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的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静  徐芬 《心理学报》1991,24(4):30-37
本文分析了《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的特点及其在鉴别和诊断学习不良儿童认知缺陷中的作用。该量表由三个分测验和七个项目组成。量表的常模取样于浙江省十个城市的333名1~3年级儿童。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表明:(1)该量表能反映出小学儿童认知能力随年级增长的趋势;(2)重测信度表明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3)该量表有较好的鉴别效度,而且效度检验的结果说明了学习不良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多病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及城乡区域性常模的制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共有59个项目,分8个分量表和3个因子。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尚有较大差异这一特点,本量表分城乡两个版本,并分别制订了本省城市农村两套常模。常模样本在城市按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分层比例取样520名,在农村按父母文化程度等取样400名。常模形式包括分量表百分位常模、因子T 分、适应能力商数及年龄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界碑。其信度、效度令人满意。本量表适用3—12岁智力正常或低下儿童。  相似文献   

3.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自编乐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优势和困难问卷对1109名学前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对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前儿童的乐观和心理韧性在其家庭环境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多重中介效应,总中介效果量为50.00%,其中通过乐观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应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瑞文测验联合型(CRT)于1987年经上海市区儿童试用证明该量表施用于中国儿童同样取得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而且施测简便,还可在语言交流不便的条件下施行,因此,对广大儿童的智力筛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都是较好的工具.八十年代末,中国城市、农村儿童常模先后问世,我们于1991年10月-1992年4月着手在山西省十一个地市进行了山西城镇儿童(4-6岁)量表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编制应付方式问卷 ,并获得该量表的初步常模。来自全国 6个地区的 114 4名被试完成了有效测试 ,其中男性 5 5 9人 ,女性 5 85人 ,平均年龄 31.0 3± 7.99岁。结果 :(1)人们的应付方式主要有 4种类型 :即针对问题积极应付、否认与心理解脱、情感求助与宣泄、回避问题转移注意。 (2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关要求 ,可以作为评估应付活动的工具。 (3)初步提供了该量表的成人常模 ,并对应付方式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波特(R·porter)同卡特尔(R·B·Cattell)一起编制而成的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是公认比较好的儿童人格测验量表。我们在全国六大区十二个省市抽取了2302名被试,修订了8-11岁儿童(男、女)和12-14岁少年(男、女)的四个常模。同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此量表可作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格特点的诊断与研究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家庭环境测量是国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于早期检出以后可能发生学习和行为问题的高危儿童,并针对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制定干预措施。本文在深入研究上海地区儿童家庭环境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同类量表,试编了“学龄前儿童家庭环境量表”,并制定了上海市参考标准。质量分析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试用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593名9~14岁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量和个别访谈。得到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是11.47%.对比研究表明:家庭不健全,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低,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家庭危险因素。提示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改善父母间关系和家庭的心理气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在WISC-CR的基础上制订的上海地区(市区)常模,代表我国经济文化较高的大城市水平。常模样组为6至16岁学龄儿童共660人。常模形式是:(1)各年龄组的《与原始分等值的量表分》;(2)《与量表总分等值的IQ分》(本文略)。 本常模经信度、效度检验,表明WISC-CR是适合测量中国学龄儿童的智力量表。 论文还分析了本样组与美国WISC-R样组在分测验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修订编制适合测量学前儿童的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并在学前儿童家长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了学前儿童高感觉加工敏感性的结构模型,在参考国外量表题目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量表。按照量表编制流程先后对1633名3~6岁学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测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题目删减与维度确定,最终形成了包括易刺激性、审美敏感性和低感觉阈限三个维度的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够作为测量我国学前儿童感觉加工敏感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制定我国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的儿童常模时,将1326名7—15岁儿童的常模样本的测验结果,按分测验成绩与年龄和性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分测验的成绩均随年而增,有些分测验成绩有性别差异,同时出现三种不同记忆发展方式。文中对形成此种方式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法 ,探讨了 3.5~ 6 .5岁儿童式样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1) :3.5~ 4 .5岁和 5 .5~ 6 .5岁是儿童的式样认知发展的两个快速发展期。 (2 )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特点 ,3.5岁儿童处于式样认知发展的萌芽状态 ;4 .5岁儿童 (4 .5岁 )式样认知开始发展 ;5 .5岁儿童式样认知比 4 .5岁儿童有所发展 ,但仍处于开始发展阶段 ;6 .5岁大部分儿童已基本上或完全有了式样概念。 (3)儿童对各类式样的认知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顺序 :是从循环式样→重复式样→滋长式样→变异式样。 (4 )儿童式样认知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 ,可用中心概念结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简称DSCAC)是编制来鉴别和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一个认知能力测验。它由三个分测验和八个项目组成。我们在1986年建立了DSCAC的杭州市一、二年级的年级常模。结果表明;1)本量表能反映出年级间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2)量表的重测信度一、二年级均在0.81以上,说明量表是可靠且稳定的;3)通过因素分析,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和DSCAC与WISC—R相关分析来评价本量表的效度。结果发现,DSCAC具有较好的构思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是一个测量儿童综合能力的工具,可测出儿童在语言、知觉—操作、数量、一般智能、记忆、运动诸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在上海市区选取2(1/2)-8(1/2)岁有代表性的正常儿童共300人进行个别标准化测试,制订了上海市区试用常模。其信度、效度均令人满意。特别地,这一测验可用于14岁以下弱智儿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年龄为10—15岁一般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实施问卷测量和访谈研究等方法的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和一般儿童有一定差异,家庭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有一定联系,这说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庭环境是造成学习不良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Perris自我意识量表对150名10-15岁的流浪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98份问卷,对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行为、智力与在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等六个维度进行了测查。结果: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与全国常模团体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其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最低水平(t=-14.137,p0.001)。但在性别、年级和民族变量上,除了智力与在校情况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外,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六个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较低,低于全国常模最低水平。与非流浪儿童组相比,除了智力维度,在自我意识总分及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情绪问题,自我贬低、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征  张志斌  吴新淮  徐秦 《心理学报》1989,22(1):101-107
本文报告以维吾尔(简称维)、哈萨克(简称哈)、汉语EPQ问卷对新疆维、哈、回族519名16~29岁男青年的测查结果。表明EPQ各量表间相关情况和总趋势与英国、龚氏常模相似,P量表分均为最低;L量表分与龚氏常模一样均为最高。维、哈族个性特征显著外倾,尤以哈族突出。提出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文化传统、劳动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形成维、哈族个性特征的基础,认为龚氏常模及其划界分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向儿童呈现合作和竞争两种分配情境,对150名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5~6岁儿童比4~5岁儿童能够主动分配给他人更多的资源;(2)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分配情境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即相比竞争情境,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朋友偏向效应;(4)在不同的分配情境中,儿童的分配行为理由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对260例7~19岁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记忆测查,结果看到:(一)7~19岁记忆作业水平随增龄而迅速提高,(二)根据两两相邻年龄组之间总量表分和参考各分测验成绩比较,7~19岁的记忆发展可分为7~8岁组、9岁组、10岁组、11~14岁组、16~17岁组和18~19岁组共六个年龄阶段。(三)不同记忆活动在年龄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无意义图形再认发展较早;(2)指向记忆和图形自由回忆发展较晚;(3)联想学习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发展居中。(四)策略的运用和年龄是影响记忆成绩的主要原因。(五)“临床记忆量表”可扩展于7~19岁的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6所幼儿园24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脚–膝盖–肩膀(HTKS)任务、修订后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RS)及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中的语言和前阅读分量表以及认知分量表考察执行功能、学习品质及早期语言和数学学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对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品质在执行功能和早期数学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执行功能和早期语言能力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