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认识到DRP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综合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认识到DRP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治疗应该个体化。就其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方法的研究及具体的措施运用哲学原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治疗应该个体化.就其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方法的研究及具体的措施运用哲学原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人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科学哲学方法来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科学哲学方法来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科学工作者坚持科学精神,努力探索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其可能通过炎症因子的刺激,释放炎症介质,参与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损伤视网膜血管。了解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手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手术治疗是从20世纪开始,首先是Gonin面开辟的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使得这一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20世纪70年代以后,玻璃体手术的出现,各种玻璃体替代物更新与临床应用,使视网膜脱离的手术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尤其是80年代以后,各种膨胀气体、硅油、全氟化碳液体的应用、眼内光凝、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技术的应用,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地深入,尤其是前部PVR的研究等,使玻璃体手术适应症逐步拓宽,手术技术日新月异,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为 0 .6% ,1998年全国部分省市人群糖尿病普查 ,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为3 2 1% ,糖耐量减退为 4 67%。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剧增 ,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血管并发症的猛增 ,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分别占 30 %~4 0 %与 15%~ 2 0 %左右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的首要病因。深入系统及全面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是指导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未加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可对母子产生极大的围产期和远期危害。妊娠后糖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妊娠期血糖的管理和控制与非孕期不同。GDM一经确诊,应及时干预,加强母儿监测,控制妊娠期血糖,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围生儿结局;产后对母儿严密随访,异常者给予相应处理,以减少或延缓产妇在产后发展为成为2型糖尿病的可能及预防子代发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别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25mg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病足、冠心病、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尿病血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和维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减少由低血糖或高血糖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减少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要实现这一治疗目标其中心环节就是要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治疗必须在自我监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胰岛素/药物治疗方案和饮食管理等以及糖尿病知识教育和心理支持的综合管理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便于监测、管理;联合抗病毒治疗增加抗病毒疗效尚难肯定,更无法避免耐药发生,并可导致多药耐药、增加药物副作用和治疗费用。因此,优选单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是目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患者的血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糖尿病患患者数的迅速增加,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外科手术相互影响,一方面,手术应激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使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完整的术前评估,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39例、单纯冠心病组35例和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非糖尿病组)27例进行研究,比较三组间AngⅡ水平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AngⅡ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确定独立性。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82.5±22.0)水平较单纯冠心病组(72.7±20.0)及对照组(70.1±14.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ngⅡ(r=0.398,P=0.012)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且具有独立性。因此,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Ⅱ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1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基础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又是可控制、可预防的疾病.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降低有赖于血糖的良好控制[1].UKPDS和DPP证明: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并发症提前出现,导致残疾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是降低糖尿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也是降低社会和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推进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是普及糖尿病知识即糖尿病教育[2].被称为美国糖尿病教育先驱的Dr Joslin就提出:"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