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印光以佛学理论诠释儒家伦理,不仅促进了儒佛互补,也加深了两者的理论会通;既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理论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佛教中国化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印光法师(1861-1940)是近代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所处的时代,是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最为炽烈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有识之士各怀忧惧,纷纷奋起推动变革。印光为救时劫,力倡儒佛会通思想,希望"儒宗由佛法而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布",试图以此"使人人以自治、自立、自强,""实现国家之国治、国立、国强"。  相似文献   

2.
宗性 《法音》2014,(12)
正"六波罗蜜"是大乘佛法中实践菩萨道精神的六种方法,分别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大乘佛法行者可通过以上六种方法,成就无上佛道,到达究竟圆满的生命境界。因此,"六波罗蜜"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被尊崇为核心的修持原理和方法,受到大乘佛教徒的普遍重视。"六波罗蜜"中的任何一类,内容都非常丰富,这里拟从"忍辱波罗蜜"的一部分内容来辨析其中  相似文献   

3.
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国爱国僧人典范。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5月3日,澳门佛教总会举行2017佛诞嘉年华浴佛法会暨澳门佛教总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印顺法师、副秘书长光泉法师,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理事长宽静法师、副会长心慧法师,泰国副僧王帕玛斯提长老,台湾佛光山副住持慧伦法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等出席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儒佛两家都十分讲求"孝"道,各自都有系统的有关"孝"的教义,但是儒佛两家的"孝"道观是有差别的:(1)儒家以德教为基础,而佛教以感恩为基础;(2)儒家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身心之困,而佛教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获得佛教的解脱;(3)儒家要求子女以"三年之丧"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而佛教要求子女以"盂兰盆会"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4)儒家提出了"人伦父母"的观念,认为互为"人伦"关系的双方都应该发展"孝"的关系。而佛教提出了"众生父母"的观念,认为"一切众生皆是我的父母",因而我对一切众生都必须有"孝"的态度。儒佛这两种不同的"孝"道观已经融合在一起并进入了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7.
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的岁月是他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尊法师在这翻译的西藏经典,以及他们二人之间的讨论深刻左右了印顺法师的佛学建构。他的中观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不同于汉传佛教传统的地方,这是他吸收藏传佛教思想并加以深化、提炼的结果。宗喀巴大师的教理阐释是印顺法师的中观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或许可以这样说:"中观为阿含通论",宗大师从教义上作了论证,法师从思想史上作了论证。无论僧肇、吉藏,还是宗喀巴、法尊,他们都促使着印顺法师从佛法教义和思想史上去探本溯源,契合佛陀的本怀。这一事实也表明,藏传佛教的中观学在20世纪的"人间佛教"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汉藏佛教的融汇有助于推本溯源,认识本来的佛教。  相似文献   

8.
中国真常唯心佛学思想刍议胡晓光中国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判别大乘佛教为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识宗,三法界圆觉宗。在太虚大师的判教前提下,印顺法师又提出大乘佛学有三论,一性空唯名论,二虚妄唯识论,三真常唯心论。两位大师的判别划分是...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7)
<正>印顺法师是重要的"人间佛教"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借鉴太虚"人生佛教"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人间佛教"思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为中外佛教界的众多领袖所继承和弘扬。在今天,"人间佛教"已经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我们在这个时候重温印顺法师的著作,观察当前佛教的新开拓,不仅会加深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也有  相似文献   

10.
靖居丛录     
大乘佛教弘化院胡妙观居士名子笏,湖北江陵人,民国间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后皈依佛教,信仰弥笃,师事太虚法师,为武昌佛学院、汉口佛教正信会之发起人.三十年代,担任武汉佛化青年会会长、北京华北居士林理事长、北平女子佛学院院长.其后辞去一切事务,隐居五台山,虔诚清修,一心办道.1941年,佛教同愿会成立大乘佛教弘化院,延聘胡老为院长,培训华北子孙派寺庙之青年僧侣,提高其佛法认识,以便利此类寺庙之正规成长.是年九月,经过考试,录取僧众百名,正式开学.修学期间为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