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PCI中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罂粟碱及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及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无复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罂粟碱,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无复流恢复时间、TMPG分级、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左心功能及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组无复流恢复时间、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AMI行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给予罂粟碱和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被确诊为STEMI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10μg/kg,0.15μg·kg~(-1)·min~(-1)维持48h)和半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5μg/kg,0.075μg·kg~(-1)·min~(-1)维持24h)。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分级、90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30d内半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在女性STEMI行直接PCI术治疗患者中适当地减少替罗非班剂量不会影响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后血小板功能、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选择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 1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天A组和B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P选择素(P-sel)、可溶性CD40L(sCD40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天、5天、7天B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B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性降低(P<0.05).以此较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不增加出血风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初次PCI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80mg/d,n=36例)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例),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n=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留取术前及术后第1、第3天的血标本,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记录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患者PCI术前TC、TG、LDL-C及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各组血脂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hs-CRP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对安全有效,不仅降低血脂,且显著下调术后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评估在择期PCI手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预防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2017年8月有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证据,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收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相关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此,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中无复流(NR)的疗效。选择急诊PCI术中出现NR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分别联合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及维拉帕米组,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TIMI血流状况、校正血流TIMI帧数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组冠脉TIMI血流达3级约82.6%,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维拉帕米组约78.3%,两组均高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约31.8%(P0.05),三组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或维拉帕米相较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对PCI术NR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相关关系。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cTnT水平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术后24h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例(47.2%),显著高于D组5例(18.5%)(P0.05)。术后cTnT水平升高≥2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PCI术后cTnT显著升高,且术前或者术后cTnT升高均对预测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的相关因素.入选急诊PCI术中血管造影显示无复流患者110例入选无复流组;纳入同期行急诊PCI术经冠脉造影示血流正常的患者110例为正常血流组,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再通过ROC曲线探讨入院后EPO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后显示EPO、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5.当截点值取14.21mIU/ml时,EPO对PCI术后发生无复流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三种常用喉罩置入后对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及其本身的影响,选择最佳的穿刺位置.90例患者随机分为:Proseal组(P组,n=30)和Supreme组(S组,n=30)和SLIPA组(A组,n=30),使用多普勒超声在低位(锁骨上窝2cm水平)、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水平)及高位(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观察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前后直径、横截面积、同颈总动脉间距离及二者重叠率的变化.结果在低位穿刺点三组喉罩置入前后各指标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1);在中位穿刺点喉罩置入前后A组各指标差异组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1),S组和P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高位穿刺点三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各指标差异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使用三种喉罩时,对低位右颈内静脉解剖特点及位置无影响,可作为使用喉罩时右颈内静脉穿刺首选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12.
观察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与交锁髓内钉(IM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以2011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4例符合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IPPO组(n=67)和IMN组(n=67),MIPPO组给予MIPPO治疗,IMN组给予IMN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IMN组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高(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MIPPO组患者和IM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9.0%),无愈合延期、畸形等并发症,预后情况较佳,优于IMN组(P0.05)。MIPPO疗效突出,并发症少,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对骨组织的损伤,IMN法治疗费用低,不易感染,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因素。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453名,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症状至PCI时间、血糖、Killip分级、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血栓负荷程度、病灶血管长度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症状至PCI时间(OR:1.20;95%CI:0.90~1.54)、血糖(OR:1.08;95%CI:1.03~1.39)、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OR:0.92;95%CI:0.79~1.07)、血栓负荷程度(OR:1.40;95%CI:0.96~1.87)、病灶血管长度(OR:1.18;95%CI:1.02~1.37)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选取152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50),非诺贝特组(n=49),两药联合组(n=53)。比较三组调脂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调脂能力明显高于单药组(P值小于0.01或0.05)。联合组调脂达标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因此,联合组具有安全、高效的调脂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行个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CTO病变行PCI术的患者。共入选46例患者,每位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2.3±1.3)个,支架平均长度(29.52±6.98)mm,支架平均直径(3.61±0.42)mm。其中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右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3.5%,总成功率95.7%,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均有改善。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14.48±15.01)个月],发生7例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2%。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病变采用个体化策略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提示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行PCI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术前定位与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口患者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的影响。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行术前定位,试验组术前一天由国际造口师、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患者共同行术前定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后医生术中定位。采用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QLICP-BL(V2.0)、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功能(PSD)、社会功能(SOD)和尿路症状(UTS)、尿袋问题(BBP)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造口定位可降低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连续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3例,38例(18.7%)发生了无复流现象,分析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发现年龄、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糖、ST段抬高幅度、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术前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killip分级、血栓负荷量及犯罪血管长度十个因素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中五个因素为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这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连续入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维格列汀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3例)。对照组采用心衰优化治疗+二甲双胍单药降糖治疗,维格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6分钟步行试验及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整体降低均数为2.52%,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LVEF、LVEDV、LVESV及6分钟步行试验整体及两组均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均0.05)。因此,维格列汀未导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系统评价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文献,按既定标准筛选共纳入文献17篇,共1 552例患者,原位新膀胱术753例,回肠通道术52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76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回肠通道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相比,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更高(P0.000 1,P=0.003);回肠通道术组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对比较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通道术的特异性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P=0.001)、躯体状况(P=0.000 1)和社会家庭状况(P=0.03)方面,原位新膀胱术后优于回肠通道术;情感状况(P=0.20)和功能状况(P=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国内有限的证据得出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原位新膀胱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骨桥蛋白(OPN)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二者对ISR预测的准确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施行PCI并自愿随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复查CAG的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再狭窄组(n=28)和无再狭窄组(n=178),复查CAG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OPN等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再狭窄组患者hs-CRP及OPN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s-CRP及OPN水平对PCI后发生ISR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当hs-CRP及OPN取最佳临界值时OPN对IRS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s-CRP。相对于hs-CRP,OPN对PCI后发生ISR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