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礼刚  田焕云 《学海》2012,(3):200-206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2.
回儒对话——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思想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就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提出了“以儒诠回”、“以回补儒”的观点,凝炼地概括了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互动融合的关系。美国日裔学者村田性子认为,中国哲学中“易”的思想内涵与伊斯兰《古兰经》的主旨十分契合。以色列学者若费尔·以色列(Raphael Israel)指出,中国本土的儒学教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穆斯林中的神职人员,然而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与伊斯兰的网络状的社会分层的思想格格不入。另一位研究中国伊斯兰的学者德·欧龙(D’Ollon…  相似文献   

3.
感谢神,今天,是神学班新生开学典礼。我愿意以士师记18章3节的经文和同学们共同勉励。这节经文记载以色列的五个勇士在米迦的家里发现一个外地口音的利未人,就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对于今天每个奉献读神学的同学,首先必须解决清楚以上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提出的“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胜的方针,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现代战争中,其快速程度已到了惊人的地步,胜负之分往往决定于谁能快几秒钟.以色列奇袭恩德培机场,堪称现代战争中“兵贵神速’的一个范例.1976年6月24日,4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西德人武装劫持了一架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航班.并于6月28日迫使航班降落在非洲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劫持者提出,以飞机上的100多名以色列人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等国的53名巴勒斯坦人,如果以色列政府不答应上述要求,他们将杀死人质,炸毁飞机,并定下最后的期限:7月4日.几乎在航班被劫持的同时,以色列政府迅速成立了以总理拉宾为首的应急指挥部,下令集中反恐怖专家、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官员,组成两个小组,分别以外交方式和军事手段解决这起劫  相似文献   

6.
由于梵蒂冈和以色列都兼具宗教实体和政治实体的性质,使得宗教在这两个国家的交往中,特别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具有明显宗教属性的“取代论”不同类型的分析,认为“惩罚性取代论”和“温和的取代论”是影响梵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惩罚性取代论”在梵二会议之前对梵蒂冈和以色列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梵二会议之后,“惩罚性取代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与“温和的取代论”一起影响了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围绕“恢复实践哲学的权威”或者“哲学的实践化”问题的讨论,在西德已经为时很久了,但在我国则是从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对这次讨论情况作了一些介绍。日本哲学会1982年第41次大会上也以此为主题发表了研究报告。反映这次讨论的A.巴鲁兹和F.卡鲁巴哈的论文《伦理学的根本问题》首先被译为日文。最近,我们又翻译了H.法伦巴哈的著作《实存哲学和伦理学》。这些著作试图在实践哲学提出的一些问题中,把握伦理学的课题,这一点为世人所关注。法伦巴哈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了实践哲学既要保持实存哲学的人学及伦理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而要进一步考察现实存在的人的社会和政治立场同对人的现实存在进行科学分析之间的新关系,然而,法伦巴哈在这部著作中也没有解决实践哲学所面临的这一课题,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为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战略利益,克林顿政府和继任的布什政府都采取积极的中东政策,推进以巴以和解为主题的中东和平进程,但是收效甚微.迄今为止,巴以和谈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了解和把握以色列在相关问题上的安全利益诉求,无疑有助于对巴以未来局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看罢撒母耳记上8章,掩卷沉思,不禁为撒母耳两个儿子惋惜不已。“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土师。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对他说:‘你年  相似文献   

10.
导言 笔者以语言的怪事开篇。以色列主要人权组织——被占领土上的以色列人权信息中心有一个奇怪名称,叫做“比特色莱姆”(B’Tselem),它不仅在希伯来语中,而且在没有任何解开这种奇特性起源的钥匙的其他语言中都很陌生。…“比特色莱姆”就字面而言意为“照着……的形象”。在希伯来语中,这是单独一个词,译成英语和其他语言则不得不意译为一个转义词组,譬如说“照着……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曾有情 《思维与智慧》2001,(2):41-41,43
1973年10月6日,星期六,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埃及、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点燃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之火,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调集大批军队,用苏联秘密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抢渡苏伊士运河,空袭以军阵地,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仅仅3天,就全线突破了以色列耗费数亿巨资经营达3年之久,号称坚不可摧的“马列夫防线”,控制了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全部地区,摧毁了以军大量军事设施和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狠狠地教训了以色列在军事上的不可一世和在政治上的目中无人。以色列毫无防备的战灾从天而降,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4,(6):56-56
美国各宗教派别领袖联合发起中东和平计划 美国32位各宗教派别领袖联合发起一项各宗教参与的中东和平行动的计划,分列十二个步骤,希望促成以、巴之间的互让、互信,达成中东和平。该计划提出的十二个紧急步骤中,包括终止暴行、积极施行停火,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等,希望巴勒斯坦方面采取行动解体暴力组织,希望以色列方面取消未核准的西岸迁徙区、冻结扩展的迁徙区,停建分隔以、巴间的围墙。参与这项行动的32位宗教领袖来自美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基督教方面包括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卫理公会、联合基督教会、基督会。天主教方面包括全美天主教会主席、华府和巴尔的摩教区的枢机主教。伊斯兰教方面的八位领袖包括美国两大伊斯兰教组织的负责人。犹太教则包括保守的重建拉比协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2,(5)
三大宗教领袖联合声明谴责巴以暴力流血冲突针对巴以之间持续了17个月并愈演愈烈的暴力冲突,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凯瑞博士在埃及亚历山大召集了一次和平会议。来自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发表联合声明,共同谴责圣地发生的暴力事件,认为这是对上帝圣名的亵渎。会议  相似文献   

14.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5,(11):43-43
当甲、乙两方为了某种原因,难以取得协调或被接纳时,第三者丙站出来作为甲、乙之间的调解、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达成甲、乙双方和好如初,破镜重圆。这第三者丙就常被称作“中保”。 远在旧约时代,先知和祭司实际上就是充任了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中保的职份。  相似文献   

15.
巴以和谈尽管确认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但仍困难重重。除以色列方面一直坚持“安全换和平”的强硬立场外 ,伊斯兰教激进势力反对和平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了解宗教介入国际政治的态势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宗教现象的复杂性增加一些感性知识 ,也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难性。二战以后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使自称为“阿拉伯主义”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日增 ,成为中东最有魅力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从1948年到1973年 ,阿拉伯国家与新近独立的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 ,这是阿拉伯民族主义与犹太复国主…  相似文献   

16.
周蓉敏 《天风》1995,(12):41-42
《赞美短歌(新编)》历经两年多的编印,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这是举世公认的。自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红海边载歌载舞地歌颂大能神起,诗歌就一直被人用来赞美神。尤其是在以色列统一王国时期,被誉为“以色列美歌者”的大卫王,特将诗班列入圣殿组织之中,又把歌唱列入利未人的事奉之中。于是。  相似文献   

17.
巴勒斯坦解放神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出现的基督教解放神学的最新表现形式,受到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反殖民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启发及影响。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导致巴勒斯坦基督徒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与信仰危机。巴勒斯坦解放神学关注和回应本土基督教徒的忧虑与希望,试图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寻求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长期流血冲突的历史和现实,当地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环境,使巴勒斯坦解放神学与本土社会处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民族性,是“处境化神学”与“本土化神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神真在这里     
严锡禹 《天风》2002,(9):16-17
《创世记》28章的这段经文,记载了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在旷野梦见天梯的故事。雅各梦见天梯的地方,后来建成了一个重要城市——伯特利。圣经告诉我们,雅各独自一人行走在从别是巴到  相似文献   

19.
<正> 理想的制度形式与理想的道德规范的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的。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的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的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的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的伦理政治。  相似文献   

20.
潘智力 《天风》2006,(4):17
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民顺利地进入应许之地,这是神要兑现与他们的宗祖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们还要对迦南地进行征服。然而,以色列民没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圣经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 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士1: 28)。这为后来以色列民离弃耶和华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