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正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两孔)手术治疗NSCLC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176例术中或术后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组109例作为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跨肋及不跨肋放置引流管;选取单操作孔(两孔)胸腔镜手术6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发现单孔组总体手术时间(101.77±28.48)min明显比单操作组(123.72±33.12)min缩短(P0.05),而胸引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总体无明显差异(P0.05),跨肋放置胸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更短(P0.05)。因此,单孔胸腔镜在NSCLC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缩短,创口的缩小以及跨肋放置胸引流管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与疼痛,加速切口恢复的优势都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对我院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共24名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8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11例行广泛肿块切除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其中2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恶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时间2月~5年.手术是目前已知能够根治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唯一方法,与影像科及病理科医生联合诊治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本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探讨乳晕月牙状切口切除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方法及美容效果.回顾性分析5年来在局麻或全麻下,分别采用乳晕月牙状切口(46例)和传统沿乳晕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32例)保留乳头乳晕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隐蔽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乳晕月牙状切口潜行切除增生的乳腺腺体与传统切口相比,切口更小而隐蔽,术后外观美容效果更好,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23例头皮随意皮瓣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00%,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瓣边缘发黑结痂,经过多次换药后二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小面积积液囊肿,经积极抽取积液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中,皮瓣部分毛发生长正常,切口无瘢痕增生,且皮损无复发。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是直径在6cm以内的头皮缺损的常用方法,且具有外形美观,皮损切除和创面修复一次完成,皮损无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复发重症抑郁障碍患者负性生活事件(NLE)暴露的特征,对2009年~2013年323例抑郁障碍复发患者(15岁~79岁)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323例现患抑郁复发者过去12个月内NLE发生率为22.3%。抑郁首次发作前NLE发生率显著高于第2次发作(合并复发病例)(57.0%vs.28.5%,P0.01);抑郁复发最常见的4类生活事件分别为:疾病/伤害(30.6%)、亲人疾病/伤害(15.3%)、社交/人际冲突(13.9%)和离异/婚恋问题(13.9%)。  相似文献   

6.
观察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行个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CTO病变行PCI术的患者。共入选46例患者,每位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2.3±1.3)个,支架平均长度(29.52±6.98)mm,支架平均直径(3.61±0.42)mm。其中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右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3.5%,总成功率95.7%,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均有改善。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14.48±15.01)个月],发生7例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2%。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病变采用个体化策略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提示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行PCI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乳晕月牙状切口切除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方法及美容效果。回顾性分析5年来在局麻或全麻下,分别采用乳晕月牙状切口(46例)和传统沿乳晕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32例)保留乳头乳晕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隐蔽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乳晕月牙状切口潜行切除增生的乳腺...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DCIS患者2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53例患者中接受全乳切除术175例(69.17%),接受保乳术78例(30.83%),其中56例(22.13%)患者保乳术后接受了放疗;年龄≥55岁(OR=0.029,95%CI:0.009~0.091,P=0.000)、首发症状为乳头湿疹(OR=8.319,95%CI:2.229~31.045,P=0.002)、活检方式为切除活检(OR=3.155,95%CI:1.496~6.776,P=0.003)、病理类型为粉刺型(OR=11.287,95%CI:4.015~31.734,P=0.000)、瘤体最大径3cm(OR=8.362,95%CI:2.741~25.514,P=0.000)为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独立因素;全乳切除术、保乳术联合放疗、单纯保留乳房术三组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首发症状、活检方式、病理类型、瘤体最大径是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进展期胃体癌浸润周围脏器的联合脏器切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意义.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5例胃癌直接浸润胰腺、脾脏和横结肠而施行全胃切除及胰体尾脾脏切除并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经通畅引流、局部冲洗及切口换药后均痊愈出院,无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均进行随访,1例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1年生存率100%,2年生存率38%.以右下腹肾前间隙开始的全胃切除及胰体尾脾脏切除并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符合肿瘤的切除原则,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单乳管溢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良、恶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3例单乳管溢液患者临床资料。1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8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7例,导管扩张症合并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导管扩张症伴慢性炎症3例,腺病及导管上皮增生14例,乳腺癌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月经状态、是否伴微钙化等因素与溢液良、恶性的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乳头溢液病因复杂,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临终反向关怀干预对患者及照顾者改变的影响,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65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试验组进行1.0个月~1.5个月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付诸临终反向关怀行为的人次增长47.7%,高于对照组的18.1%;试验组照顾者获得患者赞赏的人次增长了15%,高于对照组的11.5%;试验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量表和癌症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下降、HERTH希望量表评分提升,两组患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照顾者焦虑、抑郁、压力及疲劳评分下降,两组照顾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宁养服务中运用临终反向关怀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支持患者及其照顾者。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3例,基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其中52例为轻度病变组(50分),51例为重度病变组(≥50分),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血压变异性,比较两组入院30天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重度病变组的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其中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升高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P0.05)。因此,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降压时兼顾降低血压变异性,可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初探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SMP)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选择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6例,均有多次输尿管软镜和(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史,结石位于下盏、中盏、肾盂、肾盂合并下盏、肾盂合并输尿管上段分别为11例、1例、5例、5例、4例。结石直径平均为(1.2±0.6)cm。术后均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单通道24例,双通道2例,手术平均时间(47±19)min,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为96.2%(25/26),1例为下盏残留结石直径约0.7cm,1例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术后住院时间(2.0±0.9)d。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尿外渗、肾周血肿等并发症。SMP治疗小于2cm的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可作为ESWL及输尿管软镜术后残石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面认识外科感染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感染是一种使用抗菌药物解决不了的而常需外科干预的感染,其主要特点是皮肤和黏膜屏障有了破损、多种内源性致病微生物从破坏部分入侵致病。最常见的外科感染是切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循感染、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外科切口各类密切相关,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四关的感染发生率分别约为2.1%、3.3%、6.4%和7.1%。预防外科感染可从三方面着手,提高宿主抵抗力;手术操作细致;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预防性抗生素等。预防性抗生系的适应证为Ⅱ、Ⅲ类切口,一般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用于非厌氧菌污染的手术,二代头孢菌素用于厌氧菌污染的手术。应在手术前8小时内用药,并在术后24小时停药,给药方法是一次静脉滴入。此外还需注意提高外科创口的氧张力、保持体温、控制血糖、合理皮肤准备和掌握延迟性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等。  相似文献   

16.
外科感染是一种使用抗菌药物解决不了的而常需外科干预的感染,其主要特点是皮肤和黏膜屏障有了破损、多种内源性致病微生物从破坏部分入侵致病.最常见的外科感染是切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循感染、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外科切口各类密切相关,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四关的感染发生率分别约为2.1%、3.3%、6.4%和7.1%.预防外科感染可从三方面着手,提高宿主抵抗力;手术操作细致;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预防性抗生素等.预防性抗生系的适应证为Ⅱ、Ⅲ类切口,一般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用于非厌氧菌污染的手术,二代头孢菌素用于厌氧菌污染的手术.应在手术前8小时内用药,并在术后24小时停药,给药方法是一次静脉滴入.此外还需注意提高外科创口的氧张力、保持体温、控制血糖、合理皮肤准备和掌握延迟性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等.  相似文献   

17.
报道应用跟腱龙(Achillon)装置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短期疗效。2009年10月~2013年4月共收治29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全部为运动损伤,年龄23岁~49岁,平均3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天~5天。术前经临床查体及M RI检查确诊。术中采用跟腱断裂处3cm横行切口,使用跟腱龙装置进行跟腱缝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随访记录并发症和AOFAS评分。结果29例患者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5个月,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平均AOFAS 评分94.1分。跟腱龙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影像表现。常规超声、ABVS及钼靶X线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63.16%、86.84%、84.21%,ABVS及钼靶X线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及5.68,P0.05)。ABV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有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野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减少SSI发生率,但使用的目的与作用仅仅是在手术过程中,一旦手术结束这一作用也就结束。对于创伤较小清洁手术可以不用预防性抗生素;轻度污染手术创伤不大,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只有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时才考虑应用。麻醉诱导期使用最为合理的。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和不同的创伤程度,应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即个体化给药原则。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胶质瘤切除术后复发,收集患者首次手术及复发后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首次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病理资料及再次复发的相关信息。对影响患者胶质瘤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4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男34例,女30例;WHOⅡ级31例,WHOⅢ级20例,WHOⅣ级13例;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12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39.5±9.9)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为36%,3年复发率为67%,5年复发率为81%。患者年龄因素[P=0.002,RR(95%CI)=1.886(1.175~3.026)]、WHO分级[P=0.001,RR(95%CI)=1.531(1.140~2.055)]和ki-67指标[P=0.001,RR(95%CI)=1.472(1.177~1.841)]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主要临床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胶质瘤患者年龄,病理WHO分级和ki-67指标是评估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