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抑郁症(MDD)的核心症状和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MDD的临床治愈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目前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MD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处理和工作记忆能力减弱以及控制执行功能的严重不足等。神经影像学与生物学标志物等研究结果已经证实MDD认知功能的异常。了解MDD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神经生物学标志物,对于了解MDD发病机制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群中的一种高发健康问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以其数据采集便利性和无创性, 成为失眠研究的主要成像手段之一。基于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发现, 失眠患者存在前额叶、颞叶、前扣带回、脑岛等认知-情绪神经环路的异常。大尺度脑网络是涵盖多个脑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大脑结构。失眠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认知控制网络和负性情绪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 而且呈现出以默认网络为核心, 包含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负性情绪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异常模式。此外, 结合症状、治疗和大尺度脑网络的视角, 可为失眠的“精准治疗”提供神经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结合大数据和多模态分析技术, 验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已有发现。而失眠的纵向追踪和队列研究会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失眠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研究者借助脑成像等技术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结构发育特点, 发展缺陷与脑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障碍干预和脑功能改善的机制等, 这为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异常神经机制的共性和特异性, 进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标记。针对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 从脑结构损伤、脑激活异常、脑网络连接和脑功能康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指出未来研究应拓展角度, 注重揭示各发展性障碍之间异常脑发育特点的共性和特异性的具体表现、病理机制及基因基础等; 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将脑发育的异常和功能改善用于辅助各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4.
赌博障碍是指持续且反复的赌博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后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总结了赌博障碍的认知功能缺陷及其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①认知扭曲、②奖赏和惩罚敏感性、③注意偏向和④决策。未来研究应多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深入探究赌博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关注大脑结构变化及功能网络改变,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神经生物机制框架中,找到更加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赌博障碍是指持续且反复的赌博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后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总结了赌博障碍的认知功能缺陷及其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①认知扭曲、②奖赏和惩罚敏感性、③注意偏向和④决策。未来研究应多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深入探究赌博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关注大脑结构变化及功能网络改变,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神经生物机制框架中,找到更加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计算障碍是一种影响算术技能获得的特定的学习障碍。截至目前,有关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的理论尚存分歧,有关诊断与鉴别标准也未统一。近年来,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的理论假设有从一般认知因素取向到数学特定因素取向发展的趋势。而随着脑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从针对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发展到从功能连接网络角度进行研究。并且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开发基于数学认知基本理论的干预方法,并采用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的新方法。基因-脑-行为的整合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发生机制,而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经过科学评估的干预手段将可能有效促进障碍者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7.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 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 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 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 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 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 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 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颖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39-114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成为了新近的一个热点课题。从双系统理论模型(社会情感神经网络系统、认知控制神经网络系统)出发, 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 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未来研究还应加强对认知神经机制理论模型的检验、整合和创新,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参照系统(同伴关系、亚文化等)在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如何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9.
临床行为观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较少注视他人眼部。近年的眼动研究发现,ASD个体面孔加工中的眼部注视不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与脑电技术相结合的眼动研究进一步发现ASD个体的面孔认知加工障碍与眼部注视不足存在关联。该障碍的潜在认知神经机制可能既源于原生性的杏仁核激活异常,也源于次生性的社会脑发展异常。然而,ASD个体的杏仁核是过度激活主动回避眼部还是激活不足被动忽视眼部尚无定论。今后研究者应横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研究层次,同时搜集眼动与神经生理数据,开展横向比较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面孔以群体形式出现,认知神经系统会自动整合情绪信息提取平均情绪,此过程被称为群体面孔情绪的整体编码。探讨其与低水平整体表征的分离,与个体表征的关系及神经活动特点是揭示其加工机制的关键,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性模型。未来应综合利用眼动、神经电生理和脑成像技术,结合注意、记忆及社会线索进一步拓展对其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关注具有认知情感障碍的特殊人群,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探索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伴随而来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和危害做了初步介绍,并详细分析了与其发生相关的可能高危因素,同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慢性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慢性失眠是导致焦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焦虑抑郁又会加重患者的慢性失眠,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最终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大脑认知功能损伤。慢性失眠和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可以导致机体内免疫机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现就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心理状况的谱系障碍,其症状是社交及沟通上的广泛性异常、异常局限性的兴趣和高度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包括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候群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3类。研究主要以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为线索,通过深入分析ASD患者在面孔识别认知过程中脑的异常变化,探讨其面孔识别障碍的神经机制问题。研究表明,ASD患者面孔识别能力的损伤主要与N170、N300、P400和Nc等ERPs成份异常及梭状回面孔区和杏仁核的低激活有关。研究推论ASD患者面孔识别障碍是多个异常脑区联合作用的结果,且主要受异常脑区的数量和损伤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社会互动中通过他人的行为对他人特质、意图及特定情境下的社会规范进行学习, 是优化决策、维护积极社会互动的重要条件。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结合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对社会学习的认知计算机制及其神经基础进行了深入考察。已有研究发现, 人类的社会学习过程能够较好地被强化学习模型与贝叶斯模型刻画, 主要涉及的认知计算过程包括主观期望、预期误差和不确定性的表征以及信息整合的过程。大脑对这些计算过程的执行主要涉及奖惩加工相关脑区(如腹侧纹状体与腹内侧前额叶)、社会认知加工相关脑区(如背内侧前额叶和颞顶联合区)及认知控制相关脑区(如背外侧前额叶)。需要指出的是, 计算过程与大脑区域之间并不是一一映射的关系, 提示未来研究可借助多变量分析与脑网络分析等技术从系统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大尺度脑网络如何执行不同计算过程。此外, 将来研究应注重生态效度, 利用超扫描技术考察真实互动下的社会学习过程, 并更多地关注内隐社会学习的计算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后的一个并发症,随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一并发症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查找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其中无不渗透着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麻醉后的并发症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发病机制方面二者存在诸多的相似点,且目前在此方面对二者的研究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有必要从发病机制角度对二者进行相关的辩证思考,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后的一个并发症,随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一并发症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查找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其中无不渗透着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麻醉后的并发症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发病机制方面二者存在诸多的相似点,且目前在此方面对二者的研究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有必要从发病机制角度对二者进行相关的辩证思考,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个体存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加工缺陷,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随认知负荷增大而缺陷加重、工作记忆容量不足、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的注意功能失调和对刺激进行整体组织的能力缺乏。神经机制研究显示,ASD个体存在明显的额-顶工作记忆网络激活异常,以及相关脑区的脑结构、白质连接异常。另外,作为基础性的认知加工过程,ASD个体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各加工环节与言语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社会认知等因素均存在交互影响。纵观目前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可从研究手段、机制探究和干预训练三方面入手,着眼于研究方法的生态化和多元化,揭示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的机制分离,并着力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