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血脂代谢异常的问题。近年非他汀调脂药物取得的新进展为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强调非他汀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因具有丰富的循征医学证据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降脂药物。近年来对高危患者提出强化降脂的概念,然而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伴随着更多副作用及低效价比等问题。因此辨证地对待强化降脂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作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风险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今年各项临床试验和医学循证证明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较之常规降脂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临床获益,并且强化降脂治疗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另一方面,提高他汀依从性也是降脂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探讨并囊括了近年来有关他汀强化降脂更多获益及逆转斑块的证据,以及提高依从性获益更佳的几项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指南的核心要点述评基础上,针对欧洲血脂指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中的问题,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和循证研究证据,强调中、小剂量他汀是我国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策略,本文明确指出对推荐使用中、小他汀类药物来防治中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无可争议。我们没有理由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中国的患者,更不应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突击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的序贯疗法。呼吁广大的临床医生要在落实推广中国血脂指南的工作中,用最美的音符共同奏响降脂达标坚持他汀中国剂量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汁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患者往往不按规定的要求服用,经常减少常规用量或者完全停止服用药物。这种不理想的坚持服用可能会减少他汀类药物开始服用的受益程度。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坚持服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时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抑制炎症因素在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多效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自1976年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其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抑制炎症因素方面。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反应蛋白作为体内最敏感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参与了多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他汀类药物随着REVERSAL、PROVEIT、MIR...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越早越好的依据,并分析血脂治疗达标现状,提高高危、极高危患者的血脂治疗达标率。汇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他汀治疗相关研究:MIRCAL、PROVEIT、ARMYDA等,以及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研究ES-TABLISH、GAIN等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血脂目标,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目标值,结合目前临床血脂达标现状,用以确定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治疗的方案应越早越好。心内科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应该积极按照《指南》要求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根据格尼拉博士报道,血脂异常和缺血性心脏痫高危险性的患者是最有希望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得康复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凋查患者他们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所获得的必要性、危害性和有益性的期望值的看法,也通过这项调查来增强患者联合治疗的信心,期望对疾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经过由单一降低胆固醇作用的表象到深入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探索而发现其多效性,从而使得临床应用从冠心病防治扩展至缺血性脑血管病、肾脏病、脂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园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病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经过由单一降低胆固醇作用的表象到深入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探索而发现其多效性,从而使得临床应用从冠心病防治扩展至缺血性脑血管病、肾脏病、脂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多种炎性痰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变化和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血脂达标率的关系,对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208例和评分未下降的冠心病患者192例进行研究,比较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57.7%,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61.5%,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高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15.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痛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C)药物治疗无突破性进展,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药物仍显示有潜在作用。抑制骨骼肌降解的药物以及多机制、多靶点药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祖国医学治疗CC疗效肯定,为CC的防治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本文综述食欲刺激药、抗炎药、蛋白降解抑制剂、抗癌药、细胞因子拮抗剂、中医药等CC药物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吸收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来制定的,尤其是在血脂异常分层切点的确定上,参照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更符合国人的情况。在危险分层上本《指南》将高血压单列,等同于任何其他3项危险因素的集合,对极高危人群的确定更明确,目标值也符合临床实际,更加强调了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地位,并且要关注调脂治疗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两大基本特征,共同参与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胰岛素抵抗是连接PCOS和MS的纽带。本文阐述了PCOS和MS的相互重叠、PCOS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对PCOS的作用。指出早期识别PCOS,有利于及时纠正、阻断其内分泌紊乱,防止MS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是控制饮食、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他药物如右旋肌醇、N-乙酰半胱氨酸、生长抑素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内腓肽受体抑制剂也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两大基本特征,共同参与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胰岛素抵抗是连接PCOS和MS的纽带.本文阐述了PCOS和MS的相互重叠、PCOS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对PCOS的作用.指出早期识别PCOS,有利于及时纠正、阻断其内分泌紊乱,防止MS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是控制饮食、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他药物如右旋肌醇、N-乙酰半胱氨酸、生长抑素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内腓肽受体抑制剂也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病程迁延反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耗费卫生资源。虽然传统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仍是目前治疗主流,但是大量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对IBD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IBD的治疗正步入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时代,多种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选择。现就目前IBD药物治疗现状以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IBD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