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患互动模式是对医患之间地位层次关系、行为方式、交流沟通内容途径的一种笼统描述。医患互动模式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医患之间情感状态 ,可分为友好型、敌意互动型和情感无涉型互动模式 ;根据医患之间的行为方式 ,可分为合作型、顺从型和竞争冲突型互动模式 ;根据医患之间作用状况 ,可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互动模式 ;根据医患主体地位关系 ,可分为强制型、服从型和平等协商型互动模式 ;根据医患互动内容 ,可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互动模式 ;按照医患互动媒介 ,分为言语性和非言语性互动模式[1] 。简单地从上面医患互动模式的分类名称…  相似文献   

2.
人际医患信任是人际水平上的医患信任, 是医患双方在互动过程中, 相信对方不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甚至有害于自己行为的一种预期判断和心理状态。理想化的人际医患信任的正向演变可能呈现出由计算型信任到了解型信任, 再到认同型信任这一逐渐深化的过程。社会环境、就医情境与个体特征因素交互作用于医患信任建立与演变的心理机制与过程。未来研究应收集纵向数据探索医患信任的内容维度、影响机制及其演变特征, 并验证医患信任对于医患双方态度与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的疾病,但由于手术不规范化的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出现,患者不得不面临再次手术的问题;患方对医方所提供的医疗方案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医方可依据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点,应用"甲状腺癌危险度分层评估系统"、"动态危险度分层评估模式",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制定前次规范手术医疗方案实施路径和前次不规范手术医疗方案实施路径;医方坚持不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以医疗方案路径的临床模式为基础,以医患双方共同接受的医疗方案为目的,达到医患共同决策,这有利于术后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老年下背痛诊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中人际关系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以心理动力学方法来描述普通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的心理互动过程,并对维系正常医患关系所需的医、患双方的心理学特征作出设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急诊患者家属为例,从心理方面来探讨医患关系,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利益冲突、心理应激和缺乏沟通等;提出拉近医患关系的见解:医方要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加强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6.
创伤中心患者来源多样,伤情复杂,救治时间紧迫,患者家属急迫的心理需求与医学现实判断和工作制度之间常常产生矛盾,给医患矛盾埋下了伏笔。而资源短缺、风险规避与伦理原则的冲突更让医护人员陷入了两难境地,对医护人员造成了身心伤害。本文从创伤中心的工作特点出发,从心理学和医疗实践中矛盾冲突的角度,分析了可能引起医患矛盾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办法,希望这些方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改善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传统病历是以重点记录疾病诊断、诊疗为主的记录资料,随着叙事医学的发展,应逐渐增加关于患者心理层面的疾苦、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及医务人员观察反应的医患互动记录,体现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与实践活动。在病历中应用"叙事医学"的叙事语言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人为本和心理和谐"并体现在病历中,充分体现患者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表现和诉求,要遵循"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但不应拘于僵化的模式,以丰富的语言反映患者的患病感受、诉求,医生诊断、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凸显重要,从参与合作式的医患模式着手,分析这一模式的双面性.运用依恋理论的观点,分别探讨了患者的四种依恋模式和就诊心理,以及不同依恋模式的医生和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形成互动医患关系,为进一步促使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际语用学关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的人际方面的语用学视角。在人际语用学视阈下,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研究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发现在医患冲突性话语中,患者主要从医生的职业、医品和能力三个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表达对医生的不满和质疑。关系研究是人际语用学最核心的研究,为管理与患者间的关系,处于医患交际主导方的医生可以利用移情、称呼语、赞誉患者、与患者寒暄等策略与患者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门诊医患互动自然观察获得数据资料,借助国外广泛应用的互动过程分析系统对医患互动中各类语言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并总结医患话语主题结构和差异。研究发现,门诊医患互动话语主题以生物医学为主,医生忽视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且互动中存在医患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现象。因此,建议医生加强对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增加对患者的信息给予、人文关怀、鼓励和支持,逐渐将医患互动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剖宫产术时,由于此类患者的特殊性,患者以及其家属、医务人员心理表现都有别于普通情况。合理遵守此类患者的如下麻醉方案优化原则:麻醉操作可以实施原则、麻醉效能有效控制原则、避免诱发或加重精神疾病原则、患者无痛和新生儿安全原则、术后镇痛衔接原则、全程心理干预原则和替代麻醉预案制定原则,同时科学制定患者围术期如下管理规章制度:应急程序的及时启动、患者家属及监护人的沟通与知情同意、麻醉前后特定病房或医疗单位的建立和麻醉医疗期间医患合法权益的保障,只有这样医患双方安危和权益才能得到最佳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共同决策是医生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疗效、益处及风险,而患者告知医生对疾病及风险的看法和疑虑,加强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最后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做出合理选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医患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疗决策模式,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国内外学者尝试在医疗领域多学科方面应用医患共同决策,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产前筛查与诊断中医患共同决策特点,国内外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医患共同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恶性肿瘤治疗决策中往往会有家属的参与,对家属参与决策的道德辩护常常诉诸于后果论,假设家属的参与有利于实现患者的最佳利益,然而这一假设是否成立?笔者通过对北京市两所三甲医院的11组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访谈,分别了解三方参与决策的方式、程度及考虑因素等。本文在三方观点对比分析基础上,结合最佳利益的伦理概念探讨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决策。结论是提高患者的自主性有利于形成最佳治疗方案,并实现其最佳利益,医生和家属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共同决策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决策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从医疗体系、医方、患方三个方面讨论医患共同决策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医患共同决策的扶助力度,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医方应积极发挥职业优势,改变决策思维,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在医疗体系内建立医患共同决策分级沟通模式,完善医患共同决策规范操作流程;此外,应通过多部门联合开展宣教的方式,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医患共同决策。  相似文献   

16.
医患沟通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基于信息交换视角,通过建构医患沟通模型,解读医患沟通障碍研究的被试获取、衡量指标和心理根源。其中,获取医患研究对象的方式包括直接选取医患群体或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以及通过启动的范式操纵医患角色;衡量指标指患者的心理反应,包括患者的心理感受、对医嘱的认知、对医嘱的遵从、健康恢复等;心理根源可归为医患个体特征的作用差异和沟通需求的结构不匹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丰富启动方法,补充认知指标,深化心理根源,开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造成小儿外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医患沟通不够、缺乏信任和理解。知情同意是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方式。深入理解并实现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重视和做好手术委托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合理履行告知说明义务,让家属在充分知情基础上做出自主的理性的选择,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健全及社会舆论强有力的影响 ,患者的知情同情权已成为构建现代医患关系的基础。患者不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可能的预后等都有知情的权利 ,而且对医师在治疗上的决定可行使同意或否决的权利。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因手术医生忽视或不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更有甚者 ,医生将其个人意念强加给患者 ,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因此 ,手术治疗过程中坚持知情同意及心理抚慰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 麻醉医师应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抚慰由于患者年龄、性别、职业…  相似文献   

19.
从医学人文角度出发,做好安宁疗护可从加强沟通能力、重视灵性照护、注重家属的哀伤辅导三方面进行。医护人员应在提供足够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尊重患者需求,共同制定临终决策,通过协助患者自我实现来帮助患者寻求生命价值与意义,并协助家属平稳度过哀伤期并开始新生活。为了避免理论化的抽象阐述,从三个临床案例入手,分别通过案例介绍、案例评估、照护策略与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沟通技巧、灵性照护与哀伤辅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身体照顾是基础,心理灵性照顾是核心,宁养院提出"嵌入性灵性照顾"概念,即将灵性照顾嵌入到家属为患者提供照护的互动之中,使照护成为患者与家属灵性联结与互动的重要内容。从"身、心、灵、社"全人照顾视角出发,以"家属课堂"为载体,在每节家属团体活动中嵌入灵性照顾元素,为家属提供居家照护与灵性照顾上的指导,一方面促进患者与家属的灵性联结与互动,另一方面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引领。研究发现患者与家属之间互动交流越频繁,情感碰撞越激烈,联系越紧凑,互惠交换越广泛,情感联结则为强联结,反之则为弱联结。强情感联结有利于促进患者善终,家属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