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和输血治疗时,由于再灌注可导致心肌和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在再灌注前应积极采取临床措施以保护心脏.阿片类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后处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此研究中,笔者将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和七氟烷联合应用,通过对患者心肌酶检测相比较,发现两种药物组对后处理是否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PaCO<,2>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策略的主要进展是对强化血糖控制、糖皮质激素等疗法的再评价。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血管加压素、他汀类药物、选择性口腔/肠道脱污染等新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集束化策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最终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应用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碎石、清石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腔内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模式。但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仍存在感染、出血、疼痛、邻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其中感染性休克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7%~4.70%,病死率达20%~63%。作为泌尿外科医生,对感染性休克要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如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策略的主要进展是对强化血糖控制、糖皮质激素等疗法的再评价.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血管加压素、他汀类药物、选择性口腔/肠道脱污染等新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集束化策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最终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目前是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理论上存在着相对性肾上腺功能不足和糖皮质激素抵抗,但是其具体机制和诊断手段并未充分廓清;同时感染性休克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也未能被最新的临床研究证实。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激素替代治疗对预后影响进行更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致的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休克,成为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是脓毒症的重要辅助药物,其治疗机制在于其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但其使用剂量、疗程、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脓毒症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血症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l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一PaCO...  相似文献   

9.
严重感染(severe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等是ICU中的常见危重临床综合征,是ICU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重症感染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应包括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重症感染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可高达80%。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重症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等流行病学资料既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48h液体潴留量〉4000ml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11盏床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并预防急性肺损伤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表明48h液体潴留量〉4000m1与sAP早期并发ARDS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48h液体潴留量〉4000ml的sAP患者早期并发ARDs的危险性是48h液体潴留量〈4000ml的SAP患者的14.4倍,48h液体潴留量〉4000ml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ARDS的高危险因素。对于SAP患者在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液体潴留量,通过合理补液可降低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危重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基于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的认识正不断深入,脓毒症的防治水平业已取得重要的进展。深入认识脓毒症,研究新的防治策略,实施正确的治疗,将有助于提高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ICU是危重患者的聚集地,感染是危重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国内感染相关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较少,据华西医院2016年发表的文献数据推断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约为4.4‰。而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约为3‰,其中约50%的患者需要收住ICU治疗,病死率达25%以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甚至高达50%以上,每年由于感染相关的治疗费用达140亿。另外,ICU患者不但病情危重,而且常常伴有器官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危重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基于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的认识正不断深入,脓毒症的防治水平业已取得重要的进展.深入认识脓毒症,研究新的防治策略,实施正确的治疗,将有助于提高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救指南制订中有5个最有争议的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新改变。这5个问题分别是:(1)室颤时,按压与电击何者优先;(2)按压—通气比;(3)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除颤的争议;(4)电击剂量;(5)复苏后处理。有利于在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救工作中施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及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血乳酸(Lac)浓度的相关性。纳入3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后氨基酸浓度并记录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Lac及预后,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氨基酸浓度。入住ICU后部分氨基酸浓度出现下降或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死亡组的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Trp)、甲硫氨酸(Met)、半胱氨酸、谷氨酸、脯氨酸(Pro)浓度低于存活组;死亡组的苯丙氨酸(Phe)、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存活组。Met浓度变化与APACHEⅡ、MODS评分呈正相关;Trp浓度变化与MODS评分呈正相关;Phe浓度变化与血Lac呈正相关,Pro浓度变化与血Lac浓度呈负相关。入ICU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氨基酸浓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Met、Trp、Phe、Pro浓度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La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救指南制订中有5个最有争议的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新改变.这5个问题分别是:(1)室颤时,按压与电击何者优先;(2)按压-通气比;(3)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除颤的争议;(4)电击剂量;(5)复苏后处理.有利于在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救工作中施行.  相似文献   

17.
乏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让患者痛苦的症状之一,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癌症相关性乏力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持续性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且干扰正常生活。本文着重从心理和精神药物干预方面综述癌症相关性乏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减轻心理痛苦和提高社会心理支持的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乏力的水平,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冥想、正念减压、放松训练。一些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抗痴呆药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乏力,但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亚低温治疗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其应用的时机、方式、持续时间、并发症的防治及在不同病理过程中亚低温治疗的最佳目标温度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介绍了亚低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医护人员更好地将该疗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9.
ARDS液体管理:远非定论 尚需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的特征改变是非心源性的肺水肿。几十年对这类患者液体管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目前趋向于两种液体管理策略,即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或限制性或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FACTT研究发表提供了ALI/ARDS管理的迄今最新的、最重要的证据,倾向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但是孰是孰非尚未定论,还有很大争议,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亚低温治疗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其应用的时机、方式、持续时间、并发症的防治及在不同病理过程中亚低温治疗的最佳目标温度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介绍了亚低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医护人员更好地将该疗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