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切唯心主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认识中寻找真理的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一般地以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斗争,对于总结思维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命题。但是,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人却把这两个命题对立起来,把二者说成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则鸣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一文(载上海《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以下简称“则文”)就认为,强调认识依赖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真理的唯一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人们犯错误的原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和避免或减少错误。对于哲学界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如真理与错误的关系、怎样正确理解检验真理的标准等,作者都阐明了自己的看法。本书语言通俗,适合广大青年哲学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供研究这一问题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破除反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迷信、冲决思想网罗,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的认识,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并不一致,甚至还有不小的分歧。例如:有的同志认为经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理论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逻辑证明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方式,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存在本身。理由是,人们的实践受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失败,符合客观规律才会成功,对成功的社会实践的总结就是真理,反之,则是谬误。可见,客观存在是确定真理性的标准。而实践则只是获得和检验真理的手段或方式,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们读了《国内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刘沛俊同志写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客观存在本身》一文(以下简称“俊文”),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恰恰相反,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存在本身”或其他,而只能是实践。现仅就“俊文”提及的问题,谈点我们粗浅的看法,与刘同志商榷。第一、“俊文”以  相似文献   

7.
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历来是同哲学上的路线斗争紧密相联的。哲学家们的哲学路线不同,真理标准也就不同,各自的真理标准同哲学路线是一致的。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思维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人的思想和真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主观自生的,它的真理标准也求助思想本身。唯心主  相似文献   

8.
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刊记者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座谈会于1998年5月8日在北京召开。在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首先回顾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经过。他强调指出,20年前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否包含错误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近两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撰写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这个问题的讨论,现在还在进行之中。现将有关这个问题的主要论点和主要依据综述如下: 关于真理是否包含错误的问题,有两种基本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真理之中包含着错误是符合认识规律、符合真理的发展过程,并为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持第一种观点的论者当中,对于真理中为什么包含着错误,也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实践之中。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还是价值关系的确定者。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中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为我们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今天已经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但是,这个原理的提出,却是长期以来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探索和斗争的结果。在欧洲,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到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哲学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其真理标准也不同。概括地说,中世纪是以“圣经”教条为标准的宗教裁判;近代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这个问题有十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澄清一些混乱思想,批判当前出现的一种否定实践标准的思潮,肃清“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流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综合介绍一下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讨论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在思想上它具有启蒙的意义。其启蒙的意义表现在它破除了偶像崇拜,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然而任何一种实践都包含了某种价值因素,即使是探索真理的实践中,也无法完全避免价值因素的干扰。正如黑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的分析所揭示的那样,启蒙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实践标准也会由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因素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表现在,当价值原则取代真理原则,并成为标准的时候,实践标准就会被庸俗化,功利原则取代了真理原则。因此,在使用真理标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统一起来,既不能用价值原则否定真理原则,也不能用真理原则否定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在目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来鉴别是非的标准很多,例如区分香花毒草的标准、区分革命反革命的标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标准,等等,这些标准虽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本身并不是实践,而是主观范围的东西,它们不是在实际上起着检验真理标准的作用吗? 我认为,这是把用同一语词表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真理有两个尺度,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外在尺度指真理与其对象之间的符合关系;内在尺度指真理内在体系的无矛盾性。真理系统是客观事物系统的再现。只有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系统,才算是真正把握了它的本质和规律。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系统的一个要素,一  相似文献   

16.
1962年4月12日《文汇报》刊登了陈翰伯的《关于科学史上的错误观点》一文,引起了关于真理与错误关系问题的讨论。从同年5月起到8月中旬,该报先后发表了余源培的《错误观点是相对真理吗?》(5月15日)、丘权的《如何理解错误和真理的对立》(6月12日)、李宝恒的《真理和错误》(8月17日)等讨论文章和来稿综述(7月31日)。接着,该报又发表了陈翰伯的《真理是一  相似文献   

17.
获得真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自康德1754—1759年之间的讲演。早在四十年代,我国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曾分析过真理的符合说,指出了真理与对象相符的重重困难,但肯定了符合说仍须坚持。目前通行的真理定义,正是肯定了知识与对象的符合,但这种肯定似乎仍使人感到抽象、笼统。阅读康德《获得真理的方法》,势必能加深我们理解当今的符合说以及真理与错误之间的关系,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避免。本编辑部认为此文不仅有史的意义,而且有现实的理论意义。为慎重起见,我们特请在华工作的西德汉学家聂黎曦先生对译文作了认真的校改。  相似文献   

18.
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研究近况李校利(汉中师院政教系)近年来,哲学理论界就真理检验中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讨,现就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介绍给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们。一、真理检验中的价值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实践观的缺点是把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仅仅理...  相似文献   

19.
N.雷斯切尔在他的近期著作《真理连贯理论》一书中,强调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和真理的本性问题的区别。近来,有人试图为理性的证明的连贯论辩护。在这种证明中,连贯性被认为是真理的标准(即下面所说的真理标准连贯论——译者),但是连贯性却不被认为是真理的本性(即下面所说的真理本性连贯论——译者)。本文中我要论证:连贯性作为真理的标准,的确能够衍推连贯性是真理的本性;证明的连贯论是正确的,所以真理的连贯论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北大哲学系马列哲学著作教研室、毛主席著作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召开了第二次真理问题讨论会,黄楞森同志作了中心发言。首先他谈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有些真理有阶级性。“四人帮”一伙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夸大真理的阶级性,胡说所有真理都有阶级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进行批判十分必要;但是有的同志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这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