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捐献遗体     
据说培养两名医生就需一具用于解剖实习的遗体。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同有关部门商定死后捐献自己的躯体用于医学事业,称为捐献遗体。高考的“热点”医科大学中,要求捐献遗体的也最多,许多人竟然排不上队,而只有等待追加登记。有时由追加登记而更改为正式登记则需等待几年的时间。而在那些不太热门的医科大学中,因申请人少,一俟申请便可立即被接受,我就是在一家被考生们经常填为第三志愿的医科大学登了记。捐献遗体首先要有直系亲属及主要亲戚的同意。否则遗属中有一个人反对,捐献工作则很难完成,即使大学的工作人员拿出有关事人的登…  相似文献   

2.
遗体捐献决定权是公民自主权的一种,其在遗体捐献制度中具有核心地位。公民成为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是历史演变之结果。梳理相关医学史发现,这一进程历经了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从无到有、从国家到公民的演变,其体现了法律父权对医疗父权的胜利、人权对神权的胜利以及权利对权力的胜利。目前,我国遗体捐献决定权由公民掌控,公权力无权干涉。而当公众遗体捐献过少严重影响医学教学与研究时,对遗体捐献自主权、公权力可否介入遗体捐献决定权以及立法可否赋予遗体捐献与火化(或土葬)同等法律地位再作理论探讨,便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杭州市民对遗体捐献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五个地区513人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40.7%的市民表示百年之后愿意捐出遗体,表明杭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处于较低水平,32.2%的市民知道捐献单位,13.8%的市民知道捐献程序;影响市民遗体捐献的首要因素是传统观念(470人,91.6%),其次是公众对遗体捐献程序了解程度低(392人,76.4%);遗体捐献意愿与宗教信仰有关(χ2=5.780,P0.05)。在此背景下,杭州市相关部门理应在加大力度宣传遗体捐献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完善和简化遗体捐献程序。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2,(6):55-55
[上海热线]上海的结婚登记和人口出生数量在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内将逐年下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沪上的离婚人数,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有344对新人登记结婚的同时也有1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相比之下,离婚的数字不容小觑。有统计说,离婚人群中20岁至40岁的占到了54%。其中以70后为主的30岁至40岁的人群占28%,以80后为主的20岁至30岁的则占了26%。  相似文献   

5.
考查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关于遗体捐献认知的差异.对9所高校在校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比非医学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知识掌握更为准确,其信息途径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医学生对待遗体捐献事业的关注度和赞成度也更高.但是两类学生的捐献意愿并无差别,影响因素亦无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我国遗体捐献面临困局,与我国实行遗体捐献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空缺、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等密切相关。同时,身体文化以及相关的传统生命伦理思想,如死亡伦理观、丧葬习俗和孝道观等,成为制约中国人遗体捐献行为的重要文化因素。传统身体文化在形而上的层次上决定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在形而下的具体生活中,影响了中国人重视身体的行为方式。据此提出相应伦理建议:应当在尊重传统身体文化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偿性的措施;注重伦理宣传教育,鼓励遗体捐献行为;在遗体捐献工作中注意生命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力度,由于国人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很低,此项工作仍举步维艰。基于多元的视角研究,发现"信任危机"现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种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民众对器官捐献主导部门(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信力的质疑,对器官捐献过程中死亡判定,器官摘取、分配公正性的质疑以及对器官捐献协调员身份认同与劝捐动机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是很多终末期患者(如晚期癌症、肾衰竭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捐献器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提高活体器官以及遗体器官的捐献率,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器官来源,即那些因为捐献者年龄太大、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心死亡等各种原因被放弃的"次优(suboptimal)"遗体器官。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次优遗体器官现在变成了潜在的供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外关于"次优"遗体器官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致力于器官移植事业的中国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已有十余载,虽解决了器官捐献无法可依的问题,但因其内容不完备及严格的条件限制,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发展的障碍。从人体器官捐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立法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器官捐献立法现状,论述该条例中器官捐献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器官捐献的三条建议:(1)出台专门的《人体器官捐献法》;(2)从扩大活体器官捐献供体范围、适当放宽遗体器官捐献条件、建立器官捐献的有效激励机制、规范器官分配原则6个方面完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3)明确脑死亡标准,确立脑死亡立法。  相似文献   

10.
器官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器官短缺形势尤为严重。为填补中国器官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严重缺口,本研究试图借鉴行为经济学手段中的默认选项、选项架构等心理学效应,兼顾总体器官捐献率和捐献器官的数量,探索提高中国器官捐献水平的可能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3个调查研究考察了器官捐献制度和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对我国民众器官捐献登记的影响。研究1在器官捐献制度层面上,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决定退出"制度比"决定参加"制度下的器官捐献登记率更高。研究2在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层面上,比较采用不同捐献制度的国家/地区的捐献登记表形式对器官捐献登记率的影响,发现在决定退出制度中的器官捐献率高于决定参加制度,且前者内各种形式间无明显优劣之分;但在决定参加制度中,采用拒绝反应模式登记表形式的器官捐献率最高,甚至与决定退出制度下的各登记表形式相比不相上下。研究3在具有潜在器官捐献意愿人群中,探索提高捐献者愿意捐献器官数量的可能途径,发现使用拒绝反应模式的捐献登记表能够增加捐献登记的器官数量;且低影响外观器官的捐献率在拒绝反应模式下以升序排列时最高。这些结果说明,决定退出制度和反应模式等行为经济学手段可以有效助推中国器官捐献行为。鉴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提高中国的志愿器官捐献水平:或改现行的"决定参加"为"决定退出"的器官捐献制度;或在现行的"决定参加"器官捐献制度下,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中采用拒绝反应模式,并按对外观影响大小升序排列捐献器官种类。  相似文献   

11.
尊重人体尸体: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恩生 《天风》1996,(2):41-41
最近我们教会对奉献实行记名登记。登记者奉献金额必须是五元以上,本人同意登记。到年终总结公布,可以看出谁奉献多,说是让信徒可以竞争,教会也就会丰丰富富。据说这是效法其他地方教会的经验,能解决教会经济拮据。这件事却在我心灵里掀起了波澜,再三思索,决定借贵刊一角,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遗体捐献的局限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我国遗体捐献的开展势在必行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医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要求4~6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尸体,如不通过具体尸体解剖,医学生对人体具体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只停留在画面上,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如不经过人体解剖的尝试,手术台上的手术能连连成功吗?尸解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一些医学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尸体解剖,有些国家甚至把尸体解剖作…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4,(3):48-49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贵州省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遵义市红花岗区佛教协会会长、遵义湘山寺退居和尚月照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14日安详示寂,终年80岁。2月18日,月照法师遗体告别仪式在湘山寺隆重举行,贵州省、遵义市和红花岗区党政有关部门领  相似文献   

16.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当今解剖文化立足的基石.弘扬社会解剖文化街理念,可以摈弃落后的世俗观念,营造绿色逝后人生,并通过立法和提升民众捐献遗体意识,来解决教学、科研所需人体材料和信息的匮乏,有利于医学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管理革命,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兴起,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当前西方管理学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从文化的视角对企业改革进行反思,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应用也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并逐渐形成了对企业文化研讨的热潮。在报刊上登载的有关论文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89年1—8月期间,就发表了近50篇。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兹摘其要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杨功焕教授的著作《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调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的影响占81%,人口因素占19%。说明20世纪90年代是人群死亡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0年。吸烟和饮食为主要行为因素。必须进行行为干预,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包括医疗保险、实行健康促进战略、进行行为革命、对全部医务人员再教育,以适应后医学时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正一派宫观,近些年来,上海城隍庙在公益慈善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近5年共举办公益慈善活动66次,捐献善款814.3万元,其中2011年至2012年捐献善款462.3万元.上海城隍庙投身公益慈善的做法得到教内和社会各界的肯定:道观2006-2009年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09年被中央文明办等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国家宗教局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前住持陈莲笙道长,庙管会主任吉宏忠道长、庙管会常务副主任刘巧林道长等历年来获得了诸多荣誉;更重要的是,道观信徒人数逐年增加,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加大,这也印证了道观积极服务社会,会得到社会的回向认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起我国开始推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通过对51例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案例进行开放式访谈;探讨协调介入时机和环境、协调员专业水平、家属对脑死亡及捐献流程信息的了解、家庭组成、传统文化对器官捐献决定的影响;针对性提出提高器官捐献数量和捐献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