学充分证实,积极合理的调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而老年人常并存肝肾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在已使用多种药物基础上再服调脂药物,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调脂治疗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HDL通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HDL已成为冠心病防治工作的新靶点,生活方式和调脂药物的干预能升高HDL-C,然而HDL的功能比HDL-C血浆水平更重要,多项以HDL为靶点新的治疗措施正在研究中,临床上如何评价HDL-C升高的疗效价值及升高HDL-C的药物和策略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HDL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能够深入了解脂质代谢过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使干预HDL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虽然肿瘤的发病率在老年人并不低,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并不高.几乎所有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都把老年人排除在外,因此,不少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明"缺乏老年人资料".老年癌痛治疗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老年癌痛的病理生理及心理特点很独特,加之对老年癌痛重视不够及缺乏正确评价,所以老年癌痛的研究相当复杂,因而癌痛的处理犹如癌症一样也需要综合治疗.癌痛治疗药物可分成两大类:非阿片类及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轻度癌痛,非甾体类抗炎药,特别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在对乙酰氨基酚无效时应用.阿片类药物则广泛应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治疗.辅助治疗药物包括三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等.可用于癌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一阶段,能够治疗特殊类型疼痛,改善癌痛以外的症状,增加主要药物镇痛效果,减轻副作用,但不推荐常规使用.总而言之,对于老年癌症患者更要强调以镇痛为主的姑息治疗,特别在重症老年患者,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治疗,有时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