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计帧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123例和血流正常对照组177例,对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心率变异性指标P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ms所占百分比)低于冠脉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和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及PNN50下降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提示心率变异性下降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骨桥蛋白(OPN)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二者对ISR预测的准确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施行PCI并自愿随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复查CAG的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再狭窄组(n=28)和无再狭窄组(n=178),复查CAG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OPN等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再狭窄组患者hs-CRP及OPN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s-CRP及OPN水平对PCI后发生ISR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当hs-CRP及OPN取最佳临界值时OPN对IRS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s-CRP。相对于hs-CRP,OPN对PCI后发生ISR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评估在择期PCI手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预防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2017年8月有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证据,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收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此,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研究对象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87例,检测其尿白蛋白/肌酐浓度值(ACR)、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指标,并与35例冠状动脉造影为非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冠心病组lgACR及lg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gACR与lgCRP呈正相关(r=0.275,P=0.005),且均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清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加.ACR、CRP均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低度炎症(CRP)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透析类型对尿毒症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我院肾脏内科2009年10月~2011年6月的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血液透析(HD)患者为HD治疗组,20例腹膜透析(PD)患者为PD治疗组,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等指标,分析各组间hsCRP有无差异性,同时分析hsCRP与FT3、FT4、TSH之间有无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D组和PD组FT3、FT4显著降低(P<0.05),hsCRP显著升高(P<0.05).FT3和FT4在HD组中和PD组中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中,TSH水平显著高于HD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HD组中,hsCRP与FT3存在着负相关,但在PD组中没有发现此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与低FT3综合征有关,腹膜透析患者无此关联性,hsCRP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单纯冠心病组35例和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非糖尿病组)27例进行研究,比较三组间AngⅡ水平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AngⅡ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确定独立性。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82.5±22.0)水平较单纯冠心病组(72.7±20.0)及对照组(70.1±14.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r=0.398,P=0.012)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且具有独立性。因此,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Ⅱ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因素。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453名,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症状至PCI时间、血糖、Killip分级、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血栓负荷程度、病灶血管长度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症状至PCI时间(OR:1.20;95%CI:0.90~1.54)、血糖(OR:1.08;95%CI:1.03~1.39)、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OR:0.92;95%CI:0.79~1.07)、血栓负荷程度(OR:1.40;95%CI:0.96~1.87)、病灶血管长度(OR:1.18;95%CI:1.02~1.37)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80例STEMI并发CS行PPCI者,根据术前是否置入IABP分为IABP组(n=48)和非IABP组(n=3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10.4%vs.28.1%)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率(37.5%vs.65.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并发CS者行PPCI,预防性置入IABP可较少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QRS波时限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CI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92例。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将时限≥110ms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时限110m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2例)。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经术前与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proBNP浓度、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LVEF[(59.00±8.69)%比(50.78±8.44)%,P=0.03]增加、血浆N-proBNP浓度[(542.89±135.24)pg/ml比(734.65±198.30)pg/ml,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QRS波时限正常范围的患者较QRS波时限延长的患者左心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能够预测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PCI中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罂粟碱及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及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无复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罂粟碱,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无复流恢复时间、TMPG分级、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左心功能及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组无复流恢复时间、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AMI行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给予罂粟碱和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 95 (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对照组)152例,测定术前术后24 hPAPP-A、hs-CRP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分析IVS6+ 95多态性.再狭窄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下降(P<0.001).再狭窄组IVS6+ 95中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而等位基因C频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PAPP-A、hs-CRP血清水平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指标,IVS6+95(C/G)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其中基因型CC是致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被确诊为STEMI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10μg/kg,0.15μg·kg~(-1)·min~(-1)维持48h)和半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5μg/kg,0.075μg·kg~(-1)·min~(-1)维持24h)。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分级、90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30d内半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在女性STEMI行直接PCI术治疗患者中适当地减少替罗非班剂量不会影响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初次PCI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80mg/d,n=36例)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例),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n=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留取术前及术后第1、第3天的血标本,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记录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患者PCI术前TC、TG、LDL-C及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各组血脂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hs-CRP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对安全有效,不仅降低血脂,且显著下调术后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4.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分为无DN组和DN组,另外选择30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无DN组和DN组的生化指标及N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组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DN组NLR值明显高于无DN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总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为DN的危险因素。因此,NLR在DN患者中升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4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组(HT组140例)、隐匿性高血压组(MH组14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40例),对三组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NC组比较,HT组及MH组糖尿病史[27(18.29%)、24(17.14%)比8(5.71%),均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5.03±6.77)μmol/L、(15.00±6.06)μmol/L比(13.64±5.02)μmol/L,均P0.05]、脑卒中人数[37(26.43%)、38(27.14%)比22(15.71%),均P0.05]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T组与MH组相比这三项指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常对照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血压(OR=1.697,95%CI:0.901~3.129,P=0.013)、糖尿病(OR=2.327,95%CI:1.013~5.347,P=0.017)及同型半胱氨酸(OR=1.083,95%CI:1.030~1.138,P=0.002)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的22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76)、IMT增厚组(n=74)和斑块形成组(n=78),分析BPV与IMT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入组2015年1月~2016年2月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78例,检测患者血清中HE4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死亡和再住院情况。HE4在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8±0.6)ng/ml vs.(2.2±0.5)ng/ml,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的恶化,HE4水平明显升高[(5.3±0.4)ng/ml vs.(7.6±0.5)ng/ml vs.(9.7±0.6)ng/ml,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表明:HE4是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χ2=10.26,HR95%CI:2.25(0.67~4.14),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HE47.5ng/ml的患者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是HE4≤7.5ng/ml的患者的7.12倍。HE4能够反映急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并且能够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探讨非酒精脂肪肝(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NAFLD合并T2DM患者78例(合并组),单纯NAFLD组59例,单纯T2DM组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比较四组临床参数的差异、S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较其余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SUA水平更高(P<0.01);相关性研究表明SUA水平与BMI、WHR、FB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BMI、WHR、TC、SUA及有无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SUA水平与NAFLD合并2型DM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66例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肾病综合征组28例,非肾病综合征组38例,健康对照组60例。发现蛋白尿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FT3水平关系密切。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FT3显著降低,提示肾病综合征是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