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同题异构” “同题异构”也叫“同题异构”、“同课异教”。一般而言,“同题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题异构”的基础是“同题”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起点与终点的同。“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读《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马涛王永祥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版),从同一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新的梳理、研究,为我们研究、透视中国古代思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王永祥教授原先是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一观”的研究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为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精到的概括。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王著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中发展观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同一性思想的孕育、萌芽、产生、及其最初形态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时期。在先秦,作为哲学同一性范畴的“同”、“和”、“一”等,是与哲学同时产生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力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历程:最初形态的老子的“道”、“一”的同一性,阐述了两种对立物如柔与刚、曲与全、无为与有为等的同一性,它们都是以实例的形式出现的。孙武、孙腹所讲的战争基本矛盾(胜与败,攻与守等),军队素质自身的矛盾(勇与怯、强与弱等),战略战术中的矛盾(进与退、奇与正等),也都是一些具体的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3.
重复用兵,历来为兵家之大忌。《孙子兵法》强调:“战胜不复”。就是说,切不可在同一地点运用同一战法来对付同一敌人,尤其是以奇制胜的伏击战,更不宜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而善于冲破心理定势的军事家,却能通过逆向思维,寻找到以奇制胜的战法。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  相似文献   

4.
张俊峰 《美与时代》2006,(12):27-28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思维反映着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只有相对的同一而无绝对的同一。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中,绝对的同一:“1+1=1+l”是没有意义的,列宁称之为“呆板的同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140页)。只有相对的同一:“1+1=2”,这才是有意义的,这是有差别的同一。正如恩格斯所说:“同一性自身包  相似文献   

6.
省电视台的3名摄影记者需要到顶效拍摄一些反映历史文化的资料。听了记者的要求,我决定带他们去拍摄“猫猫洞”。“猫猫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出土的“兴义人”化石,是与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化石系同一时代的古人类化石。考古专家说,“猫猫洞”是黔西南州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7.
省电视台的3名摄影记者需要到顶效拍摄一些反映历史文化的资料。听了记者的要求,我决定带他们去拍摄“猫猫洞”。“猫猫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出土的“兴义人”化石,是与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化石系同一时代的古人类化石。考古专家说,“猫猫洞”是黔西南州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会对道德产生什么影响?“促退论”认为必然导致道德退步,“促进论”则认为会推动道德进步。可经考察发现,这两种观点所说的“道德进步”与“道德退步”,并不是在同一层意义上的所指。如果道德进步是指人心改善,德性提升,而道德退步是指人心堕落,德性败坏,那么,科技对道德就既无促进作用,也无促退作用,只呈中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计文 《天风》2010,(2):29-31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Kvng)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0.
仁学与人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是儒学的核心。仁的基本精神或要义可以概括为七点 :仁的第一义是“生” ,第二义是“爱或博爱” ,第三义是“理” ,第四义是“全” ,第五义是“公” ,第六义是“一” ,第七义是“通”。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始点 ,爱是生命的守护神并赖以同一的基础。只有公和仁爱 ,万物才能同一 ,万物同一了 ,无隔相通了 ,天下才会和谐而美满。这些既可视作仁学的内在逻辑 ,也是仁学具有普遍意义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话题转向一般公众讨论的中心,反映出由冷战时期典型的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终结以及资本主义宣称自己是“唯一可行的”、别无选择的社会一经济制度所带来的重要的精神一政治再定位。令2001年与众不同的,是被许多人视为“文明的冲突”之血腥证据的可怕的“9.11”恐怖活动,以及联合国将这同一年宣布为“文明对话”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汪永奇 《美与时代》2013,(11):75-7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3.
王建芳 《世界哲学》2023,(3):153-159+161
“唯靠X和Y原则”和“最佳候选者理论”是忒修斯之船疑难的两类经典消解方案,二者各执一端,无论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视角看都存有不足。跟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加以修正,将形式因和质料因看作忒修斯之船的本质属性,从本体论视角看,拆装船与原船“同一”,修补船与原船“相同”但不“同一”;从意向性指称理论视角看,原船、修补船与拆装船的同一性判定往往受认知主体的意图和意向性影响并随之改变;从作为内在因素的本质属性与作为外在因素的意图、意向性两方面来衡量,二者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力大小不同,产生的合力不同,引发的判断自然有所不同。由此,就可以有效地弥补经典消解方案的不足,同时合理地修正“否定忒修斯之船本体同一”和“否定存在本体同一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智慧》杂志1999年第二期刊登了袁艺《奇妙的数字排列》一文,称有一奇妙的数字排列“12345679”有以下三个奇妙特点:①“清一色”——该数列乘以9的倍数,积是由同一数字组成的9位数,如12345679x9=111111111,1234567...  相似文献   

15.
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禅教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禅教关系则是宏和德清禅教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禅教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赫拉克利特被推举为辩证法的开创者,多被归因于他提出的“流变”说,代表性言论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仔细考究,此说似还可商量。问题在于,通常以“河”指称河水,而不是河岸。第二次踏入时,原河水已流走,为什么还可用“同一条河”称之? 要解决这个问题,须折向语言、思维,采取新的思路。于是来了“逻各斯”学说。按赫拉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以至于宋,有不少僧人被视为定光佛在人间的“应身”或“化身”,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有不同的僧人都被视为“定光佛”。民间社会广为崇奉,连朝廷也予以承认并赐加封号。这种“人间佛”的出现是佛教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隋唐以来民间持续的“造佛运动”的成果之一,是佛教进一步世俗化、民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荔波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同一经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其面积40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森林覆盖率87.54%。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达170余种,药用植物354种,动物251种;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风光以其返朴原始、回归自然的生态特色,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19.
(一) 199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发表邓小平同志《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文所加的按语。地按语在前面说,“这篇文章”是1961年12月27日邓小平同志“讲话的一部分”,但最后却又说“讲话全文如下”。这样,作者在同一按语中,对同一篇文章,既肯定它是“讲话的一部分”,又肯定它是“讲话全文”,即肯定它“不是讲话的一部分”。而说它是“讲话的一部分”和说它是“讲话全文”,这两个论断是相互否定的,自相矛盾的。这就是说,作者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同时肯定为真,这显然违反了“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二) 1991年2月26日《工人日报》第2版刊登了一  相似文献   

20.
《黄帝四经》与百家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徐。”(《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虽因出发的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取舍各异,各执一端,但本质上都是对同一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因此,它们之间除了排斥与对立之外,必然存在着同一的方面,具有互相吸取的可能。另一方面,诸子百家通过争鸣辩驳,都看到了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随着时局的变化发展,如何“舍短取长,以通万方之略”(《汉书·艺文志》)便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因而,百家学说的融汇综合乃是必然的趋势。黄老学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