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1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迅速增大的肿物,12例患者伴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4例,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4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依据Ann Arbor分期,ⅠE期12例,ⅡE期9例。结果显示,DLBCL患者2年、5年生存率(OS)分别为83.6%、55.7%,MALT及FL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0%,后者预后优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ⅠE期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0%,ⅡE期患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阑尾肿瘤的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阑尾肿瘤30例患者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包括黏液性肿瘤19例,阑尾腺癌8例,阑尾类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回盲部切除术8例,15例行单纯阑尾切除,其他手术方式4例。随访25例,2例腺癌术后死于其他疾病,1例粘液性肿瘤死于白血病,1例腺癌于术后10个月复发,余均无复发和转移。阑尾肿瘤临床少见,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术后病理确诊。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41例经TTE诊断为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所有患者的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41例心脏占位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TTE对其中225例做出正确的病理类型提示,准确率为93.4%,TTE对各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提示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可对心脏占位性病变做出初步的半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且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在脑实质内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比较罕见。我们2001年12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此类病例6例,均为单发病变,手术病理证实。结合文献对其特点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1943年氮芥首次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患者病情获得缓解,为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发展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演进,化疗药物也在70年间突飞猛进。本文简要介绍了化疗药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氮芥、抗代谢类药物、顺铂、紫杉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早期发现过程,揭示了化疗药物的发展史完全遵循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哲学规律,为今后恶性肿瘤化疗的研究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临床上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首发的疾病很常见,对于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给予高度重视。肠道溃疡性病变主要包括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肿瘤相关性疾病,肠道解剖和血管异常相关性疾病,基因遗传性疾病,以及少见的药物性或放疗等因素引起的相关性疾病。本文根据当前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病理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对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给予详细阐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便于精准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8.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经验,以早期诊断、根治,改善预后。对确诊的原醛53例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男女比为1:1.65,30~49岁年龄段最多。50.9%高血压首发,15.1%低钾血症首发,并发高心痛9.4%,尿毒症1.9%,脑卒中13.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激素检查,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0者80.7%,ARR>400者占半数,血浆醛固酮(PAC)>140pg/ml者占84.6%。CT及MRI阳性率高。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占85%,结节性增生占15%(其中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占12.5%)。手术后血压及血钾均较前改善,非手术者口服安体舒通有效。原醛是可治性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建议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应常规检查RAA系统激素,并争取行影像学检查,以使原醛得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经验,以早期诊断、根治,改善预后.对确诊的原醛53例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男女比为1:1.65,30~49岁年龄段最多.50.9%高血压首发,15.1%低钾血症首发,并发高心病9.4%,尿毒症1.9%,脑卒中13.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激素检查,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0者80.7%,ARR>400者占半数,血浆醛固酮(PAC)>140pg/ml者占84.6%.CT及MRI阳性率高.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占85%,结节性增生占15%(其中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占12.5%).手术后血压及血钾均较前改善,非手术者口服安体舒通有效.原醛是可治性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建议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应常规检查RAA系统激素,并争取行影像学检查,以使原醛得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罗马Ⅲ诊断标准,且需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性别、胃肠道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饮食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可能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正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两孔)手术治疗NSCLC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176例术中或术后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组109例作为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跨肋及不跨肋放置引流管;选取单操作孔(两孔)胸腔镜手术6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发现单孔组总体手术时间(101.77±28.48)min明显比单操作组(123.72±33.12)min缩短(P0.05),而胸引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总体无明显差异(P0.05),跨肋放置胸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更短(P0.05)。因此,单孔胸腔镜在NSCLC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缩短,创口的缩小以及跨肋放置胸引流管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与疼痛,加速切口恢复的优势都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比单纯外科治疗以及外科手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生存时间.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09年的260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情况,分为单纯外科组(对照组)以及TACE联合外科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术后3月的疾病控制率;并比较其1,2,3年生存率,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个月时疾病控制率单纯手术组为75.70%,TACE联合手术组为85.62%,P=0.043有统计学差异.单纯手术组第1、2、3年生存率为55.14%,15.89%,9.35%;TACE联合手术组为66.01%,27.45%,18.95%,第1年生存率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76;第2、3年生存率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29,P=0.033.因此,TACE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远期疗效比单纯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46例医疗纠纷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报告近两年来大连地区46例医疗纠纷尸检的结果,主要从学术方面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尽可能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分以下三类:1 分析11 第一类:临床诊断符合尸检病理诊断的病例。本类26例,占5652%(26/46)。其中心源性致死者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75岁;2例为心肌梗死,原因分别为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冠状动脉炎均继发血栓形成:另2例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后,1例死于急性心包填塞,1例死于传导系统病变。死于栓塞者10例,其中肺动脉血栓栓塞5例,均为骨折或其…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切除术后pT1b直肠癌患者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指征。经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活检诊断为41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后Park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或经肛内镜显微手术后确诊为34例≥pT1b直肠癌,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最终诊断为29例pT1b直肠癌。pT1b直肠癌按浸润深度分为SM1-2组和SM3组,观察两组临床病理特点。Multivariate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淋巴脉管浸润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积极行经肛肿瘤切除术确诊;当其术后浸润深度为SM3的pT1b直肠癌合并淋巴脉管浸润时,建议行积极的补救性根治术等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及预后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并可随访到的34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预后.结果TNBC多见于50岁以前未绝经女性,肿块>2cm(72.2%)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 51.4% (P<0.05),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non-TNBC (P<0.05).5年无病生存率(DFS),TNBC 62.8%低于non-TNBC 79.6%(P<0.05).5年总生存率(OS),TNBC 73.6%低于non-TNBC 89.8%(P<0.05).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其有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了166例先后经形态学诊断及IHC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病理结果,探索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并以大体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形态学诊断、IHC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研究TTF-1、P40、P63与NSCLC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法在小标本NSCLC的病理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HC检测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较形态学更优,并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符合率上高于形态学。在抗原表达方面:肺腺癌中TTF-1表达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5.7%。肺鳞癌中P40、P63表达的敏感性分别为94.2%,89.9%;特异性为94.6%,78.4%。二者在肺鳞癌中表达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IHC较形态学更有助于小标本NSCLC的诊断分型。TTF-1作为指导肺腺癌诊断的指标具有重要价值。在辅助诊断肺鳞癌方面,P40较P63对鳞癌和非鳞癌的鉴别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述与分析2005年~2014年温州市不吸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本地区的肺癌防治提供相关参考。通过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不吸烟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0%和22%。职业、吸烟状况、蔬菜多少、有无转移、病理类型、治疗手段、有无厨房油烟、家庭被动吸烟对不吸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常吃绿色蔬菜、有无厨房抽油烟机、家庭环境烟草烟雾(ETS)、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其他)、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和靶向治疗)、职业(农牧渔民)对预后有影响(P值均0.05)。常吃绿色蔬菜、有厨房抽油烟机、家庭ETS、临床分期等都是影响温州地区不吸烟原发性肺癌发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和讨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例,其中38例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7例采用开颅手术。结果显示,术前明确诊断5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因此,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