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267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为被试对其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进行测量,其结果:(1)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运动员;(2)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运动员组、非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总体上,男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其中,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运动员男大学生在“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方面明显比非运动员男大学生更自尊、自信,尤其是在“身体强壮”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5)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红色电话亭曾是英国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电话亭遭到弃置、破坏,英国电信集团决定拆除这些电话亭。2017年3月,第一批拆除行动开始了。当工人拆除一家旅馆旁的电话亭时,老板威尔逊很是  相似文献   

3.
潘佩玮 《天风》2006,(24):48-50
时间:圣诞节下午。地点:基督教某教堂义工宋恩惠家中。一张桌子,上放一本圣经,一只茶壶和几只茶杯、一个装有照片的镜框。一把椅子和一条长凳。主要人物:宋恩惠,女,47岁。孤身一人生活多年。佳佳,女,20岁,幸福小区探访小组义工,大学生。茵茵,女,19岁,平安小区探访小组义工,大学生。音乐起。身穿洁白圣衣的6名男“使者”上,在舞台后边线站立。身穿洁白圣衣的6名女“使者”上,在男“使者”前面站立。  相似文献   

4.
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凌文辁 《心理学报》1985,18(2):25-31
用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测验的结果表明,中国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大学生。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出了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五个因素。其中四个因素是中国男女大学生共有的。因此,他们在因素结构上无大差别。但“对考试结果的耽忧”是女生的独特因素,“对考试嫌恶和批判”则是男生的独特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认识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几乎从相识的那天起便开始“抬杠”。男的是记者,女的是地理教师。他们开始“抬杠”始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中国国土面积是多少?男的不假思索回答说960万平方公里,女的说不对,960万平方公里只是陆地面积,正确的回答还应该包括海洋面积。男的恍然大悟。“弄清”了被自己忽略了多年的问题。不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女大学生已占相当比重,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标志着妇女成就的机会日益增多,我国妇女的解放达到一定的程度。但作为女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仍承受着来自社会的许多压力,因此在道德选择上陷入难以融合的心理冲突。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社会要求她们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事业进取心。社会提供着这样的信息:女性在智力发展上毫不逊色于男性,女大学生既然同男大学生一道接受高等教育就应当同男大学生一道担负起社会责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正在结束。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女大学生,又要  相似文献   

7.
乘车偶拾     
一天晚上,我们夫妇俩坐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忽然前面一位女士扭头对一名男子叫了起来:“别老往这边挤,再碰到我,就踹你一脚!”男的回答道:“又不是故意的,你怎么这么凶!”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横竖尺时间、距离测定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30人(男15女15)进行了手动时机反应的测试,结果发现,在时机反应时,男被试重速度,女被试求准确,从手动时空指数(距误×反应时间)上看,男被试左、右手有差异,女被试则差异甚微,同时,求出理想时机,以寻求发展合理的自我时机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1960年至1970年间,在德国,对于那些对科学哲学或分析哲学有兴趣的人来说,他们的目标自然是W.施太格缪勒领导下的慕尼黑大学的哲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最初被称作“哲学家研讨会”,后来与慕尼黑大学统计学系合并,这个研讨会就成为“科学理论与统计学研究所”,而那些大学生们则干脆地称呼“在施太格缪勒那儿”。这里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10.
马松亭对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阿訇是十分反对的,仇恨地称他们为“红色阿訇”。马松亭自称为“群众阿訇”,却没有说明他的内心是什么颜色的,是黑色的心呢,还是蓝色的心?马松亭这次利用大鸣大放,乘共产党整风的机会,对党进行了猖狂的进攻。到处放火煽动穆斯林,散布“争教不争国、国家不存在,回教可存在”的叛国叛教的谬论,喊出“首先拿刘格平、马玉槐开刀”的杀声。企图篡夺回协、伊协和经学院的领  相似文献   

11.
在种类繁多的化妆品日益侵入女大学生床头的今天,也仍有坚决不同意涂脂抹粉的“顽固分子”。如女生甲便说:“不加修饰的自然状态是最美的!”有女生乙反唇相讥:“那么原始人是最美的了,因为他们毫无修饰——连衣服都不穿!”甲顿时哑口无言。 这段对话中,乙能取胜,是因为她采用了归谬法和“非黑即白”的诡辩法。甲认为“不加修饰的自然状态是最美的”。乙先假设甲的观点正确,提出“原始人处于不加修饰的自然状态”——但这显然是个谬论。从原始人穿上第一件用树叶缀成的衣服,戴上第一串用兽骨做成的项链,他们便已认识到他们的原始状态并不美。由这个谬论可以反推知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这里用了归谬法。  相似文献   

12.
林志华 《天风》2004,(5):18-18
感谢上帝,他带领中国教会进入了宗派后的时期,让中国教会从陈旧保守的旧神学框架中解脱出来,从传统的旧习俗中释放出来。但就是到了今天,还有某些教会的一些人,在传统礼仪上斤斤计较,互相论断。他们因循守旧,不是注重精意,乃是注重形式。他们随意论断人:“你这样做不合圣经”,“你这样做不属灵”,“你这样做不得救”。上帝没有定人的罪,他们先定了人的罪。福建教会近年夹按立了91位女牧师,她们在各地教会都有上乘的表现,深受信徒的喜爱。但个别  相似文献   

13.
1952年,在布里斯高的弗里堡大学举办的讲座上,M.海德格尔提出一个在当代引起一定反响的命题:“科学不思考,并且不能思考;”他补充说道,“甚至那就是它的幸运,我要说,这保障了科学本身的和已被确定的论证。”科学不思考,这至少是一个别出新裁的论断。科学家,我们知道他们,我们不时地在报纸上和杂志上看到他们露面。即使我们始终不明白他们做些什么,但至少我们知道他们不是异想天开的人。他们并不是胡乱地从事研究,而是有条  相似文献   

14.
做好一件事     
有一家人,男的是经济学教师,女的在街面开一家纽扣店。一天,丈夫告诉妻子,自己有一个新发现:在图书馆看一份杂志,介绍的全是世界上的大公司,叫做“500强”。他们都是一根筋,一条路。女的问:“什么意思?”男的说:“打个比方,你卖纽扣,就只卖纽扣,卖所有品种的纽扣,店再大,都不卖别的。以后再进货,头饰、胸花之类的东西,不要再进了,全进纽扣,有多少品种进多少品种,看看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卡特尔16P F问卷对上海317名文、理、工科男女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而发现:1、各科男女生之间在许多因素的均数的变化上有一致性的趋势:2、女生较男生易情绪激动,依赖性强、天真、坦率;3、相对而言,理工科学生人格特征较为接近,而文科学生与他们的差异较大;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在高成就和创造能力的预测上高于一般水平,但不少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一年级学生最低;(3)女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文科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1 从哲学发展史上看,历史的主体、客体范畴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但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哲学”既没有对历史的主体、客体范畴作出过科学的规定,更没有科学地说明历史主客体之间的真实关系。在历史的主客体问题上,先前的思想家们不是象法国唯物主义者那样,沿着“自然主义”的轨道滑向历史唯心主义泥坑,就是象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们那样,沿着“理性主义”的轨道滑进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失足的原因何在呢?当法国唯物主义者认定“环境创造人”的时候,不能说他们缺乏唯物主义味道。但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困惑,使他们又引出了“人创造环境”的命题。于是,在历史主客体问题上,他们始终跳不出这种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那么,他们为何跳不出这种逻辑怪圈呢?不懂得历史辩证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但更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仁”是古代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春秋时代的许多著名人物,如管仲、子产、晏婴等,孔子都只肯定他们各自的长处,而不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仁”的境界。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谨慎,不轻率地发议论。这样看来,似乎“仁”的含义又极其寻常了。所以连司马牛也奇怪地追问道:“其言也訒,斯谓之仁矣乎?”孔子回答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说话时首先考虑到实践,考虑到实践就必须认真,不能敷衍凑合,这样,他说话怎么会不谨慎呢!  相似文献   

20.
赵倩 《大众心理学》2022,(12):13-14
<正>电视剧《脱身》里面有个桥段,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提出离婚的要求,女主人公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男主人公突然很激动地压低声音并有些悲怆地说:“你看不见我,你就是看不见我……”为何“看见”如此重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指出,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互动和联结中汲取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