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生科学家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张倩秋 《心理科学》2003,26(5):906-907
1 引言  科学观是人对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它影响科学发展。科学观有两种表现形式 :(1)科学哲学 ,它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科学的本质和结构、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2 )科学的内隐观 ,它是人们对科学的非正式看法 ,如如何看待科学 ?怎样对待科学和科学家 ?科学家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等等。 1981年 ,Sternberg对智力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公众对智力的看法 ,显示了内隐观研究的重要性。 2 0 0 1年 ,杨治良等对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内隐观的因素结构。但是 ,对科学的内隐观还很少有研究。科学内隐观将揭示公众对科…  相似文献   

2.
实现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我们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狭隘视野来审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就会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1]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 ,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 ,医学教育要克服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 ,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科人才。1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审视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自然科学[2 ] 。科学文化属于科学 (认识 )的世界 ,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 ,试图运用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建立各领域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此科学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世界强调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出现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热,对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进行调查研究,从医学科研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SCI热的利弊,及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客观说明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反对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探索兴趣和热情,还科学研究以本来的面目,促进科研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萨顿提出的新人文主义观,分析批判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指出科学人性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方法,其人性化的科学现有利于我们今天深度解读、审视医学的人性化,张扬价值理性,在实践中克服目前医学异化的倾向,开掘医学和人文融合的路径,实现医学人性化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6)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关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从本体论层面探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性、变革性、人民性的运行逻辑,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面向实践、指导实践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动力;从认识论视阈把握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等基本范畴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观的辩证思维路径和方法论意蕴;从价值论场域阐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工具性的完美契合,深刻揭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当代所具有的理想目标的真理性价值、科学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和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铲除医学领域的伪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几年来关于医学庸俗化的学术讨论明确提出应从本质上对前科学、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这四个相关概念加以区分。医学庸俗化现象事实上包括伪科学和反科学两种既相联系、相区别的社会现象。指出“法轮功”是反科学而不是伪科学。医学中伪科学包括在基础医学1临床医学、临床药物不,乃至卫生管理领域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违背科学,图财害命的百法行径。医学中的反科学则包括邪教活动、巫医神汉、预卜吉凶等迷信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篇对商榷的答辩文章,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一元科学观和真理观,对有关中医学的经验、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同时对多元科学观、文化相对主义、地方性知识观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临床误诊案例和医学相关文献中出现的某些典型逻辑错误入手 ,谈谈开展医学逻辑研究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之后重点讨论医学逻辑的特质。1 医学工作者学习逻辑的必要性意大利萨莱诺创建的西方最早的医科大学的条例中 ,就作过这样的规定 :“除非学生们先前已经在逻辑方面打好了基础 ,就不能期望他们去学习医学科学。”他们决定 :“若不事先学三年逻辑 ,不得学习医学”。[1] 可见早就有人对医学工作者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逻辑思维缺陷导致误诊的诸多例证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述说法的合理性。有位急腹症…  相似文献   

9.
秦晓利 《心理学探新》2003,23(1):9-11,15
主流心理学僵化的科学观日益受到批判,但在其科学观的来源与结构问题上心理学家并未达到一致。本文通过比较经典物理学与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后认为,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来自于对经典物理学的模仿,且这一科学观有其内的复杂结构。而目前对于主流心理学科学观的批判往往忽视或低估了这一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张增一 《现代哲学》2006,48(2):52-58
自上个世纪后期以来,20世纪哲学四大主题之一的科学划界研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该文从科学划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科学家和创世论者在“猴子审判”这一著名案件中的辩护与反驳,揭示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影响,并且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研究有关的科学争论,从研究科学精英的科学观转向研究社会公众的科学观,可能是有助于摆脱这一困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医学的社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的社会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研究医学的社会意识的内涵和作用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同时,强化卫生决策者,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医学社会意识,对于医学的正确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也同样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For over a century,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have call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to medical school curricula, but such efforts have been impeded by barriers within medicine and psychology. In addressing these barriers, Psychology has re-examined its relationship to Medicine, incorporated psychological practices into health care, and redefined its parameters as a science. In response to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to the mechanisms of bio-behavioral interaction, Psychology evolved from an ancillary social science to a bio-behavioral science that is fundamental to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However, in recent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 innov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s being reduced to a set of “clinical skills,” and once again viewed as an ancillary social science. These developments warrant concern and consideration of new approaches to integrat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med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医患沟通学”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观念、国情、法制、政策、制度、医疗方式等。构建“医患沟通学”有重要的意义:医患迫切需要恢复和谐信任关系;新型医学模式变革、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医学发展等更需要搭建“医患沟通”新的研究平台,并完善其理论。医患沟通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就是临床教师、医务卫生人员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下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提出“博物情怀”应该成为医学家职业素养的基调。传统的博物情怀是一种人文情愫的熏陶教化,既有百科知识的杂合贯通,也有“亲近自然”、“师法自然”、“博物-格物-析物-惜物”等一系列观念养成。现代意识的博物观念是自然科学重归自然,与自然和解的精神路径,以便建立“人的科学”与“自然的科学”的必然联系,作为职业境界升华的共识,博物学情怀有助于发现医学的美学意义、社会责任,改造当下刻板的技术人格,重新获得技术与人性的平衡与张力。  相似文献   

15.
浅析术中知晓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知晓是全身麻醉中尚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全身麻醉下病人发生术中知晓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其中着重讨论术中知晓的预防,偶发事件出现后对病人要及时沟通及药物治疗,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改善医患关系,防止医患冲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提倡医学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怀。同时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也越来越重视对孕妇及家属的人文关怀。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的关怀,也是对技术、对心理健康、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洪昭光教授以及由其健康讲座所引发的"洪昭光热"引领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不仅促进了医学健康知识的传播,更推动了医学科普走近大众、走进生活。如井喷一样的"洪昭光热"是有预热的,其主观成因和客观条件可以概括为时代背景、群众基础和社会价值。洪昭光教授找到了医学科普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根本——科学性、通俗性、实用性。"洪昭光热"让医学科普在引起社会民众的重视的同时,也为我们探寻医学科普的前景和出路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代普通外科观念的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普通外科的观念与传统观念有了很大不同。人本主义观念是普通外科的所有医疗活动的指导原则,循证观念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有效手段,微创观念将引导现代普通外科的发展方向,置换观念是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整体观念体现着现代医学对立统一的思想,而新的健康观念更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协作观念则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The medical specialty of psychiatry should possess a basic science in which pathologies are considered deviations from normal brain physiology. Historically, psychoanalytic pathogenesis was considered separately from brain physiology. It was not scientific because observations could not be refuted. Countering this, Eli Robins's legacy stemmed partly from his having been damaged by a psychoanalyst. It eschewed pathogenesis. Attempting to integrate psychiatry with medicine more generally, Robins and colleagues refocused on empiricism, although they acknowledged the brain's centrality. Here I hold that the term biology used in the context of psychiatry should broadly encompass social facets of organismal function. The term “sociophysiology” may best describe the central basic science of psychiatry because it alludes to brain functions used for the person's social realm. Disruptions of such functions result in deviant behaviors and unpleasant feelings which psychiatrists diagnose and treat. Future study encompass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research should include genome-neural-behavior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20.
从"独身女性可生育"引发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规定"独身女性可生育".辅助生育技术使生育与婚姻、性行为的联系,家庭亲缘与社会人伦关系,继承权、赡养权、抚养权、人格尊严权等均形成冲击,易引起家庭、医疗及社会纠纷.应使生命科学在法制的规范下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