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交焦虑障碍(SA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美国大概有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SAD,且成年人与儿童的患病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超过90%的SAD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较高的旷课率、较低的工作效率以及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其中有超过1/3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功能受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对SAD最新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治疗这个疾病提供一些最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概有22.6%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社会功能以及生命质量,而且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子。另外,目前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参考的往往是针对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方案,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对老年抑郁症最新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治疗这个疾病提供一些最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之一。它有许多症状,其中以失眠为根源性病症,这是引发其它病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失眠发展一定程度,则导致神经衰弱。“心理——多样化活动”疗法,是患者在自我意识的积极调节下,进行以肌肉活动为主的多样化活动,以促进睡眠,治疗神经衰弱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如果失眠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则应从治疗这种疾病着手,本实验研究不涉及此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荣伟 《天风》2018,(6):58-58
李姊妹为了失眠的儿子要我代祷,她儿子睡眠障碍的问题是从高三开始的,考入大学后,随着压力的减轻,睡眠障碍症状缓解了……可自从今年上了大三之后,他又开始失眠了,特别是临近考试时间,睡眠障碍症状更加严重,整夜失眠睡不着,必须靠药物勉强入睡,但是没睡一个小时又醒了,影响整个宿舍的人都无法正常起居。  相似文献   

5.
睡眠是机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生理过程,对学习记忆的巩固、保持免疫活性、促进疾病康复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质量降低成为现代社会威胁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国内外研究业已证明慢性睡眠障碍在多种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涉及到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消化、呼吸、皮肤等多个系统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等;同时很多躯体疾病伴发失眠障碍。所以,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理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与干预,促进全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失眠障碍是目前最常见的睡眠-觉醒障碍之一,其本质特征是入睡困难,早醒以及对睡眠质量的不满意等,并且影响记忆力、情绪等日间功能,此外患有失眠的高龄人群会有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随着对失眠的认识的加深,针对失眠的治疗也越发重要。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睡眠卫生的教育、心理和药物治疗等,本文着重介绍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慢性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慢性失眠是导致焦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焦虑抑郁又会加重患者的慢性失眠,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最终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大脑认知功能损伤。慢性失眠和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可以导致机体内免疫机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现就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超过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创伤性事件,大概有31%的人会经历4次及以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经历创伤事件后最为常见的心理病理性反应,该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很多PTSD患者会出现自残、自杀、药物滥用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就目前可获得的临床证据,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或者文拉法辛可作为PTSD的基础治疗,然后根据患者的首要症状进行特定药物的组合。如何让PTSD患者更加平稳地渡过急性期、减少自残行为以及解决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对临床医师提出的最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特点,探讨其主客观睡眠的异同点。方法:对15例原发性失眠患者、20例正常人的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特点进行比较,对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的比较。结果:原发性失眠的PSG多项指标(睡眠总时间、睡后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睡比、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和REM百分比、REM睡眠潜伏期和REM活动密度)等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多项指标(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显著(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和PSG在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QI和PSG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原发性失眠患者有高估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背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疼痛症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的人糖尿病患病率大大增加.糖尿病本身的病理、生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最佳睡眠时间为8小时.同时糖尿病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率高,OSAS患者又常合并糖尿病.本文将从睡眠时间长短和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为、睡眠障碍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对于失眠的治疗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失眠症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兰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16-118
失眠是睡眠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入睡后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等。本文主要探讨了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约束,光疗法,认知治疗,松弛疗法和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一位普通医生,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他每天所诊治的病人中,至少有10%是失眠症或者与失眠有关的病症,这个数字说明,在工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失眠是个发病率较高的都市病。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保持精神旺盛,促进身体健康,消除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30个月后84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汶川地震后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积极认知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SD对睡眠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认知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积极认知调节着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随着积极认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积极认知分别在PTSD的闯入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失眠现象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失眠现象的心理学研究王惠萍,张积家(烟台师范学院)0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生理现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失眠定义为"得不到充分睡眠的一种症状"。一般说来,将睡眠时间过短、常常从睡眠中醒来、上床后迟迟不能入睡或睡眠时间正常但缺乏睡眠感等睡...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帕金森病早期常仅存在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表现,其与重症抑郁障碍难以鉴别.本研究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及重症抑郁障碍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多导睡眠监测评定抑郁及睡眠特征,尝试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为早期鉴别及诊断帕金森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童年创伤的基础上,心理创伤使患者发生传记性遗忘,忘了自己是谁,由于自我暗示,患者又有了新的身份,由于患者无顺行性遗忘,所以照样能学习新知识,这与真性痴呆不一样。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减轻情感障碍,抑郁症状用抗抑郁药治疗,焦虑、恐惧、失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睡眠不规律用褪黑激素治疗,自杀企图用碳酸锂治疗,住精神科封闭病房,但不用电休克治疗,因为有病例报告,电休克可恶化分离性遗忘。到恢复期应减少应激,帮助回忆。  相似文献   

19.
梁一鸣  杨璐溪  席居哲  刘正奎 《心理学报》2022,54(10):1206-1215
借助交叉滞后网络的分析方法, 探讨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系统中与其他症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经历舟曲泥石流的146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在灾后3, 15和27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测量。交叉滞后网络分析结果显示:3到15个月时的睡眠问题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 而15到27个月时与他人疏离和线索引发生理反应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结果表明了睡眠问题对PTSD症状影响的时间特异性, 并为儿童青少年的PTSD干预方案和诊断模式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人生中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理现象和过程,对机体恢复体能和精力、保持生命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睡眠有助于大脑中代谢产物的清除、树突分支的形成,在学习记忆的巩固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时相延迟、睡眠时间及质量下降、睡眠周期紊乱,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安全都是很大的威胁。流行病学显示失眠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睡眠主诉,失眠障碍是指对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休息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